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響水化工廠爆炸
綜合訊“3·21”響水爆炸已經過去數天,很多響水人仍活在傷痛裏。
“還不敢告訴外孫女爸爸媽媽出事了”
3月21日14時48分許,位於鹽城市響水縣生態化工園區的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爆炸。截至25日,本次事故死亡人數上升至78人,其中56人已確認身份,22人待確認身份。
北京《中國青年報》報道,隔著壹片綠油油的麥苗,56歲的江蘇響水縣陳家港鎮六港村村民趙師傅手指著不遠處仍冒著濃煙的化工廠廢墟,忍不住掉下眼淚。
21日下午,爆炸的沖擊波幾乎沒有任何阻礙地“掃蕩”了附近村莊。當時,趙師傅的妻子潘女士正在隔壁鄰居家聊天,沖擊波將整個屋頂掀起,震碎玻璃,頃刻之間,現場壹片狼藉。鄰居王先生徒手把壓在廢墟中的潘女士救出來。讓人惋惜的是,王先生找到64歲的妻子時,妻子已沒有呼吸。
今年45歲的陳家港鎮新民村村民袁先生認為自己“撿了壹條命”。3年前,他來到離家1公裏左右的天嘉宜公司三羥車間上班。
他每個月工資4000多元(人民幣),對於工作環境,工廠裏充斥著刺鼻的化學用品味道,後來也慢慢習慣了,因為回到家中,化工廠飄來的味道也還能聞到。
他所在的車間是三班倒,事故發生當天,他從晚上12時半上到第二天早上8時。據他回憶,當時正在街上買東西,先是感到地面晃了兩下,緊接著聽到玻璃碎了嘩啦啦落在地上。壹開始以為地震,後來才知道工廠發生爆炸。他趕回家中,發現地上全是玻璃碎渣,窗戶扭曲,天花板也掉落下來。所幸的是,沒有家人受傷。
在響水縣人民醫院住院部普外科7樓,頭部受傷的劉女士說,她所在的工廠距離涉事企業直線距離僅幾百米。作為食堂工作人員,她當時正在洗菜,壹聲巨響,有東西掉落在身後,她從食堂跑出來,很多工友也都抱著頭往外跑,“很多人滿臉是血”。
22日18時左右,家在鹽城鄉下的李桂芳(化名)老人哭坐在醫院門口。她的女兒女婿在爆炸事故中不知下落,二人同在江蘇之江化工有限公司上班。老人哭著說,家中還有兩個外孫女,壹個讀小學三年級,壹個讀小學壹年級,“還不敢告訴她們爸爸媽媽出事了”。
獲救者回憶妻子救人場景:煙火中,她真厲害
華旭藥業的姚磊(化名)永遠不會忘記妻子奮力在磚頭堆裏刨出自己的場景。
當時,空氣中彌漫刺鼻的化學用品味道,黑煙滾滾,妻子光著腳刨磚頭。“在煙火中救起我,她真厲害。”姚磊紅著眼睛對《中國青年報》說。實際上,姚磊的妻子在自救後救了他,在發現姚磊之前,還救出了同壹車間的弟弟和弟媳,但弟媳最終沒能搶救過來。
“她在玻璃渣遍地的磚頭上來回救人,鞋沒了,這些都顧不上。”姚磊說,住進醫院後,妻子還常常用牙簽挑出腳底的玻璃渣子。
對姚磊和妻子來說,爆炸之後的壹分壹秒都用在救人上。爆炸後幾個小時裏,姚磊和妻子分別救出3人。緊接著,被救出的人又繼續救其他人……
爆炸發生後,來自江蘇各地的930名消防救援人員,184輛消防車展開地毯式搜救,搶抓72小時黃金救援時間。“壹方面要滅火,壹方面要救人。”據事故處置現場指揮部副總指揮陸軍介紹,“每個化工廠原料、生產物料各不相同,爆炸區域充滿危化品液體、氣體。”陸軍說,消防救援人員在滅火過程中,奮不顧身,把搶救生命和財產作為職業的第壹要責。“不放過壹個區域,不漏掉壹個人”。
爆炸區域有3個罐,其中兩個苯罐,1個甲醛罐,將近4500立方米的物料同時燃燒。被大火燃燒過的建築物晃來晃去,中間是爆炸後開裂的墻體,腳下是酸類、堿類等各種不知名的化學品液體。直到22日清晨,現場險境才逐漸化解。
村民講述如何作假應付檢查:有人來了,就“燒空爐”
事故發生後,當地村民馬陽(化名)心裏很復雜,他想起了自己曾經幫化工廠“作假”的事情。
“安全隱患太多了,就是欺上瞞下,能將就的就生產吧。老板也考慮他的效益,真正能達標的沒幾家”,當被問及曾在化工廠做工多年,工廠裏有哪些安全隱患時,馬陽這樣對《北京青年報》說道。
對於環保單位每年的例行檢查,馬陽將其歸結為“都是形式”。“提早幾天就會有領導告訴妳,各方面做好準備,應對檢查”。而“應對檢查”的方式,就是在各種記錄上作假。
馬陽還舉例說,每當有人來檢查時,他們就“燒空爐”,機器在運轉,但是裏面不燒東西。這樣煙囪裏就沒有有害氣體釋放,檢察人員也不知道,煙囪尾氣檢測就會達標。
在化工廠做工,馬陽遇到的危險不止壹次,此前他也遇到過爆炸。“上次遇到爆炸時,大概是2012年,我們都在車間裏,轟隆壹下子,好像是有鐵板子之類的硬物掉下來,外面都是黑煙。那次爆炸也傷了不少人。我的眼睛受了傷,後來治療也不行。現在視力逐年下降,每年下降0.5左右,復發時很痛”,馬陽遺憾地說。
像馬陽這樣受過傷或者是留下了後遺癥的工人,工廠後來都想辦法把他們辭退了,這其中,也包括馬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