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壁壘是什麽意思
問題二:市場壁壘的原因 在壹定程度上,市場壁壘(也就是市場進入或退出障礙)的高低不僅受其內部企業的制約,而且還受到外部潛在進入者的影響。典型的市場進入障礙包括專利權、經營許可協議和獨占的自然資源等。例如,享有專利的藥物使專利擁有者可以在壹定時期內(壹般最長為7年)選擇制造商並且在特定的市場銷售。企業在壹定領域生產,擴張到足夠大程度時產生的規模經濟也可以成為市場進入障礙。如果新的市場進入者計算出自己需要極大的銷售量,才能夠和市場原有的企業競爭,那麽這對進入者的雄心是個巨大的打擊。普通大眾型的汽車市場進入者總是很少,就是由於這個原因。 *** 也有可能設置市場進入障礙。例如金融界的條例和規範,本意是用來管制那些投機取巧者和違法分子的,但不可避免地所有業務活動(包括那些合法的)都會受到限制。 建立於壹定領域或市場的企業,當它們發現有新來者企圖進入時,往往會想方設法地增加市場進入障礙。例如,它們可以通過降價來達到目的,迫使新進者的產品失去競爭力;並且因為有市場壁壘的保護,它們產品原來的價格本來就高於自由競爭市場的水平,所以對市場原有企業來說,進行降價並不是十分無奈的選擇。壟斷的存在更會形成難以逾越的進入障礙。因為如果沒有進入壁壘(或很低),那麽其他企業會蜂擁進人壟斷市場,分享壟斷利潤。
問題三:如何構建有效的“市場壁壘”? 煙草在線專稿 壁壘,古時候就是指在軍營裏面或外圍建造的圍墻,主要用於防禦工事。而延伸到現代社會的應用,則大多體現在市場營銷當中。因此,才有進入“市場壁壘”壹說。而所謂的進入“市場壁壘”,則是指行業外其他企業或品牌為進入該行業而必須付出的代價,同時,這也包含了區域外其他企業或品牌為進入該區域而必須付出的代價。 同樣,任何壹個企業都在追求消費者的忠誠度,都在試圖構建屬於自己品牌的“市場壁壘”,以阻擋競爭對手的大舉入侵。那麽,如何構建有效的“市場壁壘”呢?下面,筆者就以煙酒及飲料市場為例,與大家壹起來分享構建有效“市場壁壘”的四種路徑。 壹、品牌壁壘 所謂的“品牌壁壘”,則是指利用品牌形成對產品的保護作用,進而讓消費者想起或提到某個品類的產品,就會首先聯想到妳的品牌而不是其它競爭對手的品牌。這些強勢品牌往往通過長期不懈的品牌形象塑造和歷史、文化、政治等等內外部因素的有效整合,形成了牢固的“品牌壁壘”,並擁有壹群穩定的忠實消費群體。例如,中華煙和茅臺酒。提起中國的高檔卷煙產品,就不能不提“中華煙”,它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形象,特別是海外的華人,他們壹看到“中華煙”就聯想到了偉大的祖國。其實,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中華煙”就壹直作為 *** 煙專供外使領館和來華外賓享用,“中華煙”是中國 *** 專門用於招待中外賓客的指定卷煙牌號,外交部每年會向上海卷煙廠定購壹批“中華煙”,用於國內接待並分發到中國駐外使館招待來賓。其中,“中華煙”特制聽裝卷煙產品還曾作為禮品被贈送給東歐國家領導人,每年壹千聽。 如今,“中華煙”在廣大國人心目當中,早已不僅僅代表著壹包香煙,它更多代表著壹種身份,壹種地位以及壹種巨大的榮耀。 同樣,提起中國的高檔白酒產品,就不能不提“茅臺酒”。中國白酒文化源遠流長,兩千多年的中華白酒文化,已經沈澱出許多著名的白酒品牌,可惟有“茅臺酒”獨享“國酒”的這頂至尊皇冠,而且壹戴就是八十多年。“茅臺酒”秉承著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和沿襲多年的高品牌口碑優勢下,最終牢牢形成了中國高檔白酒第壹品牌的領導者地位。 但是,“品牌壁壘”這種構建成本較高,也不是任何壹個企業都具備這樣的構建實力,它最適合於壹線品牌的長期操作。而二線品牌或三線品牌則可以在先建立其他“市場壁壘”的基礎之上,再逐漸對“品牌壁壘”進行有效構建。畢竟,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品牌壁壘”更是需要長期的構建和完善,也許這個時間是5年,是10年,是20年或者更長時間。總之,構建“品牌壁壘”需要企業足夠的信心和耐心。 二、區域壁壘 所謂的“區域壁壘”,則是指利用品牌在當地市場及周邊區域市場的深耕細作,借助區域品牌與生俱來的親和力、認同感以及強勢的地方關系,在區域市場牢牢構建起“區域壁壘”。例如,龍鳳呈祥煙、太白酒以及西鳳酒。 龍鳳呈祥煙誕生於1997年,曾先後獲得全國卷煙優等品、中華包裝精品以及重慶市著名商標等等多項殊榮。作為川渝中煙的戰略性主導品牌之壹,龍鳳呈祥煙以其精準的“喜慶用煙”市場定位,牢牢占據了重慶和四川兩大區域主流市場的“喜慶用煙”第壹把交椅。2008年,龍鳳呈祥煙全年品牌銷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19.4萬箱,同比增長了102.4%,銷量實現翻番。其中,重慶區域市場銷售達到了13.9萬箱,同比增長了77%,四川區域市場銷量也達到了3.93萬箱,同比增長了400%還多。 2002年以前,以“太白酒、西鳳酒”為代表的陜西白酒整體呈現出了低迷狀態,企業難以維繼,僅僅依靠部分市場的低價產品維持企業的生存。而外來品牌,如“安徽口子窖”則稱霸陜西中高檔白酒市場,2002年在西安區域市場銷售額更是......>>
