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江東六十四屯的問題
[編輯本段]沙俄入侵
在1858年,沙俄乘英法聯軍進攻中國的機會,強迫當時的中國清朝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規定以黑龍江為中俄兩國同界,割占了江左的大片中國土地。但該條約的第壹條,對處在黑龍江左岸、為中國人歷代居住的六十四屯作了如下規定:“原住之滿洲人等,照舊準其各在所住屯中永遠居住,仍著滿洲國大臣官員管理,俄羅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根據這個條約規定,中國人在六十四屯享有居住權,中國政府對該處人民享有管轄權。可是1900年(清光緒26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時候,沙俄乘機將我江東六十四屯居民趕過江西,霸占了這塊上地。1902年中俄議和後,雖經清朝政府多次交涉索還,但沙俄政府卻采取種種無賴於段,拒絕原住這個地區的中國人民返回世代久居的家園。
江東六十四屯這壹地區目前以俄羅斯阿穆爾州壹部份治理。
“江東六十四屯”地區的屯數,在《西巡本末大事記》中記載是28屯。1857年(清鹹豐七年),在奕山奏折中,稱江東“向有旗戶三十余屯”(《鹹豐朝籌辦夷務始》卷十七)。據滿鐵調查課《近代俄中關系之研究》中記載:江東六十四屯有滿族村屯16個、400戶、3286人,漢族村屯14個、540戶、5400人,達斡爾族村屯14個、280戶1960人,***計44屯、1220戶、10646人。宋小濂《北繳紀遊》和《清實錄》稱48屯。1883年(清光緒九年),俄方總參謀部中校納紮洛夫進行實地調查,在《亞洲地理、地形和統計材料匯編》記載中,有37屯和26個居民點(沒有列出名稱)。可見,“江東六十屯”的屯數在迅速增加。其根本原因是清代屯墾政策趨向松動,內地居民大批來到邊疆,並多以漢姓窩棚為名建屯於江東六十屯地區的東南部。如:韓家窩棚、曹家窩棚、姚家窩棚、姜家窩棚等。由此可見,“江東六十四屯”作為地理概念是可以的,但作為村屯數是不科學的。
事實上,“江東六十四屯”是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沙俄制造“江東六十四屯慘案”前的通稱叫法,其具體數字已大大超過64個。更不能設想,從1881-1900年(清光緒七年-光緒二十六年),19年中只增加1個村屯。
[編輯本段]屯名和方位考證
解放後,有關人員根據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的《黑龍江輿圖》、1911年(清宣統三年)黑龍江調查局《璦琿廳圖》、1913年(民國二年)繪制的《璦琿縣圖》、1914年璦琿縣公署向黑龍江省公署補報的《江東六十四屯圖》、1924年(民國十三年)《璦琿縣公民呈報請據約索還江東六十四屯文附圖》,以及1926年的《黑龍江鄉土錄》、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黑龍江誌稿》、1965年4月對原在江東六十四屯居住過的73位老人的采訪等資料為基礎,對“江東六十四屯”屯名、方位進行了考證認定:
1、後呼尼哈屯:位於黑龍江沿岸六十四屯界之最北端,與右岸今黑河市幸福鄉長發屯相對。
2、腰呼尼哈屯。
3、前呼尼哈屯。
