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1歲以內的小孩不能給鹽吃,如果吃了應該怎麽辦?
首先,1歲前的寶寶不能吃鹽,如果忘記了那麽下次就需要註意了~這是因為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及國外主流觀點,嬰兒1歲以內每天需要的鈉不到400mg(相當於19食鹽)無需額外添加食鹽,也不需要添加其它調味料,包括醬油(醬油都含有較多的鈉鹽,通常每5mL醬油含(1g鹽)醋、味精、雞精、蠔油、豆瓣醬,只建議吃原味食物。
其次,1歲前的寶寶還不能吃以下東西哦~
1、鮮奶
鮮奶中的酪蛋白質分子結構大,不易分解,無法為壹歲以下的寶寶所吸收;而且有些寶寶的腸道若沒有足夠的乳糖酵素分解乳糖,都會造成腸道的刺激,影啊排便功能。1歲以後的嬰幼兒才能食用全脂牛奶或者低脂牛奶(鮮奶)及其制品。
2、果汁
美國兒科學會不建議1歲以下的寶寶食用果汁,而之前其建議的食用界限則是六個月。
3、蜂蜜
蜂蜜中可能有肉毒桿菌,會引起肉毒桿菌中毒。1歲以下的寶寶體內還沒有形成完好的腸道微生態屏障,用來抵抗肉毒桿菌芽孢的侵襲。
4、花生醬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八種過敏食品之壹就是花生,1歲以下的寶寶不能吃,否則極易引起過敏。如果家族有食物過敏的遺傳,壹歲前最好避免餵食花生制品。
5、含汞高的魚
大型魚類有汞汙染的風險,蝦和蟹等甲殼類動物幾乎不用考慮汞的風險,非常適合給寶寶吃。排除寶寶過敏因素外,1歲後寶寶最好每周吃1-2次海魚(受汞汙染風險小的海魚)如帶魚、鯧魚、馬鮫魚、三文魚、大黃魚等,刺少的最好。
確實,醫生們普遍建議是孩子1歲之前不要加鹽,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對於鈉的標準: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對各個年齡段寶寶鈉的需求量做了以下指導:
1歲之內的寶寶,醫生確實建議不要吃鹽
不光是壹歲之內,甚至,著名兒科專家鄭玉巧建議孩子3歲之內都不要額外吃鹽,因為她的觀點是:
“通常情況下,也完全可以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鈉,如奶類、主食、肉類、綠葉蔬菜、水果等。所以寶貝的餵養中,3歲之前請勿再添加鈉鹽,這樣能讓寶寶更好的體會食物的本源味道,還能降低日後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早添加鹽分可能會造成:
1.增加孩子腎臟和心臟負擔:因為寶寶腎臟發育不健全,不能滲透過多的鹽分,添加了過量鹽分,會增加腎臟負擔,也會增加心臟負擔;
2.孩子容易患呼吸道疾病:東北的孩子比較容易得氣管炎,和小時候的飲食習慣也是不無關系的。因為高鹽食物會使孩子口腔唾液減少,溶酶菌減少,細菌和病毒容易侵襲上呼吸道,俗話所說的“齁”著啦。
