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願聞諸君其詳

願聞諸君其詳

舍 身 飼 虎

很久很久以前,在南瞻部洲有—個大國,叫摩訶羅檀囊,統率著五千多個小國家。國王有三個王子——摩訶富那寧、摩訶提婆和摩訶薩青。三個王子裏,小王子摩訶薩青天生具有壹副慈悲心腸。

有—天,國王和王妃帶著王子,率領群臣出外去遊玩。國王久住深宮,很少遠行,遊玩了—會便覺得有些疲勞,就找了個地方休息。而三位王子如同出籠的小鳥,快活地穿梭在叢林之間。忽然,他們發現了壹窩老虎。壹只雌虎正給兩只小虎餵奶,雌虎面黃饑瘦,虎仔活潑可愛,但雌虎為了充饑,似乎正要吞食小虎。

小王子見此情景,就問兩位哥哥:“哥哥!妳們看那只雌虎瘦得皮包骨頭,快要餓死了,但他仍然給愛子餵奶。依我看,雌虎在饑餓的逼迫下,壹定會把虎仔吃掉的。”

兩個哥哥也同意弟弟的看法,說“如果雌虎餓死了,小虎沒有奶吃也同樣會餓死的”.

小王子難過地說:“那麽,怎樣才能讓雌虎不吃掉虎仔呢”?

“依我看,除非有新鮮的肉和溫熱的血,否則它是壹定會吃掉虎仔的。”兩位哥哥說。

小王子聽後進—步追問哥哥:“那妳們說,如果有人把自己的血和肉施給那只餓虎,這只餓虎還有活下去的希望嗎?”

哥哥肯定地說:“當然能夠活下去了。但如果誰把身體施給了餓虎,這個人卻是不能復活的”!

兄弟三人妳壹言我壹語地議論著,而小王子的內心卻有壹番考慮,他打算犧牲自己,救活母虎與虎仔。小王子決心已定,陪著兩位哥哥走了片刻,向兩位哥哥說“哥哥,妳們先走壹步。我有壹點兒事情要辦,隨後就來”。說完他獨自走入小徑,回到剛才那只餓虎停留的地方。他走到餓虎面前,毫不猶豫地將身體投向虎口,不料,餓虎只朝他望了—眼,卻閉著嘴巴不吃他。看到餓虎的神情,小王子若有所思。他早巳下定決心舍身供養,為了實現自己的心願,小王子幹脆找來壹截尖銳的木頭,往自己身上猛戳,使鮮血汩汩流淌而出。壹直咬著嘴唇的餓虎,看到鮮血,立刻恢復了精神,吐出鮮紅的舌頭,開始舔食王子的鮮血。餓虎喝足了血,又繼續吃王子的肉體。

先行幾步的哥哥,遲遲不見弟弟跟來,十分擔心,忍不住走回來搜尋。他們邊找邊喊“摩訶薩青!弟弟”!

然而除了風聲,四周沒有—點回音。兩位王子忽然想起剛才弟弟提出的問題,不寒而栗。他們急忙跑回雌虎停留的地方壹看,天哪,可憐的弟弟已經被餓虎吃得精光,只剩下—副帶血的白骨散落在壹旁。

餓虎吃完小王子的肉身,壹不小心竟從懸崖上跌下,暈了過去。待它醒來後,回想起剛才的事,又跑回白骨旁不停地徘徊,十分難過。

再說國王休息時,妃子也不知不覺睡著了。她做了壹個夢,夢見三只鴿子在叢林裏遊玩,忽然飛來壹只大老鷹,抓住最小的鴿子吃掉了。她忍不住“啊”!地慘叫—聲,立刻驚醒過來。妃子立即對國王說:“大王!我剛才做壹個不吉祥的夢。俗語說,鴿子即是孩子,我夢見三只鴿子裏,最小那只被老鷹捉來吃掉,以至於驚醒。是不是小王子摩訶薩青有什麽意外呢?” 國王聽到妃子的話,也覺得心驚肉跳,趕緊命令隨從分頭尋找王子們的行蹤。不久,兩位王子哭著回來了。父王壹見兩個王子,就知道事情不妙,著急地問:“妳弟弟呢?他怎麽沒有回來?”

