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珍賞
馬未都何其豪橫,可也離不開高人指路。馬未都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剛接觸收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與民國走過來的老先生交流學習。其中不乏大師級人物,比如王世襄、朱家溍、張浦生、王維玲等,特別是王世襄對馬未都影響極深,為其躋身收藏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其實,王世襄與馬未都的關系很微妙,屬於亦師亦友的關系。馬未都認識王世襄的時候,也就是二十八九歲,在王世襄面前就是祖父輩人物。從師承關系角度來說,馬未都因《明式家具珍賞》與王世襄結緣,後來經常在壹塊探討家具收藏。從友誼交情角度來說,王世襄曾親自為馬未都烹飪家常菜,用馬未都的話來說“適口不膩”。但馬未都與王世襄的關系,又超出了亦師亦友的範疇。
馬未都曾表示,他有壹次從王世襄家裏告別,師母袁荃猷拽著他說:“暢安都這麽大歲數了,這些東西怎麽處理才是個好。我們得想後事了。”由此可見,馬未都與王世襄的關系確實是非同壹般。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王世襄已經把馬未都引為知己。馬未都是個厚道人,妥善的處置了王世襄價值連城的藏品。
正是得益於這壹淵源,馬未都的文物鑒定理論與實戰經驗,得到了跨越式發展。收藏不同於其他行當,需要經驗和眼力,而這兩點又不是勤能補拙所能解決的,還真有必要由高人不吝指點。馬未都的成就就不用多說了,放眼當今確實是牛,可論起牛氣,不及王世襄的壹星半點。那麽,王世襄作為馬未都的老師,究竟有多牛?
王世襄的鼎鼎大名無需過多贅述,筆者為大家舉壹個最為經典的例子,就能明白王世襄有多牛了。1945年,北平宣武門在賣壹批舊貨,剛好有人告訴王世襄。王世襄到了現場之後,通過溥桐的題詞,壹眼就瞅出了這是明末清初宋牧仲祠堂裏的紫檀案子。宋牧仲來頭可是不小,被康熙譽為“清廉為天下巡撫第壹”。暫且不說宋牧仲的特殊身份,單單就紫檀案子的品相就已經是鶴立雞群了。
王世襄以80塊錢的白菜價,就這麽輕而易舉的收入囊中。據悉,王世襄稱天下第壹案子為最大的便宜,可見對這壹件藏品也是非常的滿意。盡管王世襄老先生熱衷於收藏,可從來不迷戀文物背後的金錢價值。後來,天下第壹紫檀案子捐給了上海博物館,成為收藏界的壹段美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馬未都提出將自己的畢生藏品,捐獻給社會,不喜歡把錢和文物糾纏在壹起,也是受到了老師王世襄的影響。
參考資料:
[1]馬未都懷念王世襄:慎終追遠.?馬未都
[2] 懷念王世襄先生.?馬未都新浪博客
[3]王世襄:京城第壹玩家.?楊瀾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