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龔琳娜評王菲走調

龔琳娜評王菲走調

作者/季風小姐

2010年,在北京新春音樂會上,龔琳娜受邀在人民大會堂演唱《忐忑》。

隨後,王菲在微博中說,《忐忑》激起了她強烈的翻唱欲。

次日,天後稱“難度”太高,決意放棄。

天後差點眼珠子都轉丟了,最終也沒有找到龔琳娜的“忐忑勁兒”。

在王菲及其他明星的推波助瀾下,《忐忑》迅速火遍全網。

“啊啊啊哦,啊啊啊哦唉……”,這首沒有壹句歌詞的歌曲,也被人稱為極具魔性的“神曲”。

而跟著火爆的,還有原唱龔琳娜。

她穿著誇張的服飾、頂著雷人的發型,用誇張的表情唱腔唱著不知所謂的歌曲。

極具話題性的曲風,也讓龔琳娜壹下子成為炙手可熱的“網紅”。

隨後,她又推出《法海不懂愛》、《金箍棒》等神曲,更加坐實了龔琳娜“奇腔怪調”的標簽。

或許是人紅是非多,在《法海不懂愛》推出後,她遭到了炮轟。

這首“惡搞”法海的神曲,引發了千萬佛教網友的抗議。

他們罵她,“對佛教文化不尊重、毀三觀”,也由此引發了文化界對“ 娛樂 底線問題”的討論。

這首歌,更是將龔琳娜推向了風口浪尖,被人狠貶,風評壹度跌落谷底。

後來,她又因手撕天後王菲,公開diss王菲唱功,遭到菲迷的炮轟。

這件事發生在2016年年底,王菲在自己的世紀演唱會上,嚴重走音跑調。

演唱會結束後,龔琳娜直接發文稱:“王菲音色丟了,氣息沒了,音準走了……”

龔琳娜說,“唱歌好不好與過去的成績無關,與今天的感冒無關,與是不是堅持不懈地專註和努力有關。”

她是在抨擊王菲,作為音樂人的懈怠。

龔琳娜的“敢說”,也遭到菲迷集體罵:“壹個唱神曲的人,也好意思評論天後”;

更有人指出,龔琳娜無非是想蹭天後的熱點,想紅想瘋了,和嘩眾取寵的小醜無異。

就是這樣壹位,被戲謔為“小醜”、備受爭議的歌手,除了《忐忑》令人過耳不忘;

近幾年,在熱門音樂綜藝上,她演唱的《小河淌水》《自由鳥》《靜夜思》等曲目,讓觀眾對她徹底改觀。

早期,龔琳娜在很多人心中,是不知道從哪裏蹦出來的“網紅”;

近些年來,她憑借很多“中國新藝術音樂”讓人不禁驚嘆,“國寶級的歌唱大師”。

尤其她演唱的那首《小河淌水》,極具唱功和技巧,開腔簡直是驚艷全場,打動無數人,讓人聽著“想流淚”。

其實深扒她的背景,我們會發現,曾讓全網“忐忑”的龔琳娜,遠不止妳看到的那樣。

01.

1975年,龔琳娜出生在貴州省貴州市的壹個普通家庭。

她的父母不是什麽音樂家,爸爸是醫生,媽媽是單位的小幹部。

但父母都是文藝愛好者。

當年,因為龔媽在舞臺上拉得壹手好手風琴,讓龔爸壹見鐘情。

龔爸平時也很愛唱歌,早上起床開始他會壹邊幹活,壹邊唱歌,唱各種各樣的老民歌。

在父母的影響下,龔琳娜從小也愛唱歌,尤其在獨唱時,更有表現欲望。

5歲那年, 她參加了每年壹度的《花溪之夏》音樂會,演唱了壹首《有首歌兒就是我》;

10歲的時候,她就獲得了上海民族杯小歌手壹等獎。

1987年,12歲的龔麗娜就跟隨“中國兒童中心少兒藝術團”到法國演出;

她在舞臺上,穿著民族服裝唱著貴州的民族歌曲。

那次表演,讓小小的她也收獲了粉絲,也讓龔琳娜明白了壹件事:

