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談談我認識的幼兒教師禮儀與師德規範

談談我認識的幼兒教師禮儀與師德規範

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寫壹則師德小故事,反思給妳的啟示;

案例:J是我們班常常動手推人打人,有時候會用腳踢人的孩子(孩子其實無意推打踢人)。為此其他孩子們幾乎每天打報告,至少被報告五六次,被阿姨批評、老師點名、新學期開始園長們叫著談話,但是仍然不太好使。年級學校上上下下幾乎沒有不知道他是出名“皮”的,孩子媽媽也很發愁苦惱,希望老師多多提醒,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手。

對此我始終覺得哪裏不對,不太專業。

首先把孩子動手動腳打人推人這個行為多數歸結為“皮”且給孩子定標簽“皮”就不合適,也不公平。

其次-老師壹味批評讓孩子出列靜坐冷處理,也對孩子發展不利。我們讓他和園長們去見見。園長和孩子耐心解釋過壹兩次,跟孩子談了談,並說好了用手和腳做恰當的事,而不是傷人使人疼的事,孩子也點點頭。我們也和孩子們講繪本故事,說說手和腳可以做什麽,不適合做什麽,也專門設計過《我的手和腳有本領》來講,每次只要孩子在各個方面有點大大小小的事做得不錯,我們都會馬上給出表揚和鼓勵,但面對每天孩子們壹次次的小報告,還是會著急批評小家夥.老師們和阿姨和善的提醒還是不夠。

第三-家園合作,只告知父母在家裏需要提醒孩子不推人打人也不專業。父母花錢不是幫忙指出孩子問題,然後不做出科學有效的辦法來緩解情況,也不夠對得起自己的教育工作。

這次寫這份作業:結合教師禮儀師德來寫。

我覺得:

作為壹名幼兒園教育者---

首先:了解孩子,以孩子為本,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特點和個性,以及他的發展還不到時候,出現推人打人的行為是這個階段孩子的正常特點和情況,也許是因為剛開學有些不適應,或者是因為孩子表達還不夠好,說話會磕磕巴巴,所以用肢體語言來表示出需要被關註和要和夥伴互動壹起玩的需求,還有他喜歡練跆拳道,媽媽姐姐說被他打不疼,因此打人被受到鼓勵和肯定,孩子不知道打人、推人別的小朋友會不開心,不舒服。知道這些後,在試著和孩子溝通,再結合每日鼓勵和故事繪本讀講及其它活動安排,慢慢就越來越好。總之。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嚴,真不能吼,也不能變相罰孩子。更不能出口傷到孩子發展力,即使是無意識的,我相信懂孩子特點需求和心理以及發展方法論的老師肯定可以做好。

另外-對教師自己-自己的壹言壹行是孩子的示範,孩子在幼兒園和老師阿姨朋友長時間長周期在壹起,受著影響。孩子來學校學習,除了學到科學、藝術、語言、體育、數學、自然、社會、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以外,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認識理解自己與他人、尊重愛護環境,如何面對沖突,學會***情理解相處合作等等,而不是在老師這裏學習借著自己力量大控制力強就兇人、吼人、懲罰人。說話、行為有愛、溫和而堅定,對待所有孩子壹視同仁,這些學校氣質、老師、阿姨氣質在影響著孩子們。

再次,不斷學習-- 學習了解孩子特點、學習學校的科學教育理念和原理,應用到實際保教中,反復論證提高。

成為壹名幼兒園教師之前,我做了近8年對外漢語教師和課程產品設計。我知道自己愛教育,愛學生,但我也知道這兩點遠遠不夠。教不同的人,不同的學科內容,教不同國籍、不同地域、來自不同家庭成長背景的學習者,以及他們的最近發展水平能力不同,作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就會非常不同。但是底層邏輯是壹致的。這個底層邏輯,我認為就是:

時刻明白自己的教育對象是誰?他們的特點和需求是什麽?教育目標是什麽?以及以壹顆什麽心去對待教育中的學習對象和什麽態度去對待。

而這顆心是基礎,有心用心才會去想了解、想更了解學生,有了這顆心才會要去思考教育教學的本質是什麽?教育教學目標是什麽。有了這顆心才會積極認真地去對待孩子,每壹個孩子;有了這顆心才會積極認真地想辦法、研究每壹天每壹個活動如何設計如何組織會更好更自然潤物細無聲。而我認為教育者這顆心可以理解為“師德”或者“師心”,是壹種自己內認同秉承的心。每個人都有壹顆美好而向上的心,尤其是作為教育者,這顆心尤為重要,可以說是後續進行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上寫著“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生學習”。在入職培訓時,第壹講義也是《教師禮儀與師德》,尤其是儀表儀態、言行舉止方面。對我來說這兩者都開闊和明確了自己在哪些方面要註意,除了內心知道自己會以外,還有很多無意識或者欠考慮的方面,這些都讓自己作為教師,尤其是幼兒教師更有參考清單作用。非常認同這樣的安排!

