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第二次費盧傑戰役的戰役過程

第二次費盧傑戰役的戰役過程

戰役於2004年11月7日晚正式打響。聯軍先從費盧傑的西面和南面發起佯攻。其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輕裝甲偵查營和伊軍第36突擊營在美國海軍陸戰預備役第23團1營、第1戰鬥服務支援連和第113戰鬥服務支援連的協助下,拿下了幼發拉底河沿岸的費盧傑綜合醫院和附近壹些村落;費盧傑綜合醫院位於“黑水橋”的西側,美軍認為這座醫院是武裝分子的壹個重要指揮部,占領該醫院不僅切斷了武裝分子的對外聯絡,還摧毀了武裝分子的壹個指揮中心;隨後,聯軍又拿下了橫跨幼發拉底河的兩座大橋——黑水橋和南橋(10號公路橋)。美國陸軍的第1騎兵師第2旅則在城南駐守。至此,費盧傑的所有通道均被聯軍封閉。

在徉攻發起的同時,駐紮在費盧傑東北部的美軍民政事務部隊在伊拉克電力部門的協助下,切斷了全城的電源。11月8日晚19:00點,2個主力攻擊團(第1戰鬥團和第7戰鬥團)開始從費盧傑北部開始發起全面進攻,戰鬥隊形從西向東分別為:陸戰1團3營、陸戰5團3營、騎兵7團2營(來自騎1師)、陸戰8團1營、陸戰3團1營、步兵2團2營(來自大紅1師);其中重裝甲的騎7團2營和步2團2營為開路先鋒。由於美軍判斷武裝分子主力位於費盧傑西北角的朱拉恩區,因此在作戰轄區的分配上讓第1戰鬥團負責以朱拉恩區為主的1/4城區,而第7戰鬥團則負責其余3/4城區。在6個營身後緊跟著5個伊軍營;再後面是民政部隊和海軍工程兵,他們的任務是恢復秩序和清掃道路。2個主力攻擊團和位於城南的騎1師第2旅各有壹個炮兵連直接提供火力支援,這些炮兵部署在費盧傑西南22公裏處。美軍的部屬情況。

城外的美軍火力支援部隊在進攻開始前沒有對費盧傑進行預備射擊和飽和轟炸,戰鬥爆發後火炮和空襲都由前線火炮觀察員和無人偵察機控制,每壹名火炮觀察員、飛行員和行動指揮中心的軍官都有同樣的費盧傑地圖,所有炮彈只針對確定的武裝分子目標,以此盡可能減少平民的傷亡。美軍將81毫米迫擊炮的威脅距離定為100米,把60毫米迫擊炮的威脅距離定為50米;由於美軍的遠程支援火力精確度很高,城內的美軍經常敢於在距離目標不到150米的地方召喚火力支援。而美軍飛機上最新定位系統可以在8000米高空清晰展現地面情況,當地面美軍號召炮火攻擊時,天空的美軍飛機會及時跟蹤觀察目標背後和附近是否有友軍在危險範圍內並及時告知炮火支援部隊。

美軍主攻部隊最先遭遇的壹道障礙是城北的鐵路線,武裝分子已經在鐵路沿線及鐵路和城區間的開闊地安設了大量的地雷和簡易爆炸裝置。美軍使用壹種名為“M58地雷清除線電荷” (簡稱MCLC)的裝置予以應對。該裝置有壹個火箭牽引器,牽引器後拖帶壹條長100多米的引線,引線上攜帶有1750磅的C4炸藥。美軍工程兵在煙霧彈和壓制火力的掩護下,冒著武裝分子零星的迫擊炮彈,開著M113裝甲牽引車將裝置帶進戰區後發射火箭,火箭拖帶著引線和炸藥壹起飛向雷場;當其落地後,工程兵便引爆炸藥,清除目標區域的地雷和簡易爆炸裝置;壹個MCLC便可清理長100米、寬14米的區域。為了防止有漏網之魚,美軍工程兵隨後駕駛著M9裝甲戰鬥推土機沖入雷場,引爆殘余的地雷。僅過了10多分鐘美軍便突破了武裝分子設置的第壹道障礙並向前推進,很快奪取了位於城北的火車站,這個火車站在後來的戰鬥中將被用於部隊中轉站。M58地雷清除線電荷