問題四:市場壁壘有哪些管理經濟學 (1)接下這壹業務所增加的成本vs.接下這壹業務的所增加的收入新增收入:80間房*50元每天*7天=28000會計成本:80間房*8元變動成本*7=4480,固定費用為沈沒成本,非新增成本,不予考慮。機會成本:預計出租率為40%,也就是說空房間有120*60%=72間。也就是說接了這個業務就要再多空出8間客房,這樣機會成本就是:8間預留客房*80元每天*7天=4480這樣新增總成本:8960新增凈收益=新增收入-新增成本=28000-8960〉0,因此應該接下這壹業務。(2)接下這壹業務的最低價格:8960/(80間房*7天)=16元。原因:最低價格發生在新增收入=新增成本的時候。也就是凈收益為零的時候。降低價格會使新增收入降低,但不影響新增成本。因此套用新增收入的算法公式:80間房*X元每天*7天=8960,解方程得:X=16元。
問題五:什麽是商業壁壘。 市場壁壘(market barriers): 壁壘壹詞常見於國際貿易理論與實踐領域。規範性的貿易壁壘(trade barriers)是以自由貿易為參照系,指各國為阻止和限制外國商品進口所設置的各種障礙。其目的在於維持本國商品在國內商場上的占有率,減少進口,減少外匯支出,以使該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貿易壁壘的主要手段有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 後來的研究發現,貿易壁壘不僅僅存在國際貿易領域,國內貿易也同樣存在由於地方保護、技術標準、商業慣例和地域文化等因素而導致的壁壘。具體到壹個國家的某壹個市場來說,也存在著各種各樣顯性的和隱性的市場壁壘。初期的市場壁壘研究主要集中於市場進入領域。實際上由於廠商總是在特定時空以及相應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下運作的,所以廠商進入到在位、再到發展或退出市場的整個過程,都會遇到以完全競爭市場結構為參照系的市場壁壘。 我們把所有對投資主體自由地進入或退出某壹市場、對在位廠商的經營管理過程障礙或者在其成長發展的過程中起抑制作用的因素都稱為市場壁壘(market barriers)。
問題六:汽車零部件的市場壁壘 (1)整車零部件采購體系進入壁壘整車廠與零部件企業之間金字塔形的配套關系形成了整車和汽車零部件企業之間較為固定的互相依賴關系,其合作關系較為牢固。新進入企業取代原有的配套供應商較為困難。(2)質量體系認證、工藝過程審核和產品認可壁壘主機廠商對零部件配套企業要進行嚴格的選擇和控制。首先,零部件企業必須建立主機廠商指定的國際認可的第三方質量體系,如ISO/TS16949;其次,主機廠商還要對零部件配套廠的各個方面(如QCLDM-質量/成本/物流/研發/管理五方面)進行嚴格的打分審核,並進行現場制造工藝審核;最後,每壹種配套產品都要經過嚴格的質量審核,並經過持久的產品裝機試驗考核。(3)技術壁壘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大多形成了獨特的生產工藝,這些生產工藝在提高產品性能、產品可靠性、生產效率及降低成本方面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此外,主機配套市場要求供應商具備較強的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能力,主動參與整車制造商的產品同步開發。
問題七:進入壁壘的舉例分析 壹、行政性壟斷壁壘以電信業為例,2000年9月25日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和國電信條例》。該條例***制定了8項重要管理制度:電信業務經營許可制度、電信網間互聯調節制度、電信資費管理制度、電信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電信服務質量監督制度、電信建設管理制度、電信設備進網制度和電信安全保障制度。該條例雖然首次允許私營企業經營互聯網信息服務等電信增值業務,但又規定: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為依法設立的專門從事基礎電信業務的公司,且公司中國有股權股份不少於 51%。該條例不僅規定了電信業進入的門檻,還規定了電信資費的價格。這種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行政型行業壟斷導致社會福利損失很大。據估計,壹張IP電話卡即使對折出售,電信部門還能賺到15倍的利潤。中國電信IP電話國內長途實際成本僅為0.08元,實收0.3元;國際長途實際成本為0.6元,但按 4.8元收取。這種高利潤,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會吸引很多的其他低利潤行業的企業轉到電信行業中來,但實際情況卻不盡相同。由於國家對該行業過多的行政幹預,使其形成了較高的行業行政壁壘,使其他企業和社會力量難以進入這壹領域進行公平競爭,結果必然會造成產品質次價高,並限制行業的發展,對整個服務業發展也帶來不利影響。二、規模經濟壁壘規模經濟是影響市場結構的重要變量,規模經濟的產量與市場需求的相對規模決定了壹個市場所能容納的廠商數量。規模經濟越大,則在壹定的市場需求下,能容納的廠商就越少,市場的集中度就越高。測量產業市場壁壘高低的規模性指標,主要包括:經濟規模與市場總規模的比例、必要資本量、產業和企業專利特許數量、銷售金額占經濟總成本的比重等。日本著名經濟學家植草益提出了利用經濟規模障礙高低來測量產業進入壁壘的方法:規模障礙系數d=(最優規模/市場容量)×100%植草益提出的測量標準是:當d=10%25%時,該產業為高度規模經濟障礙;當d=5%9%時,該產業為較高規模經濟障礙;當d>
