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工程中心-上海
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是國家科技部直屬的工程中心,成立於1997年。本中心以華東理工大學為依托,著重進行生物技術中下遊技術研究,打通生物技術試驗室成果向產業化轉化的通道,成為生物技術上遊成果的產品孵化器,進行關鍵性、***性的工程化、工業化技術的研究、開發及輻射,為企業提供壹條龍服務。
工程中心下屬有兩個企業:上海國佳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國佳公司)和上海國強生化工程裝備有限公司(國強公司)。國佳公司主要從事工藝優化研究,尤其是微生物細胞培養過程的優化與放大研究,其中包括傳統的生物技術產品如抗菌素、氨基酸、有機酸等的發酵和現代生物技術產品即基因工程大腸桿菌、畢赤酵母等。國強公司則以生產生物技術實驗室研究和產業化的關鍵設備作為主營業務,生產各類生物反應器,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專門用於發酵過程優化與放大研究的生物反應器FUS-50L(A),更是受到了廣大生物技術研究機構和企業的歡迎;另外還生產帶pH檢測和補料的搖床等,以滿足生物技術研究的需要。
工程中心成立至今,沿襲了學校原有在抗生素制造方面的優勢,長期從事微生物產品生產的工程化研究,特別是工業規模的發酵過程優化與放大技術研究,工程中心的團隊在國際上首創性的提出了生物化工過程的多尺度和生物過程系統生物學的研究理論,建立了基於細胞代謝的宏觀代謝流檢測與控制和參數相關分析的方法,研制了專門用於生物過程優化和放大研究的裝備,並將這些理論與方法應用到了十多個產品中,並取得了成功。獲得了三次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多次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承擔了國家“六五”至“十五”攻關及“86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重點科技攻關等多項項目,出版專著:發酵過程的多尺度研究與過程優化,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SCI收錄20余篇。
工程中心獲獎情況:新型食品添加劑呈味核苷酸二鈉生產關鍵技術優化研究,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新型食品添加劑鳥苷生產優化與發酵過程多尺度研究,2003年上海市科技進步壹等獎;高比活植酸酶基因的獲得及耐高溫植酸酶的生產,獲2003年上海市科技進步壹等獎;基於參數相關的發酵過程優化與放大技術,2002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基於參數相關的發酵過程優化與放大技術,2001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壹等獎;青黴素發酵優化技術,獲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