兩位王子嗚咽悲泣,上氣不接下氣,壹面流淚,壹面回答:“弟弟被餓虎吃掉了。”果然不幸被言中了,國王和妃子頓時暈倒在地。片刻,國王和妃子才緩緩醒來,由兩位王子在前面引導,率領隨從,直奔小王子摩訶薩青慘死的地方。但見血跡斑斑的草地上,只剩下屍骨的殘骸。妃子和國王抱頭大哭。兩位王子和百官隨從,也都痛哭流涕,壹片淒慘。

其實,舍身飼虎的摩訶薩青王子,死後投身到兜率天上。當時,他還有些懷疑,不知自己做了什麽功德,竟然能投生到優美的天界。他對眼前的善果感到迷惑,於是運用天眼,察遍地獄、餓鬼、畜生、修羅和人間等五個世界,才發現自己前生施舍的殘骸散落在壹座山林裏,而父母、兄弟正圍靠在屍首旁邊,痛不欲生。摩訶薩青王子心想:“不能讓他們這樣下去,我要下去勸導他們。”

摩訶薩青王子即刻離開天界,立在空中,向父母親百般規勸和訓諭。國王和妃子聽到空中的聲音,仰天央求:“剛才規勸我的,是哪位神明呀?”

“我是摩訶薩青,不久前施身給了餓虎。由於這種功德,現在才能投生在兜率天上。父王啊!有生就有死,這是人世的常情。凡是為非作歹的人,都會下地獄,凡有善行的人,都會出生天界。妳為什麽還沈陷於憂愁與煩惱之中,而不能夠覺悟呢?為何空自悲嘆,不去修持各種善事呢?”

國王和妃子當下仍無法明白王子講的道理,繼續問:“因為妳心懷慈悲,憐憫萬物,即使將自身施與餓虎,也毫無懊悔。

可我們身為妳父母,壹想到妳慘死的情狀,就為之心痛。這種苦惱與哀嘆,不是用語言所能說明的。縱使妳持守大悲之願,可為什麽要讓我們這樣苦惱呢?”

王子看到雙親的愚癡,十分同情,又竭力解釋為善的功德和偉大,以打破父母的迷執。經過王子的壹番說法與教化,國王夫婦才逐漸醒悟了。

國王吩咐家臣趕造七寶塔,把王子的屍首厚葬。摩訶薩青王子看到父母從悲傷的低谷中走了出來,才安心地返回兜率天宮。

神 奇 的 誦 經 聲

在壹座山上有壹茅舍,住著壹個比丘僧。比丘對佛法真可謂精進持戒,毫不懈怠。

從日出到日落,從日落到日出,他足不出戶,只是壹心誦讀般若波羅蜜經。

他那朗朗清脆的讀經聲,從窗戶、門口、壁縫傳出來,在山間回響著,似鳥語花香,如淙淙清泉,遍布整個山麓。

卻說這山中,每天清晨和黃昏,都有壹個七歲的牧牛郎在山麓放牛,聽到朗朗經聲,心中甚為歡喜。

“多美妙呀,念得多好呀!”牧童每次到山麓放牛時,都聽到誦讀聲。

漸漸地,他入了迷。在壹個黃昏時分,牧童循著誦經聲來到比丘的門前,說道:“請問,您讀得是什麽呀,這麽好聽!”

比丘正讀得入迷,猛聽得壹個聲音叫他,便擡起頭來,只見壹個小孩倚在門柱上。

“孩子,進來說話。”比丘招呼道。

“您讀得是什麽呀?”牧童走到比丘的面前再次追問,然後靠著書桌,眼睛放出智慧而渴求的目光。

“是佛經般若波羅蜜。妳年紀太小,長大了就懂了。”比丘答道。

牧童壹聽,卻說:“用不著長大,我現在就懂!”

“妳才多大就懂了?”比丘大為驚奇。

“七歲了,我覺得您讀得美妙極了!”

比丘心裏贊道:“真是壹個聰慧過人的小童,絕非凡人!”

沒過多久,小童便告辭回去了。

牧童回到原地,壹看牛不見了。

“呀,肯定進山去了。”牧童便進山找牛。他走了很遠,也沒有找到牛,太陽已下山了,但他怕回家被父母打罵,不給飯吃,便硬著頭皮繼續往深山裏走去。越走天色越黑,他不禁朝山裏喊了起來:“牛啊,牛啊,妳在哪裏壹”

忽然,從林間深處傳來壹陣響動。牧童以為是牛在裏面,忙走上前去,卻朦嚨地看見前面正有壹只餓虎朝他走來。

“媽呀!哇壹”牧童嚇得大哭起來,轉身就跑。

但已經遲了,壹幕慘不忍睹的悲劇發生了,那牧童被猛虎吃得連骨頭都不剩了。

而那比丘還在等著這個有絕頂大智的非凡神童呢。當然,比丘失望了。再也沒有牧童經過他的門口了。

牧童死後轉世到壹個長者貴族家裏。

那長者家裏應有盡有,只是無兒無女。此番長者聞聽妻子懷孕,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只是自從妻子懷上孕後,嘴裏老 是嘮叨著什麽,壹副昏昏迷迷的樣子,如同做夢壹般。

他見妻子總是躺在床上,不斷地哼著什麽,長者心中疑惑:莫非是妖孽作怪?便趕緊讓仆人去請相師來占蔔。

相師占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說道:“我也說不清是什麽原因但肯定不是鬼怪!”說罷驚慌而去。

長者見狀,不知是兇是吉,整日愁眉不展,但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壹天,山中那比丘化緣到了這個長者家門口,遠遠地就聽到長者妻子嘴裏的哼哼聲,心裏不禁歡喜起來。 “這不是我天天念得般若波羅蜜經嗎?”

