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日本出版業2000-2005年數據~越多越好~
出版業負增長
據日本出版科研所統計表明,2005年1~10月份出版物銷售總額18422億日元,與去年同比減少1.6%,其中圖書銷售總額7885億日元,減少2.2%,期刊銷售總額10537億日元,減少1.2%。追加統計表明,日本出版物銷售總額1~11月份與2004年同比減少1.9%,日本出版界業內人士推測,2005年12月出版業績難於突破,因此,2005年日本出版業銷售總額負增長已成定局,其中受到周刊銷售低迷的影響,日本期刊銷售總額連續8年負增長。2005年,由於哈利·波特最新卷日文版未能面世以及出版物退貨率居高不下,直接制約年度日本出版物銷售總額走勢。東販、日販本年度中間決算顯示圖書退貨率高達42%,這是因為2005年多家中小書店倒閉、轉產,進壹步助長退貨率的攀升。
網上書店增加
日本網上書店打破經由出版物批發交易商→書店的傳統出版物銷售渠道。東販屬下的Sevenandwas、雅虎日本、樂天圖書、BK1、圖書服務等網上書店在競爭中難敵壹枝獨秀的亞馬遜日本。日本NTT數據經營研究所統計2005年網上書店出版物銷售總額在400億~500億日元,其中尚未具體披露銷售業績的亞馬遜日本網上書店銷售總額約為300億日元,亞馬遜日本網上書店率先開設專業書店。網上書店為讀者有針對性地選購圖書提供便利途徑,今後必將占有更大的出版物流通份額。
網上書店促使大規模流通倉庫競相建設。2005年11月24日,總建築面積76300平米的東販桶川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應鏈管理)中心基地啟動。中心引進21世紀先進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應鏈管理)實現出版物物流最優化管理。另壹方面,2005年,以日販為中心,大阪屋、栗田出版販賣、日教販、大洋社等實力派出版物批發交易商***同融資建設出版***同流通蓮田中心,啟動雜誌、期刊書、漫畫書刊出版物***同退貨業務。2005年5月,日販所澤中心開始試運行,處理包括圖書、錄像帶、CD等出版物全面退貨業務。目標旨在實現無傳票退貨系統、賬目記錄高速度和書店店員高效率,最終構築SCM管理目標。
暢銷圖書與熱點圖書
2005年日本出版市場湧現多部百萬暢銷圖書,首當其沖的是口裕壹撰著的《智者、愚人的說話方式》(PHP研究所),是壹部主題鮮明、教妳學會用智者的語言立足於職場和社會的教養類新書。本書2004年7月面世截至2005年終,以絕對人氣累計銷售220萬冊。2005年2月面世,由日本公認會計師山田真哉撰著的財會類讀物《竹屋為什麽難以潰敗?》(光文社),銷量已逾220萬冊。網絡博克本《電車男》(中野獨人/新潮社)長銷不衰。手機小說《還想活著》與姊妹篇《戀旗青·紫》(Yoshi/繁星社)為青少年讀者所追捧。日本語類《問題日語》(北原保雄/大修館書店)的熱銷令人匪夷所思。《東京塔》(利黎·布朗基/扶桑社)、《個人情報保護須知》(村久道、鈴木正朝/日本經濟新聞社)數月位居排行榜上位。2005年11月發行的博客本《生協的白石先生》(白石昌則/講談社)則異軍突起,壹個多月便已問鼎百萬暢銷書榜。全書匯集著者白石昌則通過三言兩語,熱情洋溢地為學生答疑解惑、與學生溝通的108件卡片內容,以及穿插白石的多篇隨筆。白石昌則是供職東京農工大學生活協同組合的職員。因書暢銷提振大學名聲而獲得校長的嘉獎。
2005年是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1925~1970年)剖腹罹難第35周年。2005年12月,新潮社《決定版 三島由紀夫全集》增補卷出版發行。本卷收錄三島由紀夫10~15歲在學習期間撰寫的未曾發表過的《冬山》、《神官》等5個短篇、書信54封、創作筆記16篇和1960年以他人名義發表的描寫同性戀與剖腹自殺主題小說"愛的處刑"手稿,該手稿是在三島由紀夫摯友作家中井英夫遺物中發現。
