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甸大清真寺的歷史沿革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沙甸村民集資“啟建今之觀宇,視從前規制,廣大弘敞,煥然巨觀,此本村清真寺之巔末也。”為了解決清真寺的經費、始有“置田制產之舉”。恐“歷年久遠,契卷遺落……因鐫為碑誌。”此寺座落在沙甸三岔街附近,名曰,沙甸清真寺。
乾隆盛世,沙甸人口增多,經濟、文化發展,原有清真寺已不適應需要,於是乾隆三十年(1765),村民又在原址擴建規模更加宏大、壯觀,功能更為齊全的清真寺,總占地面積為3000余平米。
1980年,由政府撥款和群眾捐資,在原址上重建了沙甸大清真寺。大寺總占地面積2.1萬平方米,準備建大殿占地面積在3000平方米左右,擬建二層,壹層為半地下層,二層為禮拜殿,建成具有伊斯蘭特色的朝真殿。
沙甸大清真寺2005年開工擴建的,是我國西南最大的清真寺,為全國百座著名清真寺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