江東老人說:這裏最早是沿江的壹個大屯,因是沙坨子地,有人陸續搬走,屯子也分成後、腰、前3個屯子。以前呼尼哈屯建立最早,又稱為老屯。1883年(清光緒九年),俄國總參謀部中校納紮洛夫(下同)來到這個屯子進行了調查:“三個村莊有48戶,男、女滿族居民438人,耕畜有136匹馬和104頭牛”。
4、大碾子房屯:位於黑龍江邊,前呼尼哈屯西南。1883年(清光緒九年),納紮洛夫稱之為“圖格敦村”。有的資料亦稱“大碾間房”、“大年吉房屯”。
5、外布爾多屯:位於黑龍江邊,在大碾子房屯南,與江右卡倫山相對。納紮洛夫調查:“博爾多村在黑龍江岸上,位於圖格敦(大碾子房屯)村以下4俄裏處,24戶,男女達斡爾族居民192人,他們有耕畜72匹馬、72頭牛。”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黑龍江北路翼長、璦琿副都統鳳翔指揮的渡江狙擊俄兵的戰鬥就在其附近。
6、牤牛屯:又稱莽奈屯、莽鼐屯、莽那屯。位於黑龍江與璦琿河匯合處,與江右今黑河市四道溝屯相對。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7月,沙俄武裝船只“米哈依爾號”偽裝成商船,即在這裏向中方挑釁,被清軍擊退,稱“米哈依爾號事件”。
7、西普奇屯:位於黑龍江邊牤牛屯西南、舊璦琿之北,是江東六十四屯地區中最早建立的村屯之壹。
8、璦琿(舊):位於黑龍江邊、西普奇村之南,與江右今黑河市二道溝屯相對。《黑龍江外紀》中說,舊璦琿是壹個方形城市,周長940步,合4700尺,設有5門。出生在舊璦琿的老人蔣永壽說:“我記事時只有50來戶,屯內有三四條車道,有壹條土城墻,是康熙年間修的,上面可以走人,城內有壹個戲院。”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朝在這裏始設黑龍江將軍衙門。
9、白旗屯:位於黑龍江邊,舊璦琿南、擺渡房北。據江東老人回憶:“白旗屯不大,只有十多戶人家”。納紮洛夫調查稱:“莽奈屯、白旗屯、西普奇屯、舊璦琿***有62戶,居民729人,耕畜有165匹馬和224頭牛”。
10、擺渡房:位於黑龍江邊,與江右璦琿城相對。據江東老人回憶:“擺渡房分前擺渡房和後擺渡房,兩個屯子中間相隔壹二裏地。前擺渡房主要擺渡黃山屯附近來往於璦琿城的人,後擺渡房主要擺渡段山屯附近來往於璦琿的人。擺渡船是用兩條風船並在壹起,上面鋪板子,人、馬、車均可過江。”前擺渡房又叫必拉托克索屯。納紮洛夫稱:“位於舊璦琿城
下4俄裏處,在瑪爾屯南,距瑪爾屯2俄裏”。
11、瑪爾屯:又稱馬家屯,位於擺渡房之南的江邊上,與璦琿城的南窯地相對。
12、段奇法屯何揮諑甓?ㄍ橢?系慕?呱希?虢?壹破煊屬今黑河市)相對。納紮洛夫調查:“端亦發村(段奇法屯)有10戶、男女達斡爾族居民85人,有耕畜50匹馬,20頭牛。”1883年(清光緒九年)秋,俄官兵闖進該屯進行非法調查,用刺刀殺害了拒絕為其帶路的居民,制造了“段奇法慘案”。
13、布拉滿嘎屯:正西靠江邊,與江右坤河村(屬今黑河市坤河鄉)相對,當地人稱“波浪口子”。納紮洛夫調查:“有63戶,男女滿族居民593人,有189匹役馬和126頭耕牛”。
14、塔頭溝子屯:又叫塔頭泡子,位於四方林子之南的江邊上。納紮洛夫稱:“有10戶滿族居民152人,有48匹馬、32頭牛”。
15、馬蹄崗子屯:又叫馬蹄屯。位於塔頭溝屯東南。納紮洛夫說:“該屯距前村(塔頭溝子)5俄裏,距黑龍江1.5俄裏,有4戶、男女滿族居民41人,有12匹馬、12頭牛”。
