妳知道知識付費的發展歷程嗎?
壹、萌芽期(2011-2015年)
該階段對知識付費進行了初步探索,主要是依靠社交軟件、瀏覽量較大的門戶網站等平臺,開啟了小規模的知識付費嘗試,是免費知識***享到知識付費的培養過渡期。
例如:
2011 年豆丁網推出付費閱讀模式。
2013年羅輯思維開啟了付費會員招募業務。
2013年樊登讀書在西安開啟線下讀書會,通過建立微信群將會員集中起來,開始了讀書會的運營。
2014年微博開啟了文章打賞付費功能。
2015年微信實行打賞微信公眾號作者。
二、快速發展期 (2016-2017年)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中知識技能類交易總額達到610億元,在各類分享經濟中,知識技能的經濟增長率為全年之最,達到了205%。
該階段的知識付費迎來了快速成長,2016年開始大規模地湧現出專業的知識付費平臺,包括問答類、聽書類、健康類、綜合平臺等類型。
例如:
知乎開始推出“值乎”這壹付費項目,後來逐漸演變成為知乎live。
樊登讀書APP實現了較快的用戶增長。
分答、喜馬拉雅等知識付費APP相繼上線。
三、調整期(2018-至今)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發布的《中國***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我國***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的增速下滑,知識付費正在努力擺脫追求速度和規模的粗放模式,努力轉型成為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率的集約模式。
由於眾多平臺的相繼湧現,導致付費的形式內容重合度較高,且壹些知識付費平臺的質量水平不高,用戶粘度也不夠,整個知識付費市場開始進入調整期。
例如:曾作為知識付費的頭部平臺分答,2018年改名為在行壹點,由專門的付費問答平臺逐漸轉變為集合了在線課程的教育平臺,但是後期的發展並不理想,丟失了知識付費的頭部市場地位。
總結
知識就是力量,對於那些真正有價值的知識付費仍然是有市場需求的。知識付費平臺應當註重知識內容的系統性、深度性等,調整運營策略,使平臺持續發展與用戶維持長久的關系。未來的知識付費市場仍大有可為。
整理了三本電子書知識付費秘籍知識創業者成長手冊100個知識付費成功案例,需要的請移步公號跟海哥學知識變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