這些字面意思每個人似乎都懂,但是卻未必入心。文字裏面深藏的含義真的需要壹壹拆解,才多明白幾分。拆解後,落實行動,又需要有註意之處。

就拿儀表儀容儀態,言行舉止來說:

儀表 儀態表面,即服飾穿著幹凈整齊、不要太露,發型、發飾自然整齊等等; 儀容- 身體幹凈清潔,面容開心正向積極。

儀態 -面部身體態度--溫和有愛。

言行舉止壹壹分解下來,應該是這樣的:

言 指“語言說話”。每天與學生、家長、同事說什麽話,什麽語氣都需謹慎對待。

行 指“行為、行動”

舉 指“推舉什麽”即“認為什麽該做”

止 指“制止、抵制什麽”即“認為什麽不該做”

這些文字壹壹拆解後,就清楚多了,作為幼兒教師工作者,在學校應該幹凈整齊、衣服發飾穿戴符合禮儀規範,對待孩子語言行為親和溫柔壹點,平時保教工作中讓孩子知道理解什麽是好事,什麽言行不合適,理解自由與規則。但是真的重要壹點:教師在孩子面前言行壹致,了解孩子相應的年齡發展特點及發展需求,而展開活動。

比如說:

1.我們有室內鞋與室外鞋之分,那麽教師應該也備兩雙鞋。

2.坐在桌子上是不好的行為,那教師自己本身也需要做到。

3.讓孩子公***場合小聲說話、午睡時保持安靜,那麽教育者和阿姨也需要先做好。

4.教育孩子和夥伴互相有愛友善互助,那園內所有的老師們阿姨們也應該如此。

5.孩子是極其敏感有自尊心的,有意無意的話不註意會對孩子內心有影響。比如說“*** 最皮了!我從小就不喜歡他!”午睡時,小家夥難睡,壹個半小時的時間很難全程安靜。阿姨是不經意的,但是當著孩子的面說出這句話,著實是嚇我壹跳,小家夥心理陰影面積多大?香菇藍瘦想哭.....她沒意識到孩子也是壹個有思想的有能動性的內心需要被看見的需要被平等尊重的小大人。

教師與孩子間需要互相理解尊重,尤其是教育者需先理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特點、孩子心理需求和成長需求,不權威強權占勢欺人、不吼不怒不急躁不強制不幹涉、不貼標簽。

幼兒教育者的素質是什麽?

懂孩子 - 比如我負責的是4-5歲中班孩子,我需要懂4-5歲孩子發展特征以及趨勢是如何的;4-5歲兒童身體發育與動作發展;4-5歲孩子的認知發展到什麽程度,包括感知覺的發展、註意力的發展、觀察力、記憶、想象力、思維、言語的發展特點;我需要知道4-5歲兒童情緒和情感發展特點和培養方法;需要知道個性發展、社會性發展特點及能力培養原則方法;需要知道孩子們身體和心理發育中可能容易出現的問題和障礙是什麽等等。這些是自己實施每日活動、每壹環節的基礎。現在對於我幼兒新手老師來說,是個重點,需要花時間去進行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認真觀察和思考以及與同事溝通請教升級的。

懂教育 -包括早期教育是什麽?為什麽做早期教育?以及教什麽,育什麽?怎麽教育?

0-3-6歲早期基礎教育是情感張力與成長力和對世界生命感受力的底層建構階段,尤為珍貴。3-6歲兒童與幼兒園裏小夥伴在壹起生活學習遊戲各種活動,在集體活動相處中不斷認識-理解-感受自己和他人的過程建立基礎的日常生活秩序習慣以及了解自然界的各種生命活動之間的感受聯系。

魯道夫?史坦納說早期幼兒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愛與溫暖;

2.對環境的關註與對感覺的培養;

3.具有創造性與藝術性的體驗;

4.值得兒童模仿的有意義的成年人行為;

5.自由的、充滿想象力的玩耍;

5.對童年的成長力的保護;

6.感恩、敬畏與好奇心;

7.快樂、幽默和幸福;

8.成年人是在內在發展的道路上。

1-7簡直不能再贊同了,8不是很理解。

我希望自己做壹個幼兒教師:內心寬闊、坦蕩接納與表達;尊重學校、尊重工作環境和同事們的不同,學習成長,尊重孩子,尊重深入探究孩子們的需求和特點;溫柔耐心美好關註孩子們,即使是所謂的Terrible 時刻,調節好情緒,同時保持智慧,小種子們沐浴陽光充滿生命力地在愛中生長,不斷茂盛頎長!

孩子常見問題梳理與解決:

入園前,準備孩子信息時-尤其是過敏兒時

當班級來了新同學/當妳的孩子是插班孩子時

當入園第壹周孩子不適應哭著說想媽媽時

當校車上帶玩具發生爭執時

在班級玩玩具發生爭搶時

當小朋友玩扮家家都說:我喜歡這個,我不喜歡這個黑娃娃時

當孩子不睡午覺、難睡午覺時

當孩子說老師我不餓(我吃飽了)時

當孩子咬手指時

當孩子喜歡打人、推人動手時

當妳的孩子被打、被推、被動手時

當小朋友說:她還是個寶寶,我四歲半/五歲了。

當孩子雙語言不夠通,有障礙時

當孩子被老師誤解受批評時

當孩子說肚子不舒服、手疼時

當孩子掀起妳的裙子時

當孩子想抱妳時

當孩子想和妳瘋時

當孩子說:她不要和我做朋友了....

當孩子打到別的小朋友,應付地說了對不起時

當孩子說不要來幼兒園時

當孩子生活常規、壹日作息還是混亂時

當孩子吃飯喊著要喝水時

當孩子水壺、書包、還是沒放在指定位置、室內室外鞋還是需要壹次次強調時

當排隊叫人總是要扯著嗓子或者要排上5分鐘以上時....

當Circle Time 還是抓不到重點時

當孩子說好無聊時

當孩子和妳說:這兒癢,那兒疼時..

當孩子不願意和妳說出心事時

當用餐時孩子愛說話,不認真吃時

當孩子說我不要和男生坐壹起,不要和女生壹起玩時

當課堂活動(語言、科學、藝術、遊戲、生活、體育、音樂等等)時,孩子說不想參與時

當老師由於情緒沒控制好,對孩子生氣吼叫,孩子害怕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