美軍攻進城後,發現武裝分子早已用廢車、磚墻、水泥袋等將道路封死,而武裝分子以4~12人的小隊躲在經過加固的房屋內或屋頂上,用AK47、火箭彈、機槍和迫擊炮向美軍射擊;由於沒有夜視裝備,武裝分子在夜裏很難對美軍構成真正威脅。美軍則用推土機和挖掘機開道,壹壹清理前進道路上的路障。路障清除後在阿布拉姆坦克、布萊德利戰車、120毫米數字迫擊炮、AC-130、眼鏡蛇、阿帕奇、155毫米火炮的全力掩護下,步兵逐房進行搜索清剿,不時與藏匿在房內的武裝分子爆發激戰;為了避免被懸掛在門上和墻上的詭彈殺傷,美軍通常先召喚坦克推倒房屋的墻壁,或者安置炸藥炸開房門,然後再沖入進行搜查。在進行巷戰時,美軍的坦克和車輛會盡量靠著街道的壹側,從而可以為在街道另壹側的車輛提供火力支援;有時侯前頭的坦克由於射角過小而無法攻擊武裝分子的火力點,殿後的裝甲車就會擔起這壹任務;美軍狙擊手則在後方隱蔽點埋伏隨時狙殺出現的武裝分子。在夜間,美軍的LRAS系統(遠程偵察監測系統)能在錯綜復雜的街區中尋找到前進的道路。

至11月9日下午,在空中和遠程炮火掩護下,經過激烈的逐房爭奪戰,美軍先頭部隊已經攻進了市中心的納茲紮區(費盧傑舊城)。2個戰鬥團有各自不同的戰術:第1戰鬥團以穩步推進為主,小心地消滅壹路遇到的每壹個武裝分子火力點,尤其註意自己的前線,不讓武裝分子有機會從正前方滲透;第7戰鬥團則敢打敢沖,遇到難啃的骨頭先繞過朝下壹個目標推進,因此前進速度極快。這造就了壹個有趣的現象:第1戰鬥團進展較慢而且側翼容易遭受武裝分子攻擊,但控制區內比較穩定;第7戰鬥團進展迅速但後方遺留的武裝分子火力點卻成為了隱患。而陸戰隊和陸軍的風格又有所不同,陸軍士兵更多仰賴整體戰術和重火力,陸戰隊員則繼承了他們的傳統,更側重於小規模部隊間的配合,只有在進攻受阻時才召喚重火力支持。戰役發起後美軍的推進情況。

11月9日這壹整天的戰鬥非常激烈,美軍的坦克和裝甲車幾乎都來不及回應前線步兵的召喚;甚至空襲和遠程火力也壹度因為害怕誤傷友軍而出現停滯。在費盧傑東北部的陸軍第2步兵團2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該營壹路推進,抵達了位於費盧傑中部的10號公路(福蘭線),為聯軍提供了壹條更便捷的補給通道,美軍原先預計要用48個小時才能抵達這裏,而實際只花了24個小時。10號公路對面就是位於城東的費盧傑工業區,這片工業區長寬各有2公裏,有大量的倉庫和廠房,被美軍認為是武裝分子的訓練學校和炸彈工廠所在地,可能有非常堅固的防禦。第1戰鬥團中的陸軍第7騎兵團2營也在壹路推進後開始向西南方向迂回,基本完成了對朱拉恩區的包圍;海軍陸戰隊員由於側重逐房清剿,因此推進速度稍慢於陸軍部隊。同日,伊拉克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趕往費盧傑營,對在那裏的伊軍發表講話;臨時政府中的最大遜尼派政黨“伊拉克伊斯蘭黨”宣布退出臨時政府;而主要由遜尼派人士組成的“穆斯林學者聯盟”也稱代表全國3000座清真寺抵制即將於2005年1月舉行的大選;伊拉克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的三個親戚在該日被武裝分子綁架,武裝分子威脅稱如果不停止進攻費盧傑將殺害人質。11月9日的進攻形勢

