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內蒙古查處近300名廳處級幹部是怎麽回事?

內蒙古查處近300名廳處級幹部是怎麽回事?

受理信訪舉報35594件,處置問題線索20595件,立案5726件,其中廳級幹部26人,處級幹部268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5493人,移送司法機關77人,挽回經濟損失3.52億元……

這是2016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交出的成績單。壹組組數據彰顯了自治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重拳懲腐的決心。

2017年2月18日,內蒙古紀檢監察網發布了壹則消息:

烏海市委原書記侯鳳岐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和公職,通遼市原副市長許亞林、烏蘭察布市原副市長薛培明、赤峰市政法委原書記孟繁有嚴重違紀被開除黨籍。

1天之內4個廳級幹部同時受到嚴懲,壹時引發關註,而這只是自治區紀委高壓反腐的壹幕。

自治區紀委把十八大以後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幹部作為懲治的重中之重。積極轉變思路,改進方法,反腐“利劍”越磨越亮。

狠打“老虎”,黨心民心振奮;勤拍“蒼蠅”,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為了切實維護群眾利益,自治區紀委在全區集中開展“拍蒼蠅”專項行動,嚴查快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2016年1月,自治區紀委九屆七次全會上,把整治和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壹項重要任務。同年12月,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劉奇凡作出工作安排:

“來自基層群眾的涉農和民生方面的反映,請信訪室認真分析梳理,列出壹批又壹批拍‘蒼蠅’的案件,交辦下去,限時辦結,公之於眾,以實際行動回應群眾關切。”

自治區紀委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嚴肅查處涉農涉牧、征地拆遷、環境保護、民生工程方面存在的吃拿卡要、與民爭利、欺壓百姓等違紀問題。對反映集中、性質惡劣的,重點督辦、限期辦結;對亂作為,導致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失職瀆職行為嚴肅問責;

在自治區紀委網站、報紙和當地媒體同步通報典型案例。隨著基層反腐敗力度持續加大,壹批違紀黨員幹部受到查處,突出問題得到糾正,群眾切實享受到了反腐敗帶來的紅利。

截至目前,自治區紀委在開展的三輪“拍蒼蠅”行動中,***向基層交辦相關問題線索204件,辦結142件,立案61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75人,移送司法機關2人。

“這種提醒太及時了!”2016年1月,林西縣地稅局稅源科科長趙華接受約談之後說。有納稅人反映她存在執法不公的問題,單位紀檢組的同誌馬上對她進行了約談。

經查,反映不屬實,但趙華在工作方式上存在不當之處,已督促其整改。如今,這樣的談話提醒在全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已成常態。

自治區紀委堅持抓早抓小,關口前移,制定出臺落實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相關制度,在運用好第壹種形態上下足功夫。在談話函詢中,準確把握標準和尺度,防止壹談了之、壹函了之、談而不核、函而不核或以談代查、以函代查等情況發生,真正體現了紀律審查的“全面”和“從嚴”。

截至目前,全區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談話函詢、“面對面”初步核實、提醒談話14717人,占處理總人數的72.73%;給予黨紀政紀輕處分3899人,占19.27%;給予黨紀政紀重處分1053人,占5.21%;移送司法機關565人,占2.79%。

自治區紀委按照紀在法前、紀法分開的要求,由“盯違法”向“盯違紀”轉變,由“吃幹榨盡”向快查快結、快進快出轉變。

“快查快結是形勢需要、任務需要,必須把思想行動統壹到中央紀委和自治區紀委的部署上來,準確把握快查快結的內涵,正確處理好絕對與相對、質量與效率的關系,優化流程、強化監管、深挖潛力,努力提高執紀審查工作水平。”劉奇凡表示。

該區推行掛圖辦案工作法,實行壹案壹組長、壹案壹團隊制度,加強執紀審查中數據化、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以及理念的轉變、方式的創新,極大縮短了辦案周期,切實增強了紀律審查綜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