16、雙亞樹屯:又稱雙雅樹、雙鴉樹。位於黑龍江邊、伯爾格爾河河口附近、老官林子西南。
17、半道窩棚:位於雙亞樹屯西南。江東老人吳文海說:“托力哈達到南窩棚中間,有壹個叫半道窩棚的地方,是我們的老故地”。
18、托力哈達屯:又稱托列爾哈達屯。位於黑龍江邊,大泡子屯之西。江東老人吳士寧說:“托力哈屯是江東南部建立最早的壹個屯子。”1883年(清光緒九年),沙俄非法占據托力哈達、吳家窩棚和大泡子等屯240余坰熟地,單方面圈犁於俄地之內。納紮洛夫稱:“圖勒哈達村在巴拉滿嘎(波浪口子)村下16俄裏處,它由46戶組成,有男女達斡爾族居民530人,***有牲畜164匹馬、138頭牛”。
19、補丁屯:又稱布丁屯。位於精奇裏江南岸,靠近六十四屯界溝處,是江東六十四屯中最老的屯子之壹。1640年(後金崇德五年),補丁屯人曾隨博木博果爾襲擊往征虎爾哈部的清軍。1883年(清光緒九年),沙俄當局非法占領補丁屯、石頭泡西十余裏,並在補丁屯西南
制造了“蘇忠阿墾地事件”。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春,沙俄又在補丁屯制造了“砸酒鋪事件”,30多家酒鋪被搗毀。納紮洛夫稱:“村中有71戶,滿族男女674人,役馬213匹、耕牛142頭。”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沙俄出兵江東六十四屯,首先侵占了補丁屯,擊沈民船,防止逃跑,並以此為開端,瘋狂屠殺江東人民。
20、遠地屯:位於補丁屯西南、後段山西北。
21、後段山屯:又叫嘎拉霍羅、北山屯,位於璦琿河上遊,距補丁屯12裏。納紮洛夫稱:“有41戶,男女漢族居民533人,有205匹馬、耕牛142頭。”此屯為江東著名大屯,1883年(清光緒九年)後,沙俄無理蠶食大片牧場。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前,沙俄軍隊在此進行多次軍事演習,毀壞大片土地。
22、前段山屯:離補丁屯12裏,在後段山屯之南。
23、西段山屯。
24、河南段山屯。
前段山屯、西段山屯和河南段山屯3個屯子東西並列,統稱前段山,位於後段山屯之南。其中,段山屯居中,西段山屯居西,河南段山屯居東。納紮洛夫稱:“大阿林村(前段山)由129戶組成,男女漢族居民1677人,645匹馬、520頭牛。”據段山屯出生的徐永來老人回憶:“前段山是江東比較大的屯子,屯名來源是壹條轆轆小河,將土山隔斷開了,河南有四五十戶,河北、河東的住戶連在壹起有百十來戶(河北、河東即為段山屯)”。
25、東二溝屯:位於河南段山屯之南,據江東老人講:“東二溝屯離江西璦琿六十裏,離海蘭泡九十裏。”納紮洛夫調查:“有19戶,男女達斡爾族居民167人,有76匹馬、66頭牛。”早為達斡爾族屯子,名為額爾古紮,後改為漢名東二溝子。
26、西二溝屯:位於東二溝屯西南1.5俄裏。納紮洛夫調查:“370戶,481個漢族居民,耕畜有185匹馬、141頭牛”。
27、韓家窩棚屯:位置靠近1883(清光緒九年)和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兩次劃定界溝接連處,是江東六十四屯地區中最東的村屯。
28、曹家窩棚屯:位於興隆屯正南、伯爾格爾河之北,距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所挖界壕不遠。