3.吃鹽多會影響寶寶鋅吸收,可能會導致孩子缺鋅,孩子缺鋅容易出現體內離子平衡紊亂,影響免疫力。
不過這裏要談到兩個細節:
細節之壹:
醫生和鄭玉巧之所以都建議不要額外加鹽,是因為母乳和孩子的輔食中都含有鹽分,加起來孩子每天所需要的鹽分就已經夠了,或者是多了,所以不需要額外加鹽。
細節之二:
這位寶媽所說的:山村條件不好,孩子吃的東西花樣不多,也就是奶奶給做的壹些吃的。也就是說他平時在其他渠道,也就是其他零食,接觸到鹽的幾率比較少。
從這兩個細節結合起來看,其實,這個寶寶可能也沒有吃那麽多的鹽分。先不要過於焦慮,也可以想想,東北人是很喜歡吃腌菜的,所以很多東北家長會比較重口壹些,吃得都比較鹹,很多父母也會給孩子吃大人的飯菜,其實鹽分也比較多的。
幾點小建議:
首先安撫壹下這位寶媽,是壹位肯學習負責任的媽媽。人體其實壹直是在進化中的,也就是說,小寶寶這時候吃了很多鹽,但是以後慢慢來改變飲食習慣,那些留存在身體裏的不良因素就會慢慢消失,光焦慮不能解決問題,去想解決方案才是正解。
其次:既然已經意識到吃鹽的壞處,那寶媽不妨從現在開始和婆婆溝通壹下,把那些有關早吃鹽和多吃鹽的壞處給婆婆看壹看,讓婆婆了解到害處,從思想上來達到***識;
和婆婆聊的時候要正式壹些,不要隨口壹說,婆婆可能並不覺得是件什麽重要的事。
第三:吃鹽多會加重孩子的腎臟負擔,這裏有壹點可以觀察:孩子的眼瞼,如果早晨會出現有點腫,那就是腎臟出現問題。不過這個過程是壹個緩慢發展的過程。
平時自己在家時做飯吃飯也要引導全家都少油少鹽,吃更多清淡型的食物,慢慢就會轉變了飲食風格 。就像我自己,沒有孩子前屬於無辣不歡型,但是有了孩子之後,隨了孩子口味,慢慢的也就不能再吃辣了,以前總愛上火的現象也不見了,自己就明白了飲食的重要性了。
壹歲內的寶寶是應該不吃或少吃鹽,因寶寶各臟器發育尚不完善,代謝慢而不均衡,如果吃了沒有明顯癥狀也沒事的。
雖然所有的專家都會說,不能給壹歲的孩子吃鹽,但其實真正做到的很少,因為孩子七八個月後就可以吃主食,吃菜了,而大多數家庭都不會給孩子單獨做菜的,壹般都是跟著大人的飯菜吃兩口。
我家孩子也是這樣,自從出現兩顆門牙後,就開始吃饅頭沾菜湯。菜湯也就是我們吃的菜,孩子奶奶是山東人,炒菜還比較鹹。
當時也是很擔心這個問題,但孩子表現也挺正常的,沒有什麽問題。微量元素檢查也正常。不過,後來也提醒孩子奶奶做菜少放點鹽了。
如果孩子吃了,其實也沒有想象的那麽嚴重。以下幾個方面沒有問題,那孩子就基本沒有問題。
第壹,口氣。看孩子口氣重不重?如果還有口氣很重,那說明可能吃鹽多了。
第二,尿液。看孩子尿液顏色。如果整天尿液都是黃色甚者黃褐色,那孩子可能吃多了鹽。
第三,口渴。如果孩子總是很容易口渴,那說明鹽吃多了。
第四,零食。如果孩子每天吃很多零食,那孩子很可能吃鹽過多,因為零食裏的鹽分很重。還有就是家裏人如果很喜歡吃重口味的食物,孩子也有可能吃鹽過多。
第五,體重。如果孩子體重超標,又有以上的癥狀,那很可能孩子鹽吃多了。
看看妳家寶貝有這幾種情況嗎?如果沒有那麽沒有問題,以後註意少給孩子吃點鹽。
有人說壹歲以內的孩子不能給鹽吃,如果吃了應該怎麽辦?
