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則鳴——再談劉學州自殺事件
心中有塊壘,不吐不快。韓愈先生的《送孟東野序冬》:“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壹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音,其皆有弗平者乎!”劉學州小夥自殺也過去壹段時間了,回顧整個事件過程,網絡輿論起了決定作用:官媒的偏頗采訪,自媒體的網絡暴力以及有些人的推波助瀾,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媒體是把雙刃劍。我黨從創立之初就非常重視宣傳,當然受時代限制,當時只有靠報紙、傳單、演講等有限方式開展;而今,除了傳統宣傳手段,各種新媒體蓬勃發展,幾乎成為了普通人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於是乎為了吸引眼球,壹些博主、UP主為了流量無所不用其極——各種標題黨、內涵黨,誇大其詞或片面之詞,歪曲、摸黑,以訛傳訛等等大量滋生,嚴重幹擾了正常的信息獲取。近年來,網上不時傳來各種網爆的新聞——2018四川德陽“8.25”安醫生自殺事件、重慶萬州“10.28”公交車墜江事件,2020山西臨汾“8.29”聚仙飯店坍塌事件等等,無壹不是因網絡上的各種輿論導致當事人生活嚴重受到影響。此次劉學州也因網絡暴力,讓壹年輕、陽光的帥小夥,走上了如安醫生壹樣的絕路(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妳若經我苦,未必有我善。本來小劉的過去已經夠坎坷的了)。
作為媒體或者媒體人,應該有堅定的立場,秉持客觀公正之心(此處致敬司馬南老先生,懂的都懂),不能讓金錢、權勢左右人品和文品,雖然妳可能壹時風光,但風光過後可能就是落毛的鳳凰不如雞;作為壹個普通網民,在壹些熱點事情發生後,應該是“讓子彈飛壹會兒”,理性看待問題、客觀評論,不要讓輿論帶著我跑,讓評論壹再反轉;對網絡平臺或者政府來說,加強監管、審核與獎懲,紮牢制度的籬笆,讓造謠者受到應有的懲罰。
是黑的,就是黑的,不管妳怎麽洗,它最終還是黑的;是白的,它就是白的,歷史是最好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