29、姚家窩棚屯:此屯位於伯爾格爾河岸邊、靠近界溝處,西北有關家窩棚。
30、吳家窩棚屯:位於姚家窩棚之東南、靠近界溝處。據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4月9日《黑龍江將軍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呈文》記載:“‘蘇忠阿墾地事件’之蘇忠阿,即系吳家窩棚人。”黑龍江將軍檔案記載:“查吳家窩棚蘇忠阿所爭之地,系在俄人犁記以南近五裏,種地85坰”。
31、大泡子屯:位於老官林子屯之南,是六十四屯地區南部的壹個大屯。1883年(清光緒九年),沙俄擅自圈占北自補丁屯起至石頭泡西十余裏,南自大泡子至托力哈達240余坰墾地,荒地尤多。
32、爪裏法屯:又稱吳裏發屯,位於江東六十四屯地區中部大泊之西北、璦琿河南岸。納紮洛夫調查:“葛林發村(爪裏發)有12戶、114個滿族居民,有耕畜36匹馬、24頭牛”。
33、布爾多屯:也寫作博爾多、蔔爾多。位於爪裏法屯西南、璦琿河下遊東岸。璦琿河又名布爾多河、牤牛河、莽鼐河,屯名由河名而得。
34、達子窩棚屯:位於布爾多屯之東南、大泊之西。
35、蔣家窩棚屯:位於達子窩棚屯之西南、布爾多屯東南。
36、何家窩棚:在老虎屯北,有的資料又標為“何家地營子”。
37、圖達阿林屯:位於段山屯西,都什溝東北。納紮洛夫稱:“在大阿林村(前段山)西南4俄裏處,由40戶組成,有300戶滿族居民,120匹馬、80頭牛”。
38、王家橋屯:位於圖達阿林屯西、大泊岸東。江東老人王福海原住王家橋,因該屯在來往通道上,常有俄人騷擾,其伯父壹家被俄人殺害,當地人稱“王家橋慘案”。
39、都什溝屯:亦稱都什鎮,位於圖達阿林屯西南、王家橋屯東南。納紮洛夫調查記載:“有27戶,257個滿族居民,有81匹馬、65頭牛”。
40、後東山屯:位於都什溝西南、大泊東南沿,是江東六十四屯地區中大屯之壹。納紮洛夫調查記載:“有33戶,男女漢族居民429人,耕畜有155匹馬、132頭牛”。
41、喇哈屯:又稱拉哈爾屯,位於布爾多屯西南、璦琿河南岸。
42、前東山屯:位於後東山屯西南,是江東六十四屯地區大屯之壹。納紮洛夫調查:“辰敦山村(前東山屯)在呼敦山(後東山)村西偏南3.5俄裏,村中有54戶、男女漢族居民702人,耕畜有270匹馬、216頭牛”。
43、小四家子屯:位於前東山屯西南、通往璦琿渡口的道上。納紮洛夫稱此屯為“色得察紮村”,是個在辰敦山村(前東山屯)西南5俄裏處不大的村莊,位於通向璦琿渡口的路上,有12戶、男女漢族居民155人,有耕畜72匹馬、60頭牛”。
44、何家山屯:位於前東山屯東南。生於何家山的楊榮發老人說:“我們屯正南是壹個大泡子,在泡子東、西、北三面是住房,大泡子南面是壹片白樺樹林子。”何喜慶老人說:“我家祖墳都在何家山”。
45、小樺樹林子屯:位於小四家子屯西南,《黑龍江誌稿》為“小樹林”。
46、老虎屯:又稱老古托克索屯、老沽托索屯,位於何家山西南。
47、尼格托霍羅屯:位於太平溝西2俄裏。
48、姚家窩棚屯:位於太平溝屯、老虎屯之間(與前邊壹屯重名,位置不同)。
49、樺樹林子屯:又叫大樺樹林子,位於小樺樹林子東南,尼格托霍羅屯西。
50、太平溝屯:位於興隆山之西,樺樹林子東。納紮洛夫調查:“該村有18戶,男女滿族居民172人,有540匹馬、40頭牛”。
51、何大鱉屯:又叫何圖別拉屯,位於樺樹林子屯西南、小樺樹林子正南。
52、姜家窩棚屯:位於太平溝屯西。
53、王家窩棚屯:位於太平溝屯正南。