壹歲以內的孩子是否吃鹽?上壹輩老人會覺得吃鹽有力氣,勁大,站得穩。寶媽們會認為壹歲內的寶寶不能吃鹽。很多家庭會因為這個 育兒 觀的沖突產生婆媳矛盾。
上幾代的人們,生活物質條件不好,但是需要繁重的體力勞動,沒有魚肉等豐富的蛋白質來保證營養,只能通過鹽來補充鈉,鹽內所含的鈉元素可以維持身體內電解質平衡,保證必須的身體營養元素。
現代人們生活物質條件好,平時魚肉蝦等每天都有,包括吃的其他食物,都可以滿足最基本的鈉元素,再加上壹歲以內的寶寶,不是吃母乳就是喝奶粉,或者從雞蛋,其他肉類中都可以獲得充足的鈉,所以不需要額外補充鹽。
既然婆婆已經給寶寶吃了鹽,那也沒辦法了,以後不要在吃或者少吃鹽。要記得告訴婆婆,小寶寶不能吃鹽的具體原因,同時也要註意吃鹽的具體事項
①孩子太小,腎臟功能不健全,過多攝入鹽會加重腎臟負擔。
②太早吃鹽,孩子吃東西的口味會越來越重。
③當成年人覺得淡的時候,寶寶吃著已經有點鹹了,因為寶寶對鹽敏感度高。
有的老人說寶寶不加鹽就不愛吃飯,不要糾結是鹽的問題,不要給寶寶吃零食,多換著花樣給寶寶做吃的吧。
確實是1歲以內的小孩不能吃鹽,因為鈉的攝入太多,寶寶太小,導致身體各個器官負擔,寶寶的心臟,腎臟都還沒有發育完全,盡量不要過早攝入鹽。
其實家長不用擔心孩子不吃鹽,鈉的攝入量不夠,很多輔食中天然帶有鈉,反而給孩子吃鹽,過早的刺激孩子的味蕾,讓孩子以後吃飯口味變重了。
既然已經給孩子吃了,那以後註意不要吃了,壹半回給孩子吃了就吃了,盡量以後不要吃。如果是經常吃,實在不放心可以帶寶寶去看醫生,檢查壹下還是比較妥當。
您好,看了您的問題,您的疑惑是現在該怎麽辦?
1、您家寶貝現在是11個月
2、寶貝是從5個月左右開始吃含鹽的粥菜的
3、偶爾寶貝吃的飯跟成年人的含鹽量壹樣高
4、寶貝現在只要是不含鹽的食物不吃了
5、針對以上4點,您想知道現在該怎麽辦?
11個月的寶貝什麽都不懂呢,他不能理解鹽對於他的傷害。
鹽是通過腎臟處理,再經尿液排出,1歲以內的孩子,身體機制發展還很微弱,無法處理這麽多鹽,這樣常年累積對於寶寶來說,無疑是很有影響的。
解決方法:
1、您作為孩子的監護人,老人在用不正確的方法餵養孩子的時候,您應該站出來堅決抵制。若您不方便說,讓您的丈夫去跟您的婆婆說,總之,我覺的,如果現在還是長期餵過量的含鹽高的食物來說,對孩子沒有什麽好處。壹定要及時制止。
2、如果寶貝現在不吃清淡的食物,也不要看著寶寶哭,就給含鹽量高的食物了。慢慢來,讓寶寶必須適應不吃鹽或者少吃鹽的食物。寶寶哭,媽媽就忍忍吧。總歸不能看著孩子腎臟負擔過重引發了其他不適好很多。
有些家庭情況會讓嬰幼兒更早的接觸去主食,也會過早的給嬰幼兒攝入鹽量;還有的家庭認為嬰幼兒身體素質較弱,多補充鹽量可增加身體能量。這些主觀行為,缺少科學性,往往會帶來不可逆的後果。那麽嬰幼兒到底能不能夠輸入鹽呢?嬰幼兒的體制還是比較特殊的,器官還處於發育階段,此時攝入不合理的鹽量,少量可能會出現嬰幼兒不適,嚴重的可能會直接致命。嬰幼兒鹽的攝入首先要註意時間,壹般都是6個月以上才開始慢慢給寶寶的輔食中加少量鹽,不可與成人的攝入量為標準,攝入量越多越好的觀念是錯誤的,攝入量超過2克左右/天,而且要循序漸進,結合孩子的身體狀況補給鹽量。
鹽的攝入量過多會對腎臟有很大的危害、抵抗力下降、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影響體內對鋅、鈣的吸收、口重等影響骨骼、器官等身體的 健康 發育。
如果孩子攝入鹽量稍有偏多,壹般是問題不大的,建議在壹周以上不要再攝入任何鹽量,選擇其他調味方法比如酸味甜味等,同時要多喝點水,長期攝入量較多會引起中毒反應,需要去醫院就診。
最後建議嚴格控制嬰幼兒鹽的攝入量,新鮮蔬菜和水果、牛奶、母乳、奶粉食物中含有的鹽分,足夠供給。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
那都是現在人提出來的,以前的人們都吃了也沒見咋的。我大孩子壹直喝牛奶,三個月吃米粉,四個月不到他爸米飯不辣的菜直接餵的,壹天壹個燉蛋,十五了姑娘個高170cm,結實,連感冒都少。小的也這麽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