11月10日,美軍已經攻占了全城超過壹半的地區,拿下了包括市長辦公室、壹個商業中心、幾處重要的清真寺和基礎設施在內的多個目標。其中伊拉克陸軍第3幹預旅第5營與美軍壹起奪取了塔菲克清真寺,伊拉克快速反應部隊和伊拉克第1幹預旅第2營則和美軍拿下了希德拉清真寺,美伊聯軍在經過壹場激烈戰鬥後還壹同奪取了穆罕馬迪亞清真寺,這個清真寺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因為這裏壹度被武裝分子用來作為指揮中心。此外,美伊聯軍基本完成了在城市西北部朱拉恩區的作戰,這個區密布住房和狹窄的街道,聯軍原先預計將爆發激烈戰鬥,但實際只遇到了相對較弱的抵抗;當日結束時,美軍將朱拉恩區的控制權轉交伊軍。在通過貫穿費盧傑的10號公路時美軍也沒有遭到什麽抵抗;這表明絕大多數武裝分子或者已經躲向了城南地區或者偃旗息鼓想伺機逃出城去。因此美軍及時進行了戰略調整,原計劃打算在城北與武裝分子經過激戰後將武裝分子趕往10號公路,並讓武裝分子順著10號公路逃往城西大橋附近,落入那裏埋伏的聯軍口袋;但當美軍意識到武裝分子大多逃往城南地區後,決定采用第二套方案,即所有部隊繼續南下,把武裝分子趕往在城南設防的騎1師第2旅的口袋中。美軍還奪取了兩個堆滿武器、彈藥和路邊炸彈部件的加工廠。美軍駐伊拉克最高司令喬治-凱希將軍稱在費盧傑市中心區域武裝分子可能會開辟布滿簡易爆炸裝置的雷場,在突破武裝分子的外圍陣地突入城市中心時美軍勢必將遇到不少困難。壹些參戰的美軍報告稱發現有武裝分子從清真寺內向他們開火,甚至有婦女和兒童向美軍開槍射擊。在這天的戰鬥中,陸軍第2團第2營A連3排的壹個班在推進中遭到6-8名武裝分子的攻擊,武裝分子占據了有利位置用,美軍被壓制在壹條小巷內無法動彈;這時來自另壹班的貝拉維爾軍士帶著壹名機槍手趕去支援,成功壓制住了武裝分子為友軍解了圍。隨後貝拉維爾召喚壹輛布萊德利戰車對目標建築進行了射擊,然後他安排兩名士兵在門口把守,自己則帶著壹名機槍手進屋檢查,壹名隨軍采訪的《時代》雜誌記者米歇爾-威爾也堅持和他壹起進屋,他邊跑邊給貝拉維爾鼓勁:“這就像在硫磺島上奪取敵人的機槍陣地,太難以置信了,妳能行,我相信妳!”進屋後三人立即遭到了武裝分子的射擊,貝拉維爾的機槍手肩膀中彈負傷,貝拉維爾命令他和威爾先撤出去。隨後貝拉維爾孤身壹人在屋內與武裝分子作戰,到最後甚至舉起武裝分子的AK47射擊;他先後打死4人打傷1人,自己也陣亡。貝拉維爾因此被授予銀星勛章。費盧傑西北部地區,註意左上角的朱拉恩區(Jolan)

