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中印,中越的戰爭歷史

中印,中越的戰爭歷史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戰爭,狹義上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國、越南兩國在中越邊境爆發的戰爭。廣義的中越戰爭,是指從

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間的中越邊境軍事沖突。其中包括1979年中越邊境中方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中

國收復老山、者陰山、八裏河東山之戰,中國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等。

越南,是中國南方的鄰國。歷史上,隨著秦始皇統壹中國設置交趾郡,越南這片土地就和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歷史上,越南地區壹直作為中國的郡縣歸屬

在中國行政區劃中。隨著五代十國末年越南王朝從中國南漢獨立,以及宋朝收復安南失敗後,越南正式成為被中國政府承認的獨立藩屬國。明朝永樂年間再次成為中

國的屬郡——交趾郡。近代以來,越南淪為法國殖民者的殖民地,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兩國命運相關,作為壹衣帶水的鄰國,唇齒相依情同手足。越***老壹批革命者

都有在中國戰鬥的經歷,中越兩國***產黨在各自的民族獨立解放鬥爭中結下了深厚的戰鬥友誼。越南領袖胡誌明主席曾在廣東參加過中國的大革命。1951年印度

支那***產黨召開二大改名為越南勞動黨時,將毛澤東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寫入黨章。而兩軍歷史上更產生了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和越南人民軍雙料少將洪水(阮山)。

在越南抗法鬥爭中,剛建國的新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團指導越軍對法作戰,取得了奠邊府戰役的勝利。在與法國開戰的第壹次越南戰爭初期,中國與越南

民主***和國(北越)有著很緊密的關系。雙方都反對在越南的統治者法國殖民政權。在越戰期間,中國和蘇聯都向越南提供了援助,***同反對美國。中國派遣防空部

隊和工程部隊進入越南,作戰三年,擊落擊傷三千余架美機,犧牲千余人,還源源不斷地向越南提供大量物資。在越南抗美抗法救國的三十年間,中國約提供給越南

折合二百億美元的援助,大力支持了越南的解放鬥爭。

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蘇聯老大哥壹直是中越兩國所仰仗的對象。而在越南抗法抗美期間,中國則也是越南仰仗的對象。隨著中蘇交惡,越南在對華

對蘇關系上逐漸開始棘手。而中美在1972年的接觸也讓尚未結束抗美鬥爭的越南感到不安。對於奉行實用主義的越南,在國家尚未統壹之時,和中國、蘇聯的關

系面子上都要維持。1975年越南統壹,越南開始決定與蘇聯發展更為親密的外交關系——因為蘇聯比中國強大。越南黨中央親華派如長征、武元甲逐漸靠邊站,

不再重用,黨章裏的毛澤東思想也被取消。在國內開始瘋狂排華,打壓華僑的正常生活,導致大量越南華僑返回中國。在中越邊境則挑起武裝沖突,派遣武裝人員越

界進行侵擾,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制造了浦念嶺、庭毫山等事件。隨著中國與美國恢復外交接觸,中越兩國的關系則開始變得嚴峻了。

對於本次戰爭的起因,中國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稱:“越南政權三番四次挑起邊界事端,嚴重地騷擾了中國邊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方壹再發出警

告,越方卻置若罔聞,壹意孤行,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發動邊界自衛反擊戰,對越南實行懲罰。”而越南的河內之聲廣播電臺,則指責“北京擴張主

義集團”,表示:“北寇(指位於越南北方的中國)妄圖侵占鄰邦的領土,以遂其稱霸亞洲的狂妄野心,(越南***產黨)黨中央和政府號召全體軍民再次奮起反抗外

族侵略。”

中蘇交惡

1969年3月中蘇爆發珍寶島戰爭,進入七十年代,冷戰後期中國與蘇聯持續處於敵對狀態,蘇聯在中國北方陳兵近百萬達44個師,而中美關系則開始正常化。

1971年美國乒乓球隊訪華,揭開中美關系新的篇章。中美兩國從此開始醞釀關系正常化。這對當時仍與中國友好而與美軍交戰的越南來說,卻無疑是個壞消息,因為這將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減少甚至終止對越南的支持與援助。越南心中不滿,轉而全面投向蘇聯。

中美關系正常化對蘇聯來說,也是壹大壞消息。在中美蘇大三角中,中蘇自六十年代交惡,從此成為死敵。中國也從此成為孤家寡人,環顧四周,並無壹

個朋友。蘇聯原本想利用越南達到對中國在戰略上實行全面包圍,形勢對中國極其險惡。老壹代中國領導人當然看到這壹點,尤其是同越南關系逐漸惡化,越南投靠

蘇聯傾向逐漸明顯的情況下,如何突破戰略上的不利形勢以達到對抗蘇聯的目的,就日益成為中國的迫切需要了。

另壹方面,美國在越戰中日益不利,失敗已成定局,心雖不快,也屬無奈。通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美國了解到了新中國的力量和在地區事務的分量,