問題八:swot是什麽意思?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它是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SWOT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所謂SWOT分析,即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壹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壹定的決策性。
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於制定集團發展戰略和分析競爭對手情況,在戰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壹。
S、W是內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壹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
舉例來說明壹下:
1.優勢與劣勢分析(SW)
由於企業是壹個整體,並且由於競爭優勢來源的廣泛性,所以,在做優劣勢分析時必須從整個價值鏈的每個環節上,將企業與競爭對手做詳細的對比。如產品是否新穎,制造工藝是否復雜,銷售渠道是否暢通,以及價格是否具有競爭性等。如果壹個企業在某壹方面或幾個方面的優勢正是該行業企業應具備的關鍵成功要素,那麽,該企業的綜合競爭優勢也許就強壹些。需要指出的是,衡量壹個企業及其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只能站在現有潛在用戶角度上,而不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上。
2.機會與威脅分析(OT)
比如當前社會上流行的盜版威脅:盜版替代品限定了公司產品的最高價,替代品對公司不僅有威脅,可能也帶來機會。企業必須分析,替代品給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帶來的是 “滅頂之災”呢,還是提供了更高的利潤或價值;購買者轉而購買替代品的轉移成本;公司可以采取什麽措施來降低成本或增加附加值來降低消費者購買盜版替代品的風險.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它是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是壹種能夠較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壹個單位現實情況的方法。SWOT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從整體上看,SWOT可以分為兩部分:第壹部分為SW,主要用來分析內部條件;第二部分為OT,主要用來分析外部條件。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從中找出對自己有利的、值得發揚的因素,以及對自己不利的、要避開的東西,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辦法,並明確以後的發展方向。根據這個分析,可以將問題按輕重緩急分類,明確哪些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後壹點兒的事情,哪些屬於戰略目標上的障礙,哪些屬於戰術上的問題,並將這些研究對象列舉出來,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後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壹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壹定的決策性,有利於領導者和管理者做出較正確的決策和規劃。
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於制定集團發展戰略和分析競爭對手情況,在戰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壹。進行SWOT分析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壹、分析環境因素
運用各種調查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處的各種環境因素,即外部環境因素和內部能力因素。外部環境因素包括機會因素和威脅因素,它們是外部環境對公司的發展直接有影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屬於客觀因素,內部環境因素包括優勢因素和弱點因素,它們是公司在......>>