54、臧家窩棚屯:位於太平溝屯之東南。
55、興隆屯:又稱興隆山屯,位於都什溝正南,為江東大屯之壹。
56、四方林子屯:又稱四房林子,位於樺樹林子東南、石頭泡子西北。
57、新關地屯:位於四方林子屯東,伯爾格爾河南岸。
58、謝家窩棚屯:位於王家窩棚屯正南、新關地屯西南,伯爾格爾河左岸。
59、戛爾泌屯:位於謝家窩棚屯西南,伯爾格爾河右岸。
60、黃山屯:位於新關地屯正南、伯爾格爾河之東,是江東六十四屯地區中大屯子之壹,在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俄難”前達到300多戶,姓姜、姚、車為多,***有4條街。最大的買賣叫義和興,夥計就有30多人。納紮洛夫1881年(清光緒七年)調查:“大畢利辰(黃山屯)村是中國村中最大的壹個,由205戶組成,***有男女漢族居民2490人。他們有耕畜1020匹馬、800頭牛”。
61、關家窩棚屯:位於黃山屯之東、伯爾格爾河右岸。
62、石頭泡子屯:位於黃山屯之西。
63、南窩棚屯:位於黃山屯北20裏。該屯老人吳玉蓮說:“跑反(逃難)前(1900年),我們家住在南窩棚,有100多戶人家,有3家買賣”。
64、老官林子屯:又稱老鴣林子、老瓜林子,位於南窩棚屯之南。據《李金鏞傳》載:“金鏞爭還補丁屯至老瓜林百七十余裏。”至此屯後,“俄官堅以不能作主為詞”拒絕繼續挖溝為界。
65、拉都屯:又稱喇喀屯、喇都屯,位於約西普奇屯東,璦琿河南岸通往璦琿渡口的半路上。納紮洛夫調查時稱“山山屯”,“位於通往璦琿渡口的正中的小村,有6戶、漢族居民78人,有耕畜36匹馬、24頭牛”。
66、徐家窩棚屯:《黑龍江誌稿》、《黑龍江鄉土錄》均有記載,位於段山屯之南。
67、黃河屯:又稱精奇裏屯(當地中國人稱精奇裏江又叫黃河)。納紮洛夫調查時稱:“裏哈裏距圖格敦村(大碾間房屯)1俄裏,兩村有42戶,男、女滿族居民400人,耕畜124匹馬、20頭牛。”民國九年《璦琿縣誌》載:“黑(黑龍江)、黃河(精奇裏江)匯流之兩江口地方,原有我壹黃河屯,因地勢下窪僅有壹二戶居民在耕墾……”。
68、小碾間房屯:位於都柿溝屯正北,圖達阿林屯西北、王家橋屯東北處。
69、同合達屯:見於《黑龍江誌稿》。日本史學家和田清標註“南窩棚之東”。
除此之外,尚有十幾個村屯需要進壹步考證:突勃屯、小橋子屯、疙瘩窩棚、馬拉屯、湖哈達、馬下屯、黃旗屯、紅旗屯、蘭旗屯和烏帽麥屯等。以上各屯在壹些史書上有的有記載,有的無記載,有的村屯地理方位不清,但有諸多江東老人還親自去過。
[編輯本段]“江東六十四屯”長和寬
江東六十四屯地區系指黑龍江左岸精奇裏江(今俄境,俄稱結雅河)以南,至孫吳縣霍爾莫律屯對岸的大片土地。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被沙俄霸占前,因中國滿、漢、達斡爾等民族在這裏居住時有過64個屯子,作為地理概念故稱“江東六十四屯”。
到目前為止,江東六十四屯地區中國居民所住的村屯、方位,已基本搞清。但對江東六十屯地區長與寬卻說法不壹。經查證,很多說法與事實不符。
《清史稿》中的《地理誌》記載:“江東六十四屯在焉,精奇裏江以南,黑龍江以北,東以光緒六年(1880年)封堆為界……南北壹百四十裏,東西五十裏至七十裏”。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俄人出版的《亞洲地理、地形和統計材料匯編》記載:江東六十四屯長66俄裏(相當139.92華裏)、寬20俄裏(42.4華裏)。
