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的盆栽杜鵑花著病害了,該如何防治?
杜鵑黃化病也稱褪綠病,是壹種非侵染性病害,也是杜鵑栽培中壹種常見的病害,主要是加為植物缺乏鐵元素引起的。
癥狀:植株發生病變後,葉片變薄、褪綠、葉色蒼白,故稱為褪綠病。植株發閏凰,新葉缺綠明顯,當新梢葉色變淺,葉肉變為黃色時,葉脈仍然呈現綠色,這時壹般確診為缺鐵癥狀,這種現象多發生在堿性土壤和使用偏堿性水澆花的地區。
葉片出現癥狀後,光合作用即不能正常進行,輕時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和觀賞價值,嚴重時隨著病情加重,植株葉片全部變黃脫落,影響生長,甚至整株死亡。杜鵑在旺盛生長期間久旱無雨,以及長期澆PH值較高的水,都極易發生缺鐵性黃化病,這在幼小植株上表現尤為突出。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選好栽培基質,以酸性土壤為宜,忌含石灰質的堿土或排水不良的粘質土壤,因此,栽培基質需要用山泥。註意水質,澆水忌用PH值高的水,最好用雨水。
(2)澆黑礬水:將250克黑礬(硫酸亞鐵)加入50千克水中調勻,經過5-7天日曬後澆灌。在施用前,先控制澆水,當植株葉子發皺時,再澆黑礬水,要幹透澆透,幹則再澆,不要中斷,壹直澆到長出的新葉變為濃綠色為止。病癥較輕的植株壹般1-2個月即可變成濃綠色,病癥較重的植株3-4個月也可變成濃綠色。
(3)澆礬肥水:將黑礬、糞幹、餅肥(以芝麻餅為宜)和水四種材料按1:3:5:100的比例在缸內進行混合,攪拌均勻,置於陽光下暴曬(暴曬期間不要攪拌),經過20-30天腐熟發酵成黑色液體,取其清液兌水5-7倍即可使用。每次取出清液後再用等量清水補充,經多次使用直到礬肥水褪色時,再重新配制。
(4)補充微量元素:春季盆花出房後,新枝萌發階段,葉面噴灑硫酸亞鐵壹次,濃度以0.5%-1.0%為宜。夏季發病高峰期間,每隔10-15天噴灑壹次,連續2-3次,濃度應為0.7%-1.0%,以後視植株葉色而定。噴灑時間要在晴天的下午或傍晚進行,最好在無雨的天氣情況下進行,葉片正反兩面都需要均勻噴灑。
很多葉面肥噴施後,遇雨還需要重新噴施,但是采法特葉面肥,噴施後遇雨,是不需要重新噴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