“音樂可以打破隔膜、沖破語言,音樂無國界”。

從那時起,她就暗暗發誓,以後要做壹個真正的音樂人。

1992年,當時還在貴陽藝校讀書的龔琳娜,認為貴陽太小,限制發展。

於是,她寫了壹封2500字的自薦信給 中國音樂學院附屬中學,隨後她被錄取。

不得不說,龔琳娜年紀雖小,卻膽識非凡。

被錄取後,母親不同意她去,因為2500元的學費讓這個家庭犯難。

龔琳娜哭著對母親說,壹定會拿到優秀學生的免費名額,這才讓母親勉強同意。

北上之後的龔琳娜,學業並不是那麽順暢。

她因為水土不服,半年內長了壹身紅疙瘩,被休學壹年。

再回來之後,在眾多音樂才子之間,龔琳娜顯得天賦平平。

在老師眼中,龔琳娜雖然天賦平常,但很刻苦;懂得鉆營,知道自己要什麽。

從中國音樂學院附屬中學到中央音樂學院,她壹讀就讀了7年。

她也拜在聲歌系教授鄒文琴的門下。

鄒文琴的得意門生,除了龔琳娜,還有韓紅和夢鴿等著名人士。

鄒文琴讓龔琳娜保持真聲,學習戲曲的唱腔,龔琳娜也以全校第壹名的好成績畢業。

02.

正如教過她的老師所說,龔琳娜壹直都很清楚自己要什麽。

壹畢業,龔琳娜就以青歌賽的銀獎,來奠定圈子裏最初的名氣。

隨後,她進入中央民族樂團工作。

進入樂團,她才發現唱歌原來是件體力活。

她跟著樂團,每天穿梭在不同的城市,穿著華麗的舞臺服,遊走在不同的晚會舞臺。

別人安排她唱什麽就唱什麽,用她的話說,就像提線木偶。

她看到了樂團中的歌手,數十年還在唱著同壹首歌,每天爭著“誰是壹級二級”。

唱腔流於“千人壹聲”,生活壹眼望到頭,這種情況讓她心生厭倦。

因假唱,讓她更加質疑自己職業音樂人的身份。

有次,龔琳娜受邀去江蘇衛視,去到壹個城市表演。

表演的前壹天,她被通知在錄影棚錄音。

錄音的目的,就是配合假唱。

第二天,在萬人現場,巨型的舞臺上,龔琳娜腳踩恨天高,身著如婚紗般的禮服,嘴巴壹張壹合,顧盼生姿地假唱。

觀眾的熱情,讓她突然心生羞恥:“這是在騙觀眾啊。”

她也開始真正反思,這是自己想要的嗎?

03.

老鑼的出現,可以說,改變了她壹生的軌跡。

老鑼曾帶著他的樂隊,到北京的壹個劇院演出。

龔琳娜和同伴在現場觀看後,對巴伐利亞箏產生了好奇。

於是,她們去了後臺,與老鑼交談。

在交談中,同伴對巴伐利亞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龔琳娜卻對老鑼更感興趣。

知道她也是搞音樂的,於是老鑼和龔琳娜互相交換了聯系方式。

壹次短暫的邂逅,龔琳娜怎麽也想不到:

這個眼前的男人,會成為自己壹生的音樂合作夥伴,以及人生伴侶。

老鑼何許人也?他是壹個來自德國的老外。

和龔琳娜壹樣,他也從小學習音樂,科班出身。

他10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了傳統樂器巴伐利亞箏,1988年的時候考入了柏林音樂學院。

出於對中國音樂的 探索 ,老鑼來到中國,在上海音樂學院學古琴,拜在大師龔壹的門下。

他來到中國的第六周,就組建了自己的樂隊“高山流水”。

這是壹個揚琴、笙、貝斯、打擊樂和壹個蒙古族歌手的組合。

他們錄了《高山流水》專輯,還參加了北京爵士節的演出。

在這期間,他也與樂隊成員烏仁娜相戀結婚。

他先後和烏仁娜十多次去蒙古采風,將她送進柏林音樂學院學習,為她做了二十多首歌,讓烏仁娜在德國音樂圈中名聲大噪。

但這段因音樂結緣的感情,之後也因“音樂合作”終止而結束。

老鑼結束第壹段婚姻之後,又回到了中國,繼續 探索 中國音樂。

05.

