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中國全年24小時不斷電印度網友為何會驚呆了?

中國全年24小時不斷電印度網友為何會驚呆了?

中國全年24小時都不斷電嗎?

這幾天,壹位印度網友在知乎上問了這樣壹個問題。Emmm,要怎麽回答呢?這時,壹位外國老哥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我在中國住了5年,在臺風期間,斷電只有15分鐘,我曾經在中國廣泛旅行過,去過四五線的城市,在壹些村莊和務工人員聊過,似乎沒有人記得上次停電是什麽時候的事了。”

接下來,中國“自黑團”趕到現場:

“自黑”底氣之下,是某種自信——“全年24小時不斷電”,不是理所當然的嗎?其實不然。

比如印度,有數據統計顯示,大約有4億人沒有用上電,即便是大城市,斷電限制負荷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去年9月,印度總統莫迪還在壹次演講中鼓氣,稱正在努力為大約3000個未通電的村莊提供電力。

這就難怪這位印度網友聽聞中國不斷電,如此驚呆了

諸如此類的“印度驚”版本還有不少。

4月2日,《印度時報》刊登了壹則報道,其中透露了壹個細節:印度士兵們在通往中印邊界的崎嶇道路上行走著,突然,早已沒有信號的手機顯示出“歡迎來到中國”的字樣,時間變成快了兩個半小時的北京時間,信號很穩定。

更別說印度列車和中國高鐵的差距了。

曾經有印度記者通過親身體驗比較二者,結果發現,中國高鐵不僅比任何壹輛印度火車更快,而且更幹凈、更安全、更舒適。壹位印度網友留言回復,表示“實在不忍心看下去了”。

發達的高鐵網絡,穩定的通信訊號,安全的城市環境,便捷的交易系統……這些年,中國的發展之快常常讓老外嘖嘖稱贊。甚至還有報道說,壹個日本人因為每天能在北京吃到甜脆可口又便宜的大西瓜,都不願回國去了。

人家的點贊聲,當然讓我們油然而生壹股自豪感。但驕傲之余,應該清醒地看到,這些“習以為常”“理所當然”的安全感、便捷度,其實來得並不容易。

這幾十年來,中國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背後,也付出了難以想象的汗水和艱辛。

1945年,北京人的住房通電率還不到30%。即便到了90年代初,全國也仍然存在時常停電的現象。特別是相對落後的地區,壹到夏天用電高峰,停電的頻率就會大增。

得益於電力系統的迎難而上,“西電東送”“北電南送”工程紛紛上馬。無論是人跡罕至的山村,還是地勢險峻的要道,只要有用電需求,電力系統便會想方設法克服,2015年12月,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平均4000米以上的地區線路架設成功完成,中國大陸最後3.98萬無電人口實現通電。

當然,去年夏天搞出無預警大面積停電,導致大半個臺灣島陷入黑暗的臺灣,仍然要加把勁。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鐵路裏程大約只有5萬公裏。之後的幾十年,中國人也壹直在擠綠皮火車。

(▲1974年12月,新建成的密雲縣古北口火車站)

大家怎麽都沒想到,不過十來年,高鐵已四通八達,我們可以坐著時速300公裏的列車馳騁南北。

現在,中國高鐵幾乎涉獵了所有的地質環境——東北冰天雪地、海南濕熱潮濕、西北黃土覆蓋、東部淤泥土軟。工程師們潛心鉆研,不厭其煩進行無數次的試驗,終於創下了最高運營時速和最低運營溫度的世界紀錄。

如今,強大的設計團隊、過硬的技術標準以及最有性價比的高鐵產品正成為中國在國際上的“新名片”。

(▲2017年11月,鄭合高鐵跨311國道連續梁正在緊張施工。)

中國家庭普遍安裝電話的時間也並不長。

1997年8月,北京市區內普通電話初裝費為4500元,加上100元的工料費以及電話機費用,大約需4700元。

1999年,中國電信在北京日報刊發的廣告上,赫然寫著:高速:上網速度64Kb/S-128Kb/S。

這些年,中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堅持不懈大規模建設通信基礎設施。

如今,我國通信基站總數超過600萬。據《每日郵報》此前報道,中國的4G網絡覆蓋率為77%,速度14 Mbps,而美國4G網絡網速只有10 Mbps。

(▲2010年,青島某旅遊度假區內的通訊基站。)

從來沒有從天而降的幸福,也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功。“此生不悔入華夏”,有網友這樣表白對祖國的熱愛。

今天,中國的發展前景前所未有的光明,但依然還有太多的“不完美”。享受著前輩創造的累累碩果,我們依然要繼續奮鬥、壹路前行,讓更多的幸福變得“習以為常”。

(▲北京之夜燈火通明,車流仿佛寫成了勝利V的手勢)

來源:鳳凰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