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陳光標哪來那麽多錢?

陳光標哪來那麽多錢?

大學畢業後,陳光標開過拉面館,擺過地攤,但壹直都不成功。沒有混出名堂的他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地回老家,生怕被別人看不起。

壹次,陳光標來到藥店閑逛,見壹群人圍著壹個袖珍式的儀器在反復詢問,他立即上前去看個究竟。原來,這是壹個新近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測儀,把兩個電極夾在耳朵上就能測出身體哪個部位有病。

陳光標靈機壹動,他想:這個疾病探測儀好是好,就是沒有直觀性,如果能讓患者直觀地看到探測結果,那壹定會大受歡迎。決定了就要幹。第二天,陳光標手裏拿著隨身僅有的3000元錢,請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專家和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的專家提供指導,按照自己的想法給耳穴疾病探測儀做簡單的改進,安裝上顯示器外殼,輸入生理圖像,患者只要手握儀器的兩個電極就能在顯示器上直觀地看到自己身體哪個部位有疾病。

這個後來被陳光標命名為“跨世紀家庭 CT”的新儀器,不但獲得了國家專利,而且壹上市就廣受好評。就這樣,壹個原本簡單的疾病探測儀,經過壹番創新之後,立即身價倍增,從原來100多元的樣機改裝後賣到了8000多元。

新儀器研制成功後,陳光標已經沒什麽錢了。當時,每檢測壹位患者收2元錢,壹天可以收入200多元。2個月以後,陳光標已經掙到壹萬多元。不久,陳光標租了房子,開始生產銷售“跨世紀家庭CT”,並在旁邊的安徽做電視廣告,打開了安徽市場,僅鄰縣五河壹縣就賣了壹百多臺。隨著產品銷路逐漸打開,每天有兩三百個人排隊等著看病。瞅準商機的陳光標立即申請了專利,將儀器命名為“跨世紀家庭CT電子疾病探測儀”。

1997年以後,陳光標的事業開始漸入佳境。第二年,壹次山東泰安之行,使陳光標發現了人生的第二桶金。當時的泰安盛產靈芝,而且價格較低,200元壹公斤,對治療慢性病有良效,陳光標敏銳的目光發現其中大有商機。

“靈芝好是好,可食用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制成膠囊服用就方便多了”,帶著這個令自己都興奮的想法,他敲開了南京大學和省各大醫院專家的大門,請南京大學專家做廣告策劃,再請醫院做臨床報告。拿到生產許可證後,他又籌款到上海買了6臺膠囊生產機,再赴山東泰安大量收購靈芝粉,回來制成靈芝膠囊銷售。這樣壹來,200元壹公斤收來的靈芝制成膠囊後,售價達到2000元壹公斤,這使陳光標收益頗豐。而更令陳光標感到高興的是,他開發的“靈芝膠囊”項目促進了山東泰安的“靈芝經濟”,帶富了壹方百姓,泰安市政府還因此頒發給陳光標特殊津貼。

2000年,陳光標組建了江蘇黃埔投資集團,剛開始主要業務是收購銀行不良資產,進行整合、盤活再出讓,後來的壹次機會,使他對循環經濟發生了興趣。當時南京為迎接世界華商大會,江蘇展覽館舊館需要拆除,南京市領導找到陳光標,問他願不願意接手,陳光標表示願意試試。結果壹接手才知道,這裏簡直就是壹座富礦,廢舊的鋼材可以賣給鋼鐵廠,報廢的車胎可以清洗切塊研磨成粉做塑膠跑道和農用車胎等用。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可以變廢為寶,減少汙染,利於環保。以後,陳光標又將這壹循環經濟模型,移植到廢舊家電、電腦、生產設備甚至高速公路設施方面,在為自己帶來倍增效益的同時,陳光標找到了自己價值所在:“創造不止、回報社會”。他認為,捐款捐物是壹種慈善,而搞好環保,搞好循環經濟,造福社會和子孫後代也是壹種慈善,他決心做壹個慈善家,用多種方式報效社會。

陳光標的江蘇黃埔投資集團已涉及新型材料制造生產、再生資源利用、房地產開發、青少年國防教育、電廠配套設施生產、以及智能識別系統研發等諸多產業,並致力於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立誌成為中國傳統產業新價值的發現者和創造者。2005年黃埔投資集團榮獲“中國誠信示範單位”榮譽稱號,2006年成為“中國最具生命力百強企業”。今年集團公司營業收入有望達到12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