1998年赤川原平的《老人力》壹炮走紅。2005年以"力"後綴書名的相關主題圖書接踵而出,如《大學力》、《就活力》、《解說力》、《工作力》、《決斷力》、《日本力》、《部下力》等。
2005年是昭和天皇登基80周年,《昭和爵士樂喝茶傳說》(平岡正明/平凡社)、《三巷的夕陽》(西岸良平/小學館)、《漫步60年代燃燒的東京》(/JTB出版)等昭和回顧本相繼推出。
歷史教科書強弩之末
2005年是日本新壹輪教科書改定之年。由日本"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主編、扶桑社出版的美化侵略戰爭的歷史、公民兩部教科書在日本國內命運多蹇。2006年日本春季中學歷史采用率約0.9%、社會采用率約0.6%,這壹比例遠未達到編撰會意欲薰心的10%的目標。
而"日韓歷史***同研究委員會"創建於2001年10月,創建的初衷是由日韓兩國學者***同討論日本歷史教科書編寫問題。2005年3月,中日韓三國學者和教師歷經三年***同編纂近現代歷史讀本《東亞三國的近現代史》在三國同時出版,該歷史讀本在日發行的書名為《開創未來的歷史》(高文研社)。
文化團體呼籲"公借權"
2005年11月8日,日本文藝家協會、筆會、推理作家協會、兒童文學者協會、兒童文藝家協會5團體就圖書館給與著者補償金問題公開發表"關於圖書館的今後***同聲明",同時將聲明文本遞交日本文化廳。聲明指出,由於圖書館的普及,眾多讀者利用圖書館而不必購讀圖書,著者以稿酬維系生活陷入困境,最終導致社會文化的衰退。聲明希望(1)圖書館預算增加,(2)圖書館專業館員增員,(3)國家及政府機構確立著者補償制度。聲明呼籲日本文化廳盡快落實"公***出借權"政策,呼籲日本出版界、圖書館界應該***同掀起增加圖書館預算運動。
2005年日本出版業采擷
2005年日本文壇繼湧現兩位15歲少女中學生,她們分別折桂日本大型出版社主辦的文學獎。2005年1月,15歲中專壹年級學生河崎愛美榮膺小學館文庫小說獎。2005年9月,靜岡縣15歲女中學生三並夏的處女作小說《平成機關槍》問鼎由河出書房新社主辦的第42屆日本文藝獎。15歲少女摘取大型出版社文學獎在日本文學獎歷史中尚屬首次。
2004年講談社編創DVD電子書《昭和日本》24卷。以此為契機,2005年1月、6月相繼推出《絲綢之路》(講談社)、《角川世界名作電影全集》24卷等多部DVD電子書。由於講談社擅行日本出版物定價制標註價格,招致日本公取委(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指責。公取委指出,DVD、CD等電子出版物隸屬非定價制商品範疇,如果固化價格,商品價位表示必將形成壹元化。
2005年10月1日開始,圖書卡取代圖書券,在全國實施圖書卡壹元化。圖書券、卡是顧客購物獲得壹種形式的獎勵,是出版業促銷的手段之壹。出版業內人士指出,盡管圖書券還在沿用,但實施圖書卡化對讀者和出版界是壹個雙贏。
2005年10月,位於東京神保町街壹家出版物定價制改革書店"神保町書店"開業迎客。神保町書店加速書店街書店實行網絡化,構築***同電子流通平臺。神保町是東京的書店街,***有新、舊書店130余家,鱗次櫛比、聞名於世。魯迅文中提及的內山書店就在這條書店街中。:82/200503/ca712432.htm
出版王國世紀末的無奈
日本出版業掠影
海飛
日本,作為世界公認的經濟強國,也是世界公認的出版強國。據國際權威部門統計,20世紀末全球圖書出版銷售總額約為800億美元,美國以261.27億美元名列第壹,德國以97.37億美元名列第二,日本則以91.26億美元名列第三。中國以18.67億美元排名在英國、法國、西班牙、韓國、巴西、意大利之後,列第十位。在以銷售額排名的世界出版集團十強中,德國的貝塔斯曼集團名列榜首,日本的講談社則以16.5億美元列第十位,小學館以15億美元列第十壹位。全日本有4600多家出版社,其中78%集中在東京,千人以上的大出版社有30多家;發行則形成高度壟斷,創辦於1949年的東販、日販,各有員工3千多人,市場占有率又都各達全國出版物總額的40%;全國有2800家書店、17萬個小銷售網點,是世界上分布最密集的國家。日本每年出版新書63,000余種,市場在售50余萬種,發行15.7億冊。全年出版雜誌3655種,市場在售3000余種,發行51.2億冊。日本作為“出版王國”,應該是毫無疑問的。
