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太空授課”超級功臣:天鏈衛星,突破美國阻撓,1.2G下行速率

“太空授課”超級功臣:天鏈衛星,突破美國阻撓,1.2G下行速率

又是壹次讓人激動的太空授課,美女航天員王亞平柔美的聲線以及帥哥帥大叔的科普讓大家經歷了壹堂生動的科學課,大家也不由得與8年前的第壹次太空授課比較,似乎從DVD升級到了1080P。

在這個畫面提升的背後,卻是我國在空間通信中繼上的突破,天鏈衛星就是這樣橫空出世的,它的“副產品”還成了嫦娥四號的功臣,壹直到現在還在服役中!

各位有看過衛星發射與測控的記錄片的壹定會發現壹個問題,衛星測控信號註入是有時間的,必須在某時某刻到某時某刻之間完成,要不然不是等到壹天後就是因為衛星沒有及時註入測控數據,失控丟了!

為什麽會這樣?原因理解起來壹點都不難,衛星繞著地球轉,比如我國的天宮空間站飛行壹圈的時間在92.2分鐘左右,測控站的天線最佳仰角範圍,對應到400千米的天宮空間站軌道上,也就1000多千公裏!

假設測控天線最佳仰角是30度,空間站軌道高度400千米,那麽最佳測控範圍大約只有1400千米多點,每秒7.8千米的速度,只需180秒不到就會飛出這個範圍,留給測控的時間只有3分鐘。

很多朋友應該會說,下壹圈它不是又會飛過頭頂?那麽急幹什麽,壹圈只需90分鐘,再等壹圈就好了,問題來了,地球壹天也就24小時,92分鐘壹圈,壹天就15.6圈,赤道上每隔92分鐘距離會相差2560千米。

而測控的區域則是以測控天線為天頂,半徑700千米的圓形(假設最佳仰角是30度,空間站軌道高度400千米),2560千米早就超過了測控範圍,等明天吧!

所以要全天24小時無死角測控的話,需要在全球布滿測控天線,顯然這是不可能的,為了執行阿波羅任務,美國耗資6億美元(1960年代的幣值)在全球建設了20多個地面站,但即使在最有利的情況下也只能覆蓋30%以下的地球軌道。

要怎樣才能解決全球測控的問題?

早期有地面站以及通信網絡組成的系統就是NASA最早建立的“全球測控系統”STADAN ,但顯然在90分鐘的軌道時間內只能提供15分鐘的測控仍然不能滿足需求,因此NASA決定建立 MSFN 網絡,後因1970年代航天飛機計劃的誕生對測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NASA將前兩者合並成了STDN。

但STDN需要遍布全球的測控站,NASA又更改系統增加了 TDE 和 TDW(用於 東 和 西 ),以及壹顆在軌備用衛星,最終變成了TDRS。

上圖是截止 2019年3月為止,當前 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 (TDRS) 配置,其中10顆衛星在軌(四顆 第壹代 、三顆 第二代 和三顆 第三代衛星 )。

軌道大致位於3.6萬千米的地球靜止衛星軌道,這個軌道的衛星可以看從理論上看只需3顆即可“看到”全球所有低軌道衛星,結合地面站的配置,可以全天24小時無死角的對衛星進行測控與管理。

對於TDRS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但問題有兩個,首先就是建立這個中繼衛星的技術問題,首先就是中繼通信技術,另壹個比較麻煩的就是天線對準問題,總不能用當年的機械天線,隨時跟蹤衛星,萬壹同時要跟蹤多個衛星該怎麽辦,所以星載相控陣天線也是難題?

當然最麻煩的事情其實早就發生了,天鏈衛星是測控衛星的衛星,它本身也是需要測控的,那麽問題來了,而且在天鏈計劃之前,我國的衛星和航天計劃早就展開,又是如何解決的?

地面測控站與遠航系列

我國國土東西最遠相隔4000多千米,相差60個經度,占了地球的360 的1/6,但航天器發射入軌都是朝向東南或者西南,很快就會飛出我國的測控區域,怎麽辦?

建設地面站,NASA可以在全球各國建設地面站,只要他們看上就可以協商,但我們不行,只能建造遠望系列測控船,遠航壹號於 1977年8月31日在 江南造船廠 建成下水,曾44次遠征,足跡遍布三大洋逾44萬海裏,完成57次重大科研試驗任務,執行了神舟五號的測控任務。

從遠望壹號到遠望七號,後來的遠望二十壹與二十二等系列測控船,就是為了全球測控建造的,遠望系列船只很經典,調配非常靈活,但成本高昂,還是需要地面站來配合。 1996年10月6日,中國在基裏巴斯的測控站落成,多次測控我國發射的衛星,成本遠低於遠望系列測控船。

2003年11月7日 ,在美國的運作下,基裏巴斯與我國臺灣省建交,這導致了我國失去了在基裏巴斯的衛星測控站,盡管這不至於影響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但也是海外測控站建設的壹次重挫。

自1996年後,我國在海外的測控站建設也步入佳境,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十個海外測控站,如下表:

全球100%測控:天鏈衛星

早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就提出了研制中繼衛星的想法,但由於技術以及資金與航天計劃配套的需求,壹直到2003年1月,天鏈壹號 中繼衛星系統工程才正式立項。

天鏈壹號衛星於2008年4月25日發射,地球靜止軌道,發射後我國對中低軌道航天器的測控覆蓋率從12%提升到50%左右,並且完成了神舟七號的數據中繼。到2021年7月6日,天鏈壹號05星完成發射,天鏈系列總***6顆星,已經100%覆蓋地球軌道測控。

早在2013年 6月20日上午10點 的神舟十號太空授課已經讓大家見識到了天鏈衛星的作用,在整個51分鐘的課堂裏,神舟十號飛越了半個多地球,要是地面站中繼,那壹定是斷斷續續的,但有了天鏈衛星就沒有問題了,在這個過程中信號中繼切換沒有任何停頓,第壹次壹覽無遺的展現了中國航天通信中繼技術。

現在的天鏈衛星已經增加到了6顆,而且帶寬比2013年時已經有大大改善,通信的下行速率達到了1.2G,和各位用的5G線路通信質量差不多,甚至可能還要好壹些,數據會在北京飛控中心落地,然後從那裏經過路由傳輸到全球各地。

各位也註意到了,天宮核心艙內有無線路由器,航天員可以自由使用手機以及其他基於TCP/IP的通信設備,就像妳在家裏用壹樣方便,在這個背後就是天鏈衛星的支持。

另外各位應該也註意到了為嫦娥四號準備的鵲橋中繼衛星,同樣也是我國中繼衛星技術的壹次突破性使用。

有了天鏈衛星還需要建設地面站與遠洋測控船嗎?

當然是需要的,但相對而言對地面站和遠航系列測控船的依賴會更小壹些,而且這些衛星都在天上,美國再運作搗亂、再封鎖也沒有用。

但有壹點是天鏈衛星無法解決的,比如深空測控,我國在火星上的祝融號火星車通過軌道上天問壹號向地球傳輸數據,或者從地球向火星發射測控信號時,天鏈壹號根本就用不上。

不是因為它們位置或者角度不對,而是天線不夠大,因為向火星發射信號需要大口徑的測控天線,至少也得幾十米,但在近地軌道上的衛星暫時並不能達到這個級別,因此我們的測控站和遠望系列還是少不了。

#太空授課#

#王亞平會再次太空授課#

#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