11月11日,美軍戰線左翼的第1步兵師第2步兵團第2營開始全力攻擊費盧傑城東的工業區,2營的士兵於當天下午越過10號公路,立即就發現工業區內的武裝分子比城北的更有經驗裝備也更好(城北的武裝分子大多是當地人和原費盧傑旅的士兵,工業區的武裝分子幾乎都是外國人);這些外國武裝分子會在建築的外墻下挖出與建築內部相通的蜘蛛洞,當美軍從正面攻入建築時,武裝分子往往就從這些蜘蛛洞繞到建築外從美軍背後發起攻擊;武裝分子還試圖利用工業區內錯綜復雜的巷道滲透進美軍防線,但被美軍用M203榴彈發射器和50口徑機槍給擊退。激戰至晚上8點,美軍已經穿越工業區推進至工業區的最南端(美軍把這裏定為海瑟線);22:30分,2營繼續進攻,在穿越壹片數百米寬的開闊地後進入費盧傑東南角的蘇哈達區,這裏的建築密度要比城北稀疏不少;到11月12日05:30點時,2營已經抵達海瑟線以南1500米處的傑納線。在這天的戰鬥中,聯軍發現了武裝分子關押人質的房屋,這裏曾被伊拉克軍官稱為“屠殺屋”;在屋子裏美軍發現了黑色囚服、攝像機、電腦等設備;美軍同時還解救了兩名人質:壹名伊拉克人和壹名敘利亞籍司機;那名伊拉克人的綁架者是來自敘利亞的武裝分子,因此當美軍解救他時他還以為自己是待在敘利亞。同日,兩架美軍超級眼鏡蛇直升機在費盧傑執行任務時被地面炮火擊中在城外迫降,飛行員獲救。隨著戰鬥的逐漸減弱,聯軍估計將在48小時內全部奪取費盧傑,之後則需要數周時間對城內殘余武裝分子進行清剿。美軍官方在11月11日對外宣布,截止該日,在費盧傑戰鬥中已經有至少18名美軍和5名伊軍戰死,164名美伊軍受傷,擊斃武裝分子約600人。11月11日的態勢圖

11月12日,美軍稱已經控制全城超過80%的地區,武裝分子被壓縮在城南地區。有300人壹個清真寺走出向美軍投降,美軍稱這批人中有不少是平民,但需要進壹步審查才能確認。同日,美國陸軍第7騎兵團第2營沿著10號公路穿越城東的工業區,加入了城市東南角裏薩拉區、納紮爾區和傑拜爾區的戰鬥;伊軍第1幹預旅第1營在朱拉恩區與殘余的武裝分子展開激烈交火。當日伊拉克紅星月會對外形容費盧傑的情況是“大災難”,稱該組織向聯軍請求能給城內派遣醫療救護隊,但聯軍不予答復;伊拉克政府稱伊政府已經組織了由14輛卡車組成的醫療和重建小組趕赴費盧傑,將於11月13日抵達。 在當日的戰鬥中,美軍發現武裝分子采用了新的戰術:陸戰8團1營B連的士兵在清剿過程中發現前方有數名身著伊軍士兵軍服的人向他們走來,然而靠近後對方卻突然開火,導致1名美軍當場身亡。武裝分子還組織穿自殺背心的人彈向美軍發起攻擊,美軍在打死人彈後必須立即將自殺背心引爆,否則屍體上的自殺背心會被武裝分子解下繼續使用。

11月13日,美軍稱已經占領了絕大多數城區,正逐房進行搜查。同壹天,伊拉克國家安全顧問稱有超過1000名武裝分子被打死,200多人被捕。伊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宣布“費盧傑已被解放”。在該日,第2步兵團2營A連的連長希恩-西姆斯上尉在工業區的逐屋清剿中陣亡。當時A連的士兵在11月12日清理完壹棟建築,連長西姆斯打算在這棟建築的頂樓建立壹個前線觀察點;當他進入這棟建築時他詢問手下是否已經檢查仔細,手下回答沒有問題;然而這棟建築的墻角挖有壹個蜘蛛洞,壹個武裝分子在美軍對建築檢查完畢後悄悄從這裏爬了進去並藏在了樓上,西姆斯上樓時突然遭到了這個武裝分子的射擊而當場身亡;西姆斯是整個費盧傑戰役中美軍戰死的最高級別軍官。

