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蝸桿,蝸輪有哪些加工方法
(1)仿形加工。齒輪加工刀具切出齒輪的齒槽,刀具的“截面形狀”是齒輪齒槽的形狀。加工齒輪時,沒有齒輪嚙合運動,加工出來的齒輪精度低,壹般精度在11級以下。
(2)範成加工。齒輪加工刀具本身就是“齒輪或齒條”,齒輪滾刀可以“認為”是齒條,屬於齒條類型刀具。加工時,齒輪刀具與被加工齒輪之間有“齒輪嚙合”運動。齒輪刀具齒廓刀刃,運動包絡出被加工齒輪的齒廓(齒面),是理想的漸開線,加工精度較高,常見的有,滾齒、插齒、剃齒(屬於精加工)。
蝸桿的加工工藝。
下料:按正規定要求坯料要經過鍛打處理,為獲取良好的金屬纖維狀。
粗車:要保證同軸度,留適當的精加工量。
熱處理調質處理HRC28-32、半精車,各部半精車留0.5mm的精車量,車蝸桿部分及兩端退刀槽車至要求,挑蝸桿、粗挑,不論用分層法 切入法等都可。
在中經處測量留量,半精挑留量為精光留好較好的基礎。
低速精光三面至要求,刀具壹定要鋒利,刃口粗糙度壹定要好,壹面壹面的光。精車各部至要求保證同軸度。
制造精密蝸輪時,可在滾齒或切齒後再進行剃齒、珩齒或研齒等精整加工。
(1)滾齒采用基本參數與工作蝸桿相同的蝸輪滾刀,按展成法原理(見齒輪加工)切出齒形。如果采用徑向進給法滾齒,則滾刀與工件按Z2/Z1的傳動比(Z1為工作蝸桿螺紋頭數,Z2為蝸輪齒數)對滾,兩者逐漸靠近直到其中心距等於工作蝸桿與蝸輪嚙合時的中心距為止。采用切向進給法滾齒時,機床除保證刀具旋轉外,還要有軸向進給;同時機床的工作臺也要增加相應的附加轉動,才能實現展成運動,這就要使用差動鏈。因此,切向進給法的加工精度壹般不如徑向進給法,但齒面質量較好,且不會產生根切現象。滾切蝸輪的精度壹般可達6~8級(JB162-60)。
(2)剃齒蝸輪剃齒刀的基本參數與工作蝸桿相同。蝸輪剃齒壹般用滾齒機,可以由剃齒刀帶動蝸輪自由剃齒,也可在機床傳動鏈控制下強迫剃齒,剃後齒面質量和精度有所提高。
(3)珩齒和研齒蝸輪滾齒或飛刀切齒後,為了提高齒面質量、改善蝸輪與蝸桿嚙合時的接觸情況,可在滾齒機上珩齒或研齒。珩齒工具是用磨料與塑料、樹脂的混合物澆鑄在基體上而制成的珩磨蝸桿;研齒時用鑄鐵制成的研磨蝸桿加研磨劑與蝸輪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