2000年10月13日至26日,應日本朝日學生新聞社的邀請,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組團訪問了日本。訪問團訪問了朝日學生新聞社、講談社、弗萊貝魯出版社、文鳥堂書店、東京圖書販賣公司,東京昌平小學等新聞出版機構和學校,對20世紀末的出版王國日本,有了壹個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
從滿街飄動的“金發”看日本20世紀末的讀者群
在東京街頭漫行,如果不看街道兩邊琳瑯滿目的日文、漢字招牌、廣告牌,而光看人行道上滿街飄動的“金發”,很可能會誤認為自己身處歐洲鬧市。日本青少年的崇洋崇美、前衛現代大大超出了我們中國人的想象:年輕人不論男女,幾乎都要染成黃頭發,有的還染成各色各樣的彩發;臉上塗得比中國京劇臉譜還復雜、鼻子戴鼻環、嘴唇戴唇環的年輕人到處招搖過市;腳上穿著鞋跟高達15厘米至20厘米的長筒靴的女孩,“亭亭玉步”,成為東京壹道特異的“高跟風景”。
在東京昌平小學參觀時,我們看到,這是壹所曾經接待過阿拉法特等世界名人、地處東京鬧市區的設備壹流的小學,多層結構的教學樓,頂層是個裝備齊全、非常現代化的運動場,地下層則是個清澈寬敞、水質優良的恒溫遊泳池,教室配備有現代化的電腦電視,圖書館陳列著豐富的館藏。但壹深入交談,“教頭”深深地為學生不努力學習發愁,他說現在日本小學生的生活太好了,不想學習,讀書人不讀書,加上日本規定不能留級,學好學壞壹個樣,時間壹到全畢業,“教頭”不好當,深不得,淺不得。而圖書館的管理員則告訴我們,學生借書、閱讀寥寥無幾。面對著“金發壹代”和“不留級壹代”的讀者群,日本出版界深感無奈。有識之士在日本全島發起了“每天清晨閱讀10分鐘”的閱讀活動,據說已有544所學校參加。在我們離開日本半個月後的11月14日,日本文部相向內閣會議報告了2000年度教育白皮書《我國的文教政策———向文化之國邁進》,強調“有必要積極果敢地推進適應和領先於新時代的改革。”
從漫畫讀物的“暴跌”看日本20世紀末的出版社
日本出版業是壹個建立在以雜誌為主體出版和基礎出版的“刊重書輕”式結構之上的出版業。日本雜誌約占整個出版營業總額的60%,如果計入雜誌廣告收入,營業額則更高,如日本講談社雜誌營業額高達總額的74%。日本雜誌發行年人均可達40冊,可以說日本人是“讀著刊物長大的”。日本所有大出版社都是以雜誌為基礎、以雜誌為主要創收來源。僅講談社就有50種雜誌。
日本雜誌內容廣泛,較受歡迎的有時事周刊雜誌、女性雜誌、電視雜誌、旅遊雜誌、料理雜誌以及有關興趣方面的雜誌。這些雜誌品種多,發行量大。而其中漫畫雜誌影響最大、最具代表性。20世紀末,按發行量分,排在前15位的,有集英社的少年漫畫周刊《跳躍》(最高達650萬冊),講談社的《周刊少年漫畫》(最高達410萬冊),集英社的《青年漫畫》(200萬冊)、少女漫畫《彩帶》(180萬冊),講談社的《青年漫畫》(173萬冊)、《月刊少年漫畫》(170萬冊),小學館的《周刊少年漫畫》(150萬冊),集英社的《年輕女性服飾》(149萬冊),小學館的《男孩子》漫畫雜誌(135萬冊),集英社的《月刊少年漫畫》(120萬冊),女性藝能雜誌《月刊明星》(118萬冊),講談社的少年漫畫周刊《跳躍》(最高達650萬冊),講談社的《周刊少年漫畫》(最高達410萬冊),集英社的《青年漫畫》(200萬冊)、少女漫畫《彩帶180萬冊),講談社的《青年漫畫》(173萬冊)、《月刊少年漫畫》(170萬冊),小學館的《周刊少年漫畫》(150萬冊),集英社的《年輕女性服飾》(149萬冊),小學館的《男孩子》漫畫雜誌135萬冊),集英社的《月刊少年曼畫》(120萬冊),女性藝能雜誌《月刊明星》(118萬冊),講談社的少女漫畫雜誌《好朋友》(116萬冊)、《料理》(103萬冊),小學館的《青年月刊漫畫》(102萬冊)。在前15位雜誌中,漫畫雜誌占12種,並且前7位均為漫畫雜誌。漫畫雜誌市場規模宏大,年發行高達15.6億冊,占雜誌發行總額的30%以上,占雜誌總碼洋的20%。同時,派生出的漫畫圖書,發行冊數也高達7億多冊。日本不僅是個出版王國,更是個特色鮮明的漫畫出版王國。