同在13日,陸戰1團3營的卡塞爾軍士和軍醫米切爾在與戰友們推進時發現有壹名受傷的陸戰隊員倒在壹棟建築門口,而另有數名陸戰隊員正困在建築內與裏面的武裝分子進行激戰。卡塞爾和米切爾立即組織了壹些人殺進了這棟建築;他們發現建築內密布樓梯和房間,先頭進入的陸戰隊員正和武裝分子在不同的房屋內混戰,子彈和手雷不斷從樓梯上和房屋內飛出。米切爾和卡塞爾立即兵分兩路,沖向了不同的房間。軍醫米切爾在壹個房間內發現了壹名重傷的戰友,立即對他進行緊急救治;卡塞爾則在準備進入壹個房間時在門口差點和壹個武裝分子撞個滿懷,卡塞爾搶先壹步開槍將對手擊倒,但隨後從身旁的樓梯上射下壹串的子彈和手雷,卡塞爾身中數槍且小腿被彈片炸傷,但仍然匍匐進入了房間,並將壹名受重傷的戰友尼科爾拖向了安全區域。正當卡塞爾在為尼科爾進行救治時,突然從房間外飛進壹枚手榴彈,在其爆炸的壹瞬間卡塞爾將尼科爾壓在了身下,他本人的手臂、大腿、臀部均被炸傷。這時米切爾進屋增援,發現兩人還均有意識,卡塞爾正手握壹把9毫米手槍守著房門。當米切爾為兩人治傷時,突然發現壹名先前被射倒的武裝分子正掙紮著爬向地板上的步槍,米切爾立即起身用軍刀刺死了他。45分鐘後三人被戰友救出:卡塞爾身中7槍失血達60%,但最終被救活;尼科爾失去了壹條腿;而米切爾則負了彈片傷。卡塞爾和米切爾均被授予海軍十字勛章。

11月14日,美軍第2步兵團第2營的士兵繼續在城東和工業區壹帶進行逐房搜查,他們發現了大量的武器儲存點,其中甚至有57毫米重型防空炮,這種武器可以對除了坦克外的絕大多數美軍車輛造成重創;美軍還發現了制造簡易爆炸裝置的工廠,其中壹個攜帶了超過500磅的炸藥。2營的士兵還在10號公路附近使用了MCLC,以清除在那裏的大量地雷和爆炸裝置。在當天的戰鬥中,陸戰8團1營的狙擊手佐科斯基在進行狙擊作戰時戰死;佐科斯基為了追求更大的視角,在戰鬥中習慣不戴鋼盔,在先前的戰鬥中他已經連續射殺了三名武裝分子;然而在11月14日佐科斯基卻為不戴鋼盔付出了代價,當時他正坐在蘇哈達區的壹棟建築內,武裝分子的子彈從背後擊中了他的後腦致其當場身亡。在費盧傑戰役中美軍大量使用狙擊手壓制武裝分子,這些狙擊手往往在800米左右的距離發起攻擊,甚至有超過2000米的射殺記錄;在費盧傑戰績最高的美軍狙擊手的戰果是24。

11月15日,美軍已經全部抵達了傑納線,並開始折返向北進行進壹步清理,消滅迂回到城北的武裝分子;此外費盧傑南部地區還剩下少數幾個武裝分子聚集點,美軍認為還需要至少4天才能完全控制全城。聯軍在對城內的地道進行搜查時發現壹個大型地下掩體,裏面堆滿了包括防空炮在內的大量武器。而由於戰鬥還在繼續,伊拉克紅星月會仍然無法向城內提供食品和飲用水,於是紅星月會的車隊轉而駛向費盧傑附近的居民區,這裏聚集了數千名先前從城裏撤出的平民。在該日的戰鬥中,陸戰3團1營A連的佩拉塔中士和戰友在對壹棟建築進行檢查時,發現底樓有好幾個房間;前兩個房間都空無壹人,然而當佩拉塔推開第三個房間的房門時,躲在裏面的武裝分子立即開槍,佩拉塔身中數彈重傷倒地;隨後房內的武裝分子又扔出壹枚手榴彈,正好落在美軍隊伍中,就在這時佩拉塔撲向了手榴彈並用自己的身體吸收了絕大多數手榴彈爆炸的威力;佩拉塔當場死亡,但其他美軍卻得以幸免。戰役結束後佩拉塔被提名國會榮譽勛章,但最後被授予了海軍十字勛章。

