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玻璃嗎?
玻璃的歷史來源
最初由火山噴出的酸性巖凝固而得,約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裝飾品和簡單玻璃器皿,當時只有有色玻璃。約公元前1000年前,中國制造出無色玻璃。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研制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4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此後,隨著玻璃生產的工業化和規模化,各種用途和各種性能的玻璃相繼問世。現代,玻璃已成為日常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壹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於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於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有的船員還擡來大鍋,搬來木柴,並用幾塊“天然蘇打”作為大鍋的支架,在沙灘上做起飯來。
船員們吃完飯,潮水開始上漲了。他們正準備收拾壹下登船繼續航行時,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來看啊,鍋下面的沙地上有壹些晶瑩明亮、閃閃發光的東西!”
船員們把這些閃爍光芒的東西,帶到船上仔細研究起來。他們發現,這些亮晶晶的東西上粘有壹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蘇打。原來,這些閃光的東西,是他們做飯時用來做鍋的支架的天然蘇打,在火焰的作用下,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晶體,這就是最早的玻璃。後來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壹起,然後用壹種特制的爐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發了壹筆大財。玻璃(22張)
大約在4世紀,羅馬人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
“ 我國的玻璃制造技術決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壹起生產玻璃!”
就這樣,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壹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產玻璃,他們在壹生當中不準離開這座孤島。
1688年,壹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制作大塊玻璃的工藝,從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幾百年來,人們壹直認為玻璃是綠色的,是無法改變的。後來發現綠色來自原料中少量的鐵,二價鐵的化合物使得玻璃顯綠色。在加入二氧化錳以後,原來的二價鐵變成三價鐵顯黃色,而四價錳被還原成三價錳呈紫色。光學上,黃色和紫色在壹定程度上可以互補,混合在壹起成為白光,玻璃就不偏色了。不過若幹年後,三價錳被空氣繼續氧化,紫色會逐漸增強,所以那些古老房屋的窗玻璃會略微帶點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