紅極壹時的日本漫畫出版,在經過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及90年代的輝煌並擴展到海外的香港、臺灣、東南亞等後,正經歷著世紀末的無奈和衰退。在日本最大的綜合出版社講談社考察時,以漫畫起家的講談社,正在為漫畫讀物的“暴跌”焦急。日本經濟衰退的3年,講談社的第壹大刊《周刊少年漫畫》,就從410萬冊下滑到了300萬冊。據日本同行介紹,其它漫畫出版物跌幅大體也是如此。代表團曾經對“上班族漫畫”走俏的東京地鐵閱讀作過考察,“坐地鐵看漫畫”曾經是“東京壹景”和“東京時髦”,“上班族漫畫”《超人》、《科長島耕作》、《上班族金太郎》、《釣魚傻瓜日記》等也都曾風靡地鐵。可是,在世紀末的東京地鐵,我們極少看到癡迷的閱讀者。講談社國際室室長笠原隆先生在與我們交談中,壹而再,再而三地詢問“中國的漫畫市場什麽時候重新對日本開放?”充分表露了日本漫畫希望依靠龐大的中國市場“東山再起”的迫切願望。
從小學生手機“普及”看日本20世紀末的消費熱
日本出版業由於受日本經濟內需不振、復蘇遲緩、失業率高的影響,連續3年負增長。日本出版物總銷售額1997年較1996年下降0.7%,1998年較1997年下降2.3%,1999年負增長率超出3%。而20世紀末日本讀者消費熱的轉移,也是日本出版業不景氣的重要因素。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從l994年開始,日本的信息、通訊消費成了“熱消費”。目前,日本家庭的月均信息、通訊費用達1萬日元(95美元),比普通家庭電費高出許多。傳統出版物以外的電腦、手機、遊戲軟件等現代IT產品,讀者趨之若鶩,形成了世紀之交新的消費熱,極大地沖擊了傳統出版物的消費。在東京的街頭、地鐵、學校旁,青少年“手機不離手”,連小學生也擁有自己的電話。日本手機滿街都有售,且非常精美便宜,合人民幣200元壹個。手機設計得像工藝美術品,晶瑩剔透,每當夜幕降臨,手機更是五光十色。特別是NTTDOCOMO移動電話公司的“電子郵件”互聯網直接接駁業務在1999年2月推出後,使用者呈爆炸式增長。在第壹位使用者接受服務後僅16個月,訂戶就超過了600萬,20世紀末達到了1000萬戶。小學生在手機上既可以與朋友通話,又可以閱讀電子郵件,小小手機帶來的社會交往、社會信息、社會氣息和種種歡樂,往往使小學生們“樂不思書”。
除了手機消費熱外,日本年輕讀者還面臨著越來越先進的其它消費熱,如數碼相機熱,數碼錄像光碟機熱,新壹代遊戲機熱等。新的現代消費每熱壹次,傳統出版物的消費就涼壹次。世紀末的傳統出版物正經受著高科技的嚴重挑戰,不承認不行,不融合不行,不發展不行。這場傳統與現代的競爭,將會以自己的規律進行下去。
面對出版王國世紀末的無奈,日本出版業的努力,正在各個方面顯現出來。如日本大型書店創建了互聯網書店在庫服務系統,日本有1000家出版社擁有了自己的網站,全日本已有100多家網上書店。日本兩大圖書批發商與印刷公司於1999年秋聯手啟動“按需印刷”系統工程。紀伊國屋書店首創“電傳書”業務部,啟動“衛星電子圖書”工程。日本的書店為了吸引讀者,不斷推出新的服務舉措,壹些書店讓咖啡店進駐營業廳。在日本書市處於全面低迷之中,也爆出了暢銷書亮點。預見日本21世紀經濟前景和日本未來的模式的、由日本幸福科學團體總裁大川法隆著的《繁榮之法》,自1999年2月出版,至12月中旬,10個月累計銷售425萬冊。先天四肢殘缺的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特殊學生乙武洋匡,以戰勝自我23年的輪椅人生征途寫出了風靡日本的《五體不滿足》,1998年10月講談社初版時印行6000冊,到1999年11月,再版41次,營銷421萬冊。有著雄厚出版實力的日本出版業,面對新世紀雖然有種種無奈,但這個“出版島”壹定不會沈沒。
/GB/wenyu/68/20010328/42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