美國國內開始有人主張同中國全面發展關系,以謀求在亞洲地區實現和平,同時對蘇聯在亞洲勢力擴展進行遏制。而這壹點,竟然同中國的利益驚人的壹致,因為中

國就是需要尋求這樣的戰略“盟友”。***同利益使中美壹拍即和,接下來基辛格秘密訪華,中美開始關系正常化及建交談判,不壹而足。中美接近對越、蘇無疑構成

重大威脅。蘇聯加速拉攏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蘇聯,並在南北統壹後,立即開始了反華的舉動。對內大加迫害華僑華人,對外頻頻騷擾我邊境,打死打傷我邊民

及邊防軍,入侵我國土拆毀我界碑。中國政府壹向以和為貴的主觀願望對其所行盡力忍讓,更進壹步強化了越南的自信和野心。然而,中國並非無能之輩,暫時忍讓

僅僅是由於時機尚未成熟,不便大動幹戈。當時機來到,便給與越南狠狠教訓,這是後話。總之這印證了這樣的話:在國際關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

敵人。

1978年9月29日,越南加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蘇聯出於牽制中國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與越南簽訂了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在印度支那半島的擴張。

1979年中美建交,鄧小平隨後立即訪美,被問及對越政策時,胸有成竹地說:“小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了!”其實大軍早就嚴陣以待,只等壹聲令下了。在1978年12月底,已有22.5萬解放對中國來說,越南在北方蠶食中越邊境,又在1978年入侵中國南方盟友柬埔寨,這是赤裸裸的地區霸權主義,是對中國周邊安全的嚴重威脅。當時的中

國,主要壓力還是在東南臺海壹線和北方中蘇邊境。對越南越來越反華的背信棄義的行徑,廣大邊民和邊防部隊氣憤不已。為了支援柬埔寨的反侵略鬥爭,使越南陷

入兩線作戰的環境,並且為了維護邊界安全。

再則由於國內剛剛結束十年動亂,而且軍隊自1962年以來已經十多年沒有打過大仗了(僅有1974年海軍收復西沙群島),中央軍委決定以多擊

少,用牛刀殺雞。1978年12月7日中央軍委召開會議,並於8日下達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鄧小平任命東線廣西邊防部隊總

指揮為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調曾經在越南抗法戰爭中作為中國軍事顧問援越的武漢軍區司令員楊得誌上將任昆明軍區司令員,擔任西線雲南邊防部隊總指

揮。人民日報關於開戰的報道我軍戰役部署:以第41軍、第42軍、第43軍、第54軍、第55軍和第50軍(缺149師)為東線兵團,由許世友指揮,從廣

西方向出擊;以第11軍、第13軍、14軍和第50軍149師為西線兵團,由楊得誌指揮,從雲南方向出擊。我軍之戰役決心:有限時間,有限縱深,集中優勢

兵力,迂回包圍,速戰速決,殲敵速回。

1978年12月8日上午,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作戰命令,稱“無論戰果如何,我軍攻克高平和諒山後不得戀戰,即行撤回”。同時,與蘇聯、蒙古接壤的沈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均進入壹級戰備,臨戰狀態,防備蘇聯的進攻。這四大軍區的乙種步兵師補充人員裝備擴編為戰時甲種師,各野戰軍離開營區進入野戰地域(參見63軍大事記、16軍大事記)。這也反應出當時中國認為主要的威脅在北方,因此在越南戰場上投入的僅是次要兵力。

廣州軍區於1979年1月8日上午完成戰術準備:4個野戰軍、3個地面炮兵師和高射炮兵師、鐵道兵3個團、1個通信團、1個防化團、航空兵13

個團另6個大隊全部進入待命地點。(另空軍高炮和地空導彈部隊也同時完成戰術部署;海軍南海艦隊在川島以西各港口集結各型艦艇壹百二十余艘和作戰飛機壹百

七十余架。)

昆明軍區臨陣易帥,楊得誌司令員1979年1月7日中午抵昆明上任,8至10日軍區擴大會議研究作戰部署預案。12日總參、軍區、軍、師各級領

導赴邊境調研。同時參戰的11軍、第13軍、第14軍和雲南省軍區邊防部隊,以公鐵輸送緊急開進,至1月10日淩晨完成戰役展開,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戰

準備。

1978年11月底,廣州軍區、昆明軍區、成都軍區的參戰部隊完成壹切行動準備。12月8日,中央軍委下達戰略展開命令。12月13日,下達開進命令,至12月底,中國軍隊9個軍、22.5萬人雲集廣西、雲南中越邊境,箭在弦上。

1979年2月17日即農歷己未年正月二十壹日淩晨4時半, 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中國軍隊,以9個軍的兵力,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空軍部分戰機起飛,沿邊境我方壹側巡邏,海軍部分戰艦進入北部灣保衛石油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