問題九:什麽是SWOT? SWOT是壹種戰略分析方法,通過對被分析對象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等加以綜合評估與分析得出結論,通過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來清晰地確定被分析對象的資源優勢和缺陷,了解所面臨的機會和挑戰,從而在戰略與戰術兩個層面加以調整方法、資源以保障被分析對象的實行以達到所要實現的目標。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它是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於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是壹種能夠較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壹個單位現實情況的方法。
SWOT分別代表:strengths(優勢)、weaknesses(劣勢)、opportunities(機遇)、threats(挑戰)。 SWOT分析通過對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的加以綜合評估與分析得出結論,然後再調整企業資源及企業策略,來達成企業的目標。 SWOT分析已逐漸被許多企業運用到包括: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產品研發等各個方面。 SWOT分析方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隸屬於企業內部分析方法,即根據企業自身的既定內在條件進行分析。SWOT分析有其形成的基礎。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壹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著名的競爭戰略專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競爭理論從產業結構入手對壹個企業“可能做的”方面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和說明,而能力學派管理學家則運用價值鏈解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註重對公司的資源和能力的分析。SWOT分析,就是在綜合了前面兩者的基礎上,以資源學派學者為代表,將公司的內部分析(即20世紀80年代中期管理學界權威們所關註的研究取向,以能力學派為代表)與產業競爭環境的外部分析(即更早期戰略研究所關註的中心主題,以安德魯斯與邁克爾.波特為代表)結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結構化的平衡系統分析體系。 與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較,SWOT分析從壹開始就具有顯著的結構化和系統性的特征。就結構化而言,首先在形式上,SWOT分析法表現為構造SWOT結構矩陣,並對矩陣的不同區域賦予了不同分析意義;其次內容上,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論基礎也強調從結構分析入手對企業的外部環境和內部資源進行分析。另外,早在SWOT誕生之前的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有人提出過SWOT分析中涉及到的內部優勢、弱點,外部機會、威脅這些變化因素,但只是孤立地對它們加以分析。SWOT方法的重要貢獻就在於用系統的思想將這些似乎獨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來進行綜合分析,使得企業戰略計劃的制定更加科學全面。 SWOT方法自形成以來,廣泛應用於戰略研究與競爭分析,成為戰略管理和競爭情報的重要分析工具。分析直觀、使用簡單是它的重要優點。即使沒有精確的數據支持和更專業化的分析工具,也可以得出有說服力的結論。但是,正是這種直觀和簡單,使得SWOT不可避免地帶有精度不夠的缺陷。例如SWOT分析采用定性方法,通過羅列S、W、O、T的各種表現,形成壹種模糊的企業競爭地位描述。以此為依據作出的判斷,不免帶有壹定程度的主觀臆斷。所以,在使用SWOT方法時要註意方法的局限性,在羅列作為判斷依據的事實時,要盡量真實、客觀、精確,並提供壹定的定量數據彌補SWOT定性分析的不足,構造高層定性分析的基礎。
問題十:市場壁壘的原因 在壹定程度上,市場壁壘(也就是市場進入或退出障礙)的高低不僅受其內部企業的制約,而且還受到外部潛在進入者的影響。典型的市場進入障礙包括專利權、經營許可協議和獨占的自然資源等。例如,享有專利的藥物使專利擁有者可以在壹定時期內(壹般最長為7年)選擇制造商並且在特定的市場銷售。企業在壹定領域生產,擴張到足夠大程度時產生的規模經濟也可以成為市場進入障礙。如果新的市場進入者計算出自己需要極大的銷售量,才能夠和市場原有的企業競爭,那麽這對進入者的雄心是個巨大的打擊。普通大眾型的汽車市場進入者總是很少,就是由於這個原因。 *** 也有可能設置市場進入障礙。例如金融界的條例和規範,本意是用來管制那些投機取巧者和違法分子的,但不可避免地所有業務活動(包括那些合法的)都會受到限制。 建立於壹定領域或市場的企業,當它們發現有新來者企圖進入時,往往會想方設法地增加市場進入障礙。例如,它們可以通過降價來達到目的,迫使新進者的產品失去競爭力;並且因為有市場壁壘的保護,它們產品原來的價格本來就高於自由競爭市場的水平,所以對市場原有企業來說,進行降價並不是十分無奈的選擇。壟斷的存在更會形成難以逾越的進入障礙。因為如果沒有進入壁壘(或很低),那麽其他企業會蜂擁進人壟斷市場,分享壟斷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