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海底撈豆花過期被罰款2萬

海底撈豆花過期被罰款2萬

作者 | 韓靈

編輯 | 胡展嘉

題圖 | 海底撈官微

出品 | 零態LT(ID:LingTai_LT)

今年6月21日,#海底撈市值蒸發超2400億港元#登上微博熱搜後,零態LT (ID:LingTai_LT) 跟進了壹篇文章《海底撈跌入海底》。

當時我們給出的評價是,在股價和市值雙雙下探後,是海底撈擠泡沫,回歸正常價值周期的表現,彭博數據顯示,1999 2007年是星巴克的高速增長時期,估值中樞為57倍。海底撈過去三年的估值中樞約為242倍,因此盡管市值腰斬,但這也只是讓海底撈的市盈率回到了相對正常的高位。畢竟,海底撈已經過了快速擴張帶來的紅利期。需要做的是,在疫情整個餐飲業的當下,讓理性歸位。

根據海底撈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海底撈餐廳壹線和二線城市的翻臺率分別為4.7/4.9次/天,較2018年5.1/5.3次/天均下降0.4次/天。2020年,海底撈餐廳整體翻臺率為3.5次/天;2021年5月初,公司內部人士曾向券商透露4月份餐廳翻臺率不到3次/天。彼時根據國信證券的測算,海底撈單店守住盈虧的平衡線為翻臺率3次/天。因此,跌破3次/天也表示海底撈單店處於虧損或者微利狀態。

五個月後,海底撈加急收縮步伐。

11月5日晚間,海底撈官方發布公告稱,將於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門店,公告顯示,關停門店是公司2019年制定的快速擴張策略導致,門店選址失誤,各級管理人員無法理解且疲於奔命的組織結構變革、優秀店經理數量不足、過度相信連住利益的KPI指標,以及企業文化建設不足等,致使苦果釀成。

海底撈關店公告(圖:海底撈官微)

在這之外,海底撈宣布將要開展“啄木鳥”計劃——收縮集團的業務擴張步伐。“啄木鳥”計劃,是由海底撈執行董事兼副首席執行官楊利娟全權負責。該計劃旨在進壹步改善公司的經營狀況。

01

花旗研報指出,海底撈為紓緩2019年下半年以來過快擴張帶來的財政及經營壓力,有意放緩開店步伐。重組計劃明年將提振現存分店的轉臺率,下調評級至“中性”,目標價由30.3港元降至23.8港元。招銀證券也給予海底撈“中性”評級,目標價降至18.30港元。

當然,唱衰海底撈的聲音也開始此起彼伏。比如,火鍋之王的敗退、海底撈提前步入30歲危機、餐飲業寒冬更凜冽了...等等,從呷哺呷哺(成立於1998年)宣布關閉200家門店,到海底撈的大規模收縮,彌漫在餐飲業的悲觀情緒不斷被放大。

曾經的火鍋之王,如今關店近20%,不禁讓人錯愕。要知道在2018年間海底撈門店只有360家左右,2019年至2021間就新增了1151家門店,占海底撈總門店數(1597家)的72%。也就是說僅2021年上半年的新增門店(299家)就接近創始人張勇創業前14年所開門店總數。

這意味著海底撈平均每天要開1.5家門店。瘋狂開店的後遺癥遇到疫情黑天鵝,開始不斷放大。 最直觀的體現在市值上,其股價已從年初的82港元下跌至21港元。相對最高點下跌近75%,10個月時間,市值蒸發約3300億。

而在瘋狂開店背後,是不斷增加的成本開支,以及不斷減少的翻臺率。

根據網易文創·數讀統計的數據顯示,2020年海底撈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員工成本、物業租金及相關開支、水電開支等多項成本增加。相較於2019年,2020年的翻臺率卻持續走低,包含壹、二、三線城市,中國大陸餐廳、中國大陸以外,整體情況從2019年的4.8次/天,降至2020年的3.5次/天。

海底撈此次大規模關店,並且做出振聾發聵的反省,勇氣算是可嘉,拒絕被神話的海底撈開始自我診斷,修 養生 息,無疑給行業其他玩家起了壹個好頭。這背後的原因,同樣也值得思考。

02

價格或許是導致這些門店收縮的原因之壹。

2020年4月,海底撈復工後菜品漲價6%,引發熱議,隨後,海底撈發布致歉信,稱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定,又將中國內地門店菜品價格恢復到當年1月26日門店停業前標準。但部分消費者並不買單,並表示,在海底撈吃壹頓火鍋,只要多點兩盤肉,人均消費直奔150元以上。有網友說,海底撈菜品價格貴、分量小,均價150元以上,實在是有些貴了。

質疑聲可謂此起彼伏。

或許在疫情之前,大家都喜歡超前消費,別說人均150元,就是人均300元以上的餐廳,生意也是十分火爆。但疫情之後,最先撐不住的,往往就是這些所謂的高檔餐廳。畢竟在疫情之後,大家的消費觀念都發生了改變,從超前消費變成了理性消費。那些背負著車貸,房貸的年輕人也開始認識到了現金流的重要性——開始存錢了,開始追求性價比了。

所以,在疫情之後人均6元的蜜雪冰城生意開始火爆了,人均30元的喜茶生意開始下降了。這是大家對疫情後的消費行業發出的信號——追求高性價比、 健康 安全的食物,可惜海底撈沒有看到這個變化,並且沒有及時調整策略。

再來看看海底撈的服務,這可以看作是海底撈起家的招牌。海底撈此前曾發出豪言,“只有您想不到,沒有海底撈做不到”,超出預期的服務給消費者帶來了超出了期望的驚喜。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吐槽海底撈的“服務過度”,尤其對於有社交恐懼癥的顧客來說,到海底撈吃火鍋,掏了錢,還要承受社交壓力。

有很多顧客表示,雖然服務好是重視顧客的表現,但凡事都要講究平衡。過度強調服務,反而會讓人忽略掉味道,畢竟口味才是壹家飯店的立身之本。海底撈似乎正慢慢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官方發布的公告中就提及企業文化問題:“過度相信連住利益的KPI指標,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的不足”。顯然盲目擴張而忽視企業文化層面的建設,也是海底撈目前問題頻出的重要原因。

03

但與此同時疫情給餐飲企業關上了壹扇門,卻給速食企業打開了壹扇窗。2020年年底,天貓發布的《2020年國民味道》數據顯示,方便速食成為2020年六大年度 美食 趨勢之壹。2020年半成品菜銷量同比增長111%;自熱火鍋等新式方便速食在天貓上的銷售增長超過50%。這無疑正在給海底撈等線下門店造成沖擊。

“曾經十指不沾陽春水,如今個個變身速食小能手”的消費者們,正在逐漸拋棄海底撈,湧向其他餐飲品牌,海底撈也積極做出了變革,上線很多海底撈副牌,進入快餐行業——U鼎冒菜、喬喬的粉、撈派有面兒……十多家副業品牌,海底撈面館甚至開了茶飲窗口,

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頻頻打出副牌,是海底撈應對翻臺率下降的不得已舉措,也從側面印證其增長不斷呈現疲軟勢頭,而另壹面,在同行都在收緊糧倉過冬時,海底撈卻因抄襲菜品、銷售過期豆花被處罰2萬元、毛肚縮水缺斤少兩等不斷挑戰著消費者的口碑。

如果說,高速發展的海底撈,像壹艘瘋狂加速行駛的巨輪,在疫情檔口,確實需要緩沖和補給,休 養生 息,做出更好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