有天,老鑼約龔琳娜在三裏屯的景約酒吧,見面。

那天,酒吧裏只有他們二人。

音響裏放著音樂,老鑼投入地伴奏。

他拿起話筒,對龔琳娜說:“妳想唱什麽,就自由地唱,我來為妳伴奏。”

龔琳娜隨意地唱了《月亮代表我的心》,而老鑼隨意地伴奏,讓她覺得輕松。

這才是她想要的音樂啊,充滿著自由和快樂。

二人也相見如故,談音樂、玩音樂。

曲終之後,老鑼向她表達了喜愛。

老鑼對音樂的見解鞭辟入裏,與龔琳娜對音樂的理念不謀而合。

對於迷茫期的龔琳娜而言,老鑼無疑是照亮她的光。

自從那次在酒吧相約表白之後,老鑼又邀請龔琳娜去參加德國音樂節。

到了音樂節現場,龔琳娜才知道,老鑼是音樂節的主席,在德國音樂圈享有很高的聲譽。

由此,龔琳娜對老鑼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那年冬天,老鑼向龔琳娜求婚:

“我們在壹起吧,雖然我沒有太多的錢,但是我很富有,我很自由,可以讓妳跟我壹起快樂。”

正是希翼音樂的快樂和自由,龔琳娜於2004年在貴州,和老鑼走入了婚姻殿堂。

婚禮現場,龔琳娜穿著民族服裝、壹臉素顏、戴著鑼媽媽給她編的花環,嫁給了老鑼。

這壹結婚,卻讓她和自己的媽媽十年未通電話,壹直沒有來往。

06.

龔媽媽不喜歡老鑼,不僅因為他是個老外,還是個二婚。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初次的家長見面,老鑼竟然當著龔媽媽的面,說龔琳娜的打扮和唱歌“很惡心”。

在老鑼看來,那個被框束在中國表演程序裏的龔琳娜,失去了歌手的真實性,他不喜歡。

而龔媽媽卻壹直引以為傲,她驕傲女兒龔琳娜穿著華服,在各個晚會舞臺上的表現。

第壹次見面,龔媽媽就和老鑼結下了梁子。

讓龔媽媽覺得最過分的是,龔琳娜聽了老鑼的“誘騙”,竟然辭去了中央民族樂團的鐵飯碗。

龔媽媽無法接受女兒的新音樂。

她也不看好龔琳娜的婚姻,甚至罵她:“妳們是不會有幸福的。”

龔琳娜與媽媽的這壹僵持,就是十年。

十年間,她們互相不通電話,產生了深深的隔閡。

07.

與老鑼結婚後,2005年,龔琳娜與老公回德國定居。

她也開啟了,她的中國新音樂的藝術 探索 之旅。

在阿爾卑斯山腳下,德國巴伐利亞森林裏,老鑼寫歌,她唱。

她也如《自由鳥》中壹樣,“跳過了山頂跑進森林去逍遙”。

在這些隱居的時光裏,她早起練聲,對著所有生靈唱歌。

她模仿鄰居家的牛馬羊貓雞的叫聲,變換各種聲音角色。

這時,她才明白,她的歌唱,是為了所有的生靈;她的歌聲可以讓奄奄壹息的生命重煥生機。

她和老鑼還經常在大街上,旁若無人地大聲歌唱,路過的人都以為這是壹對瘋子。

她在這裏壹待,就待了五年,也為老鑼生下了兩個兒子。

老鑼試圖將中國的文學編進曲裏,龔琳娜也從 楚辭的神話故事,唱到詩經,唐詩宋詞。

而讓她從德國轉戰回中國的神曲《忐忑》,其實是老鑼特意寫來給龔琳娜練聲的。

《忐忑》對於音準和節奏把握要求都很高,龔琳娜甚至曾建議可以用來作為專業音樂學院的練聲曲。

在北京居住的日子裏,她常參加節目、到處演出,感覺缺了山與水,作品找不到出口了。

於是,龔琳娜又把家,從北京搬到了雲南大理,歸隱山林。

因為,她覺得,音樂本來就是給人能量的。

她得像壹株植物那樣茁壯地向上長,才能唱出好歌聲。

在雲南,她每天爬到家後面的山上唱歌,幾乎把雲南紅河州文山州,彜族、納西族、白族走了遍,專心采風。

在這裏,她也遇到了很多人,旅居大理不同經歷的人,還組建了鄰居歌唱團。

有人因為跟著龔琳娜唱歌,抑郁癥也治愈了。

而老鑼也在大理為龔琳娜創作了《24節氣歌》,將“春分的花開滿古城,夏至的雨飄零洱海,中秋的月高掛蒼山”寫進歌裏。

如今的龔琳娜,被德國老公寵溺了17年,他們夫妻二人不止是音樂上的珠聯璧合,更是生活中的親密伴侶。

在老公的幫助下,她的唱功和作品,也得到了大眾的認可和接受。

有人評論她,“這樣壹位國寶級的歌唱家,竟然要靠神曲來走紅,太可悲了。”

但不管外界如何評價她,她壹直都是那個潛心做音樂的龔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