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牛病有何臨床表現,如何預防?
瘋牛病(mad cow disease)學名為牛海綿狀腦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是壹種發生在牛的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癥狀與羊瘙癢癥類似,俗稱瘋牛病。病牛腦組織呈海綿狀病變,並出現步態不穩、平衡失調、瘙癢、煩躁不安等癥狀,通常在14~90天內死亡。由於種類的不同,瘋牛病的潛伏期長短不同,壹般在2~30年。
流行特點
本病主要通過被汙染的飼料經口傳染。英國瘋牛病的發生,認為是在1981—1982年間在飼料中添加羊的肉骨等副產品作為蛋白質來源引起的。壹般認為病牛約在出生後的前6個月間被感染,但也不能排除垂直感染的可能性。由於本病潛伏期較長,被感染的牛到2歲才開始有少數發病,3歲時發病明顯增加,4歲和5歲達到高峰,6~7歲發病開始明顯減少,到9歲以後發病率維持在低水平。本病的流行沒有明顯的季節性。
臨床癥狀
病牛臨床大多數表現出中樞神經系統的變化,行為異常,驚恐不安,神經質;姿態和運動異常,四肢伸展過度,後肢運動失調、震顫和跌倒、麻痹、輕癱;感覺異常,對外界的聲音和觸摸過敏,擦癢。
診斷
本病原不能刺激牛產生免疫反應,故不能用血清學試驗來輔助診斷已感染活牛,生化和血清學數值無異常變化,剖檢病變不典型。確診需依靠臨床癥狀和病死牛腦組織檢查。腦組織切片檢查時,對診斷有意義的部位是延髓閂部,即第四腦室尾部中央管起始處。此處可見到弧束核和三叉神經脊束核,99.6%的病例可在這兩個核區發現空泡變性,神經纖維網呈海綿樣病變。
防制
本病目前無特效治療方法。為控制本病,在英國規定對患牛壹律采取撲殺和銷毀措施;禁止在飼料中添加反芻動物蛋白;嚴禁病牛屠宰後供食用。我國也已采取了積極的防範措施,以防止該病傳入我國。對殺滅該病病原比較有效的消毒劑有苛性鈉和次氯酸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