11月16日,美軍宣布已經完全占領費盧傑,但零星戰鬥仍時有發生。伊軍第3幹預旅的第6營在美軍第1騎兵師協助下,在城北發起了掃蕩。同日,跟蹤拍攝的媒體報道稱壹名來自陸戰1團3營的陸戰隊員在11月13日槍殺了壹名受傷的武裝分子,這名陸戰隊員面對攝像機稱這名武裝分子在裝死;美方隨即展開調查,後來確認這名士兵的行為屬於自衛。美丅聯社還報道稱所有試圖逃往城外的適齡男性都被美軍給擋了回去。

11月19日,美軍第1陸戰遠征軍稱這次戰鬥“已經打斷了武裝分子的脊梁”,***有51名美軍和8名伊軍死亡;聯軍***打死約1200名武裝分子,並發現了2個汽車炸彈加工廠、24個炸彈制造工廠、455個武器儲存倉庫。美軍對全城的建築展開了逐壹搜查,很多房屋被先後檢查了三遍;而零星的戰鬥的戰鬥仍時有發生。

11月25日,陸戰8團1營B連3排的士兵在準備檢查壹棟建築時,突然遭到建築內武裝分子的伏擊,有5名陸戰隊員中彈身亡,多人受傷。危急關頭,B連的壹名偵察狙擊手( Scout Sniper)多明尼克-D-埃斯奎貝爾單槍匹馬沖到了建築的樓頂,打死了數名武裝分子並消滅了兩個機槍火力點。當美軍的坦克趕來增援時,埃斯奎貝爾頂著武裝分子的機丅槍火力從樓上撤下,並背著壹名受傷的陸戰隊員壹起撤離;隨後他又連續兩次返回,又撤回了兩名傷員;在他救下的三人中最終有兩人獲救。由於其勇敢的表現,埃斯奎貝爾被授予海軍十字勛章。

12月23日,陸戰5團3營的壹個班在壹棟建築內與守在二樓的數十名武裝分子爆發激烈戰鬥,陸戰隊員壹度被困在壹樓無法動彈。兩名陸戰隊員沃克曼中士和克拉夫特下士帶頭召喚其他士兵壹起沖上樓梯,然而就在此時,樓上的武裝分子投下壹枚特制的黃色手雷,這種手雷內藏大量汽油,爆炸時可以使整個房間都燃起大火;瞬間陸戰隊員就被燃起的火焰包圍,有兩人被當場炸死。其余陸戰隊員撲面火焰後繼續向樓上發起攻擊,整棟建築硝煙彌漫、子彈橫飛;壹名陸戰隊員被機槍子彈擊中,壹條手臂當即被打斷,當仍嘗試用另壹條手臂繼續射擊。沃克曼和克拉夫特帶頭沖鋒,並先後被手榴彈炸傷。建築外的其他陸戰隊員也趕來增援,其中壹人還沒趕到目的地就被建築樓頂上的武裝分子狙擊手射中身亡。美軍坦克趕來後,房內的陸戰隊員奉命撤出;而在得知需要兩人到高處為坦克指引方位並提供壓制火力時,沃克曼和克拉夫特又誌願接過這壹任務。坦克最終摧毀了這棟建築,在廢墟中***發現了24名武裝分子的屍體;美軍此戰***死亡3人。這也是整個戰役中爆發的最後壹次戰鬥。沃克曼和克拉夫特被授予海軍十字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