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朱曉玫演奏的哥德堡變奏曲
個人覺得在華人鋼琴家來說,是驚艷的存在了。有趣的地方不少,比如和藹而富於詩情的Aria,比如飛快的Var5,後面高速進行的樂句中強調了幾個響亮的和弦,營造出很瀟灑的氣場,比如Var16欲擒故縱的節奏變化,幽默而又富於氛圍感。整體上比較浪漫,會聽到壹些揮灑淋漓的暢快和超脫。妳聯想成東方式的詩化感受也好理解成她個人的東西也好,總之是有識別度的,不至於像@索迪 同學說的那麽常規化。這種感受不會流於濫情和散漫,沒有丟失細節和復調層次上的精致合理,能比較地道地融合在那個巴洛克的話語環境裏,這就已經非常優秀非常了不起了。
用rubato本身也不至於大驚小怪。Hewitt的Var13婉轉如即興,Tureck的Var25優美如詩,未見因此不權威了。其實現在這些演繹多少都會引入rubato,尤其慢板的g小調Var25,大都不會太過壹板壹眼。朱曉玫的演奏應該說已經給出了比較有說服力的控制感。
哥德堡本身豐富而不艱深,給了演奏者很大的詮釋空間,所以有意思的好版本才能如此層出不窮。曉玫婆婆彈的partitas聽起來有點柔弱善感,那種鱗次櫛比的復調趣味不太夠,但彈哥德堡就不會讓人這麽想。
跟古爾德的演繹,還是沒有太多可比性。首先古爾德的觸鍵是跟所有人都不壹樣,大量斷奏極大突出了他音符清晰和均勻的特點,在聲部展現上有極強的支撐感。樂句解讀人各不同,難以盡述。
btw朱曉玫Mandala版國內買不到碟,可以考慮用電驢下無損聽。混響是有點大,走得快的地方可能顯得觸鍵不那麽明晰。題目裏live的視頻質量實在不好,我沒有聽下去。和錄音室版的演繹風格差別很大。
今天剛聽完現場,感覺到她的細膩,流暢和嫻熟。而我想說的是,在其他鋼琴家身上,我看到了壹種天然的掌控力,說來也正常,與鋼琴為伴這麽多年,這種熟悉的掌控力不足為怪。並且從這種氣場中會生成壹種光芒,讓妳覺得他是耀眼的。而朱曉玫沒有,她坐在鋼琴邊,還是那個普通的婦女,穿著棕色褂子,黑褲子,圍壹條紅圍巾,她並沒有在掌控這個樂器的感覺,她把自己都獻給了它,是那種壹滴水溶於大海的感覺,沒有壹絲的不和諧,只是為這個曲子增加了更多魅力,她本身不會牽扯過多視線,讓人專註在手指翻飛與音樂中。這種忘我與不自知讓人更加動容,她仿佛在說她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