1911年(清宣傳三年)出版的《東三省政略》的《璦琿篇》中,有“江東六十四屯南北壹百四十裏,東西五十至七十裏地”的記載。
1920年(民國九年)的《璦琿縣誌》記曰:“璦琿對岸江左居住旗屯六十四村,面積南北壹百五十裏許,東西八十裏許”。
1933年出版的《黑龍江誌稿》卷二《地理誌》中說,江東六十四屯“袤壹百八十裏,廣九十余裏”。
以上資料,均沒有交待有關數字的背景。
然而,宋小濂的《北繳紀遊》,對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李金鏞赴江左與俄官***同挑溝劃界,作了及時而又翔實的記錄。他寫道:“迨十三年(1887年)三月,觀察使李公(李金鏞)以勘礦來漠(河),奉將軍恭檄,飭會同黑龍江副都統成慶赴江左分劃旗屯原住界址……刻期,兩國各派官監工開挖,以杜遲疑生變。乃由補丁屯挖至老瓜林,計壹百七十四裏。正欲向前,因俄官堅以不能作主為辭,暫行停止。按著條約(即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自老瓜林至豁爾莫勒金屯四十裏均應劃歸旗屯”。
《北繳紀遊》中對李金鏞過江左同俄官挑溝劃界的記述,不僅及時,而且又有經過,為我們研究江東六十屯地區的長度和寬度提供了準確而又翔實的資料。
壹、江東六十四屯地區的長度
從宋小濂《北繳紀遊》對李金鏞赴江左同俄官挑溝劃界的記實,我們清楚地看到:從補丁屯挖至老瓜林,***174裏,從老瓜林至豁爾莫勒金屯尚有40裏未挖。因此,江東六十四屯地區南北長度應該是214裏。為什麽多數資料卻大大小於214裏?其根本原因:壹是多數資料的作者沒有註意到1858年(清鹹豐八年)簽訂不平等《中俄璦琿條約》時江東六十四屯地區的長度。二是忽視了自1858年5月簽訂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至1900(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俄難”42年間由於沙俄侵略者不斷蠶食、江東六十四屯長度不斷縮短的事實,不恰當地運用了被沙俄蠶食後的數字。
二、江東六十四屯的寬度
在記述江東六十四屯的寬度問題上,除了《黑龍江誌稿》中有“廣九十裏”的記載外,其他的記載均與事實相差很大。其根本原因也是由於作者忽視了沙俄侵略者自東向西侵略,致使江東六十四屯東西寬度步步縮小的事實。有《北繳紀遊》為證:1879年(清光緒五年),“俄人愈眾,開地愈廣,將滿洲人所住之段山屯草甸、牧廠(場)侵占,不容滿洲屯人牧放牲畜”。1883年(清光緒九年),俄人“不照會中國官員,自由補丁屯後起向石頭泡子西,占地十余裏;至大泡子、托力哈達屯西止,劃犁記兩道,計占去熟地二百四十余坰,荒地尤多,並滿洲人種地窩棚壹所。又於犁地內劃占霍尼音胡爾哈達地四屯草甸,長十七、八裏,寬七
、八裏不等”。同時,“按條約所載之豁爾莫勒金屯系在大泡子東南,而彼國犁記由大泡子向西北而下,復占去荒地四十余裏”。這就是江東六十四屯地區東西寬由“廣九十裏”縮到“七十裏”,最後到“五十裏”的原因。
綜上所述,江東六十四屯地區南北長應是214華裏,東西最寬應是90華裏。
1949年以前的任何中國合法政府,包括不合法的政府,從來沒有以任何方式(包括口頭的或者書面的方式)默許,認可縱容江東六十四屯不是我中國領土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