比丘即快步走入長者家門,見長者壹臉的愁雲,便問道,“請問,貴府是誰在念佛經呀?”

“什麽?什麽?”長者壹時沒有反應過來,只是驚訝地看著比丘。

“貴府誰在念佛經呀?”比丘又問。

“沒有人念佛經。”

“那聲音我非常熟悉的,貴府壹定有人在念佛經!”比丘邊說邊坐下來,長者莫名其妙,心裏很不高興。

“那是我妻子得了病,在胡亂哼哼呢廠長者沒好氣地說。

“您妻子在念般若波羅蜜經啊!”

“什麽般若波羅蜜經?”

“就是佛經。”

“可是真的?”

“您該放心就是,您的妻子不是害了什麽病,而是在誦讀般若波羅蜜經,她懷的必是佛家弟子!”說得長者心花怒放,急忙 告訴全家人,大家都高興得不得了。

轉眼便到了嬰兒出生的時候。

那嬰兒剛出母腹,即從產床下到地上,雙手合十地跪著,嘴裏不停地念著般若波羅蜜經。

全家人驚奇地看著嬰兒,再回頭望望長者之妻,見她已不哼哼了,也完全醒了,像從長夢中醒來壹樣,根本不知此前自己的情形。

長者急忙跑到佛所,去請眾僧來看自己的兒子。

眾僧來到長者家裏,都驚奇地看著地上的嬰兒,被他那連讀帶講得誦經聲吸引住了。

眾僧壹起向長者合掌施禮,道:“這是真正的佛弟子,施主千萬不要幹擾他。好好撫養吧,這孩子以後可以為天下眾生之師,包括我們這些比丘。”

七年過去了。前世的牧童已成為壹位貴公子,但他壹心只誦讀般若波羅蜜經,已完全悟解了經義,同時背誦了所有的經典。可謂無人可比,智慧超眾。

更令人刮目相看得是,所有經典中原來錯誤或脫落漏掉的字句,他都壹壹給予糾正補充,完備了原經中的不足。

於是,比丘僧眾均隨他誦讀經文,聽他講解經義。

從此,長者的兒子更是身體力行,講經授法無怠,舉止言行為人師表,經常開化弟子們,使他人發大乘心。

他的足跡遍及整個城市、鄉村、大街、小巷,無論走到哪裏都有他的弟子。經他啟發得大乘心的人***八萬四千,直接學佛法的著名弟子***五百名。

佛告訴阿難說:“阿難,那時的牧童就是我的前身,那個比丘就是迦葉佛的前身呀。”

壹,割肉飼鷹,釋尊有壹次外出,正好遇到壹只饑餓的老鷹追捕壹只可憐的鴿子。

鴿子對老鷹說:“妳放過我吧!妳現在是在捕食,錯過我還有下壹個;我現在是在逃命,我的命只有壹條啊!”

老鷹說:“我何嘗不知道妳說的道理呢?但我現在餓壞了,不吃了妳我沒法活。這個世界大家活著都不容易,不逼到絕路上我也不會緊追不舍的。”

釋尊聽了慈悲心起,就把鴿子伸手握住,藏在懷裏。

老鷹怒火沖天,只好跟釋尊理論說:“釋尊妳大慈大悲,救了這鴿子壹命,難到就忍心我老鷹餓死嗎?”

釋尊說:“我不忍心妳傷害這無辜的鴿子,也不想妳白白的餓死。有道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於是釋尊就取出壹個天平,壹邊放鴿子,另壹邊放上從自己身上割下的肉。

這鴿子看上去雖小,但無論釋尊怎麽割,割多少肉似乎都無法托起它的重量。

當釋尊割下最後壹片肉的時候,天平終於平衡了!

天地風雲為之變色,真正的佛祖誕生了。

佛釋迦牟尼前生,見有餓鷹追鴿,心中不忍,藏鴿於懷。餓鷹說道:‘妳救了鴿子,卻餓死了我,我的性命豈不是妳害的?’我佛便割下自身血肉,餵飽餓鷹。行十忍者,上天必遂其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