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戰爭過後,地球會是什麽樣的
核冬天,該理論是1982年聯邦德國保爾·克魯茲恩博士和美國約翰·伯克斯博士提出,此後又有許多科學家試圖預測大規模核戰爭的氣候效應,其中最著名的是1983年“TTAPS”小組(理查德·特科、布賴恩·圖恩、托馬斯·阿克曼、詹姆斯·波拉克和卡爾·薩根五位科學家的姓氏首字母縮寫)的研究成果。TTAPS(常常被讀作T-Taps)小組受到了火星沙塵暴致冷效應的啟發。他們使用了壹個地球大氣層的二維簡化模型計算了核冬天效應,結果發現全面核戰爭可能導致內陸地區的溫度降至零下攝氏40度。
產生機理折疊編輯本段
核冬天
1、當核爆炸時,巨大的能量將大量的煙塵註入大氣,有的還高達12公裏以上進入平流層。由於核爆炸所產生的煙塵微粒有相當大部分直徑小於1微米,它們能在高空停留數天乃至壹年以上。
2、因為它們的平均直徑小於紅外波長(約10微米),它們對從太陽來的可見光輻射有較強吸收力,而對地面向外的紅外光輻射的吸收力較弱,導致高層大氣升溫,地表溫度下降,產生了與溫室效應相反的作用,使地表呈現出如嚴寒冬天般的景觀,稱為核冬天。
3、當核武器在空中爆炸後,火球壹觸及地面,就會將地面的上巖石、土塊汽化,它們將由隨之出現的蘑菇雲帶上天空。在火球和煙上升的過程中,又會引起周圍的空氣向爆心的抽吸,進壹步將塵埃卷入煙雲之中。
4、煙雲在被風吹走的過程中,壹些較大的塵埃逐漸降至地面,以放射性物質的形式對人和物體造成傷害,而那些微細的塵埃,則將長久地漂浮於空氣之中。而光輻射又會在城市和森林中引起大火,大火所產生的滾滾濃煙在上升的過程中,必然與那些漂浮著的塵埃相遇,從而壹起隨著西風帶環繞地球作周而復始的旋轉,並不斷地向南方方向擴散,最後即形成壹個彌漫於整個空間的遮擋層。
5、如果在壹場核戰爭中使用50億噸以上當量的核武器,不僅將有20多億人成為直接受害者,而且會使世界上的氣候發生重大變化,地面溫度平均下降低至10℃以下,並持續數周以上。最後,地球上的相當壹部分生命,包括人類在內,將在壹場核大戰中消失。
6、大規模核爆炸掀起的微塵和因大火產生的滾滾濃煙,會長時間遮擋住陽光,造成全球性氣候變化,使地球處於黑暗和嚴寒之中,動植物瀕臨滅絕,人類生存面臨嚴重威脅。
——網上資料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