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英國“勝利者”戰略轟炸機經歷了哪些任務?

英國“勝利者”戰略轟炸機經歷了哪些任務?

英國漢德利佩季公司,繼二戰成功推出哈利法克斯轟炸機後,開始將目光投向新式的先進轟炸機。壹種無尾後掠翼方案成為他們垂青的計劃之壹。空軍對此頗感興趣,1947年初提出設計要求,官方代號。1949年簽定原型研制合同,***制造兩架原型機。在漢德利佩季公司內部,最初的設計編號為HP.75,後發展成HP.80。該機成為三種著名的V系列轟炸機之壹。公司計劃該機1951年投入現役,面對眾多V系列轟炸機的制造商,空軍參謀部在分配業務上多少有些無奈。

為避免研制風險,漢德利佩季公司決定先在壹種小型機體上測試他們新設計的月牙機翼/尾翼。他們購買了休潑馬林510的機身,短暫停留後運往不萊克本,在那兒安裝上月牙型機翼和T型尾翼,代號B.2或HP.88,內部編號VX330。由於試飛太晚,它被用作勝利者計劃測試的壹部分。該機於1951年8月26日的事故中墜毀,試飛員達奇·布魯菲爾德犧牲。

1952年中期,第壹架HP.80準備就緒,因為漢德利佩季公司在拉德雷特的機場跑道不夠長,所以飛機從陸路被運往伯士康當。在當地重新裝配後,WB771於當年12月24日試飛成功。與HP.75A型最初的無尾設計不同,HP.80擁有巨大的T型尾翼,保留了月牙型的機翼設計,此設計可使整個機翼沿展向的臨界馬赫數保持壹致。相對於火神和勇士,HP.80擁有更大的彈艙和更寬敞的機組座艙。火神與勇士是串列式密封座艙,因而比較狹窄。

勝利者的座艙壹直延伸至機鼻,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和更佳的視野。由於機鼻雷達占據了機鼻下部的非密封隔艙,勝利者的座艙必須高高在上,這樣其他機組成員的工作空間幾乎與飛行員同處壹個平面,事實上,飛行員的位置還要更低壹些,按照壹般的轟炸機布局,如二戰時的B-17、B-24,領航員、無線電操作員、投彈手是工作在駕駛艙前下方的。6月,公司得到25架飛機的訂單,此時官方正式命名為勝利者。

與勇士和火神壹樣,勝利者只有飛行員配備了彈射座椅。最初的設計包含了整體式彈射艙可保證所有機組人員的安全,但巨額的研制費用讓空軍的頭頭腦腦們望而卻步,1950年終止了該型彈射艙的研制。於是只有飛行員配置了彈射座椅,其他機組人員遇到緊急情況時只有自求多福了。

首架HP.80和第二架WB775很快便在使用中發現問題,特別是重心偏移十分嚴重。後續生產的飛機加長了前機身以改善這壹情況。這壹改變無意中提高了成員的逃生幾率。原先的設計中,成員的逃生出口非常靠近引擎進氣道,跳傘時十分危險,而改變後就安全多了。

試飛壹直平穩有序的進行,其間亦有壹些無關大礙的小事故發生,但總算是順順利利。直到1954年7月14日,WB771在格蘭菲爾德在壹次低空掠過跑道時,尾翼突然斷裂,飛機當場墜毀,空勤組無壹人生還。計算中的失誤導致工程師們相信飛機的尾翼絕對可靠,而事實上,用於固定的三個螺栓的受力超過了預估值,尤其是尾翼在氣流中振動時,金屬的抗疲勞強度不足而屈服失效。第二架HP.80使用四個螺栓以加固尾翼,裝備了4臺推力3600公斤的“藍寶石”100系引擎,與第壹架動力相同。

1954年9月11日在範保羅航展第壹次試飛成功。漢德利佩季公司的試飛員常駕駛此種新型戰機跟國防部開玩笑:在北海的試飛完畢後故意與地面指揮中心失去聯系,然後利用飛機的高空高速的卓越性能突破英國的防空網。當時英國空軍只有壹種飛機,美制F-101“巫毒”能夠攔截它們,其脆弱的防空體系可見壹斑,但這恰恰反映了勝利者的優秀。

1955年5月,國防部增購了33架勝利者。同年底,試飛工作全部完成,飛機交由航空航天電氣工程處做進壹步測試。生產型勝利者B.1裝有縮小的尾翼克服金屬疲勞問題,以免WB771的悲劇重演。

1956年初,第壹架勝利者B.MK.1(以下簡稱B.1)型下線並於2月1日首飛,該生產型換裝了普利斯托-希德利公司推力4,990公斤的“藍寶石”MK202.7渦噴引擎,機身加長近1米。之前的試飛中,勝利者最大時速只有可憐的1185千米/小時。而試飛員約翰尼。艾蘭著實做了壹回英雄,他駕駛新機在壹個小角度俯沖時無意中達到1430千米/小時,這多少讓設計者心裏好過點。

1957年11月,首批皇家空軍部隊接收了B.1型勝利者。1958年4月,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成立並開始運作,管轄首批裝備勝利者的10個中隊。服役的勝利者機身上做了壹些小的改動:在機翼外段采取減重措施減少前緣的下垂,並在機翼上部加裝渦流發生器。第二批生產型B.1A改進了增壓艙,加長了尾錐用以安裝機尾告警雷達和電子幹擾設備。勝利者不久開始攜帶“黃日”氫彈,成為皇家空軍的核威懾力量。B.1/B.1A***生產50架,1958年停產。

1955年底,漢德利佩季推出了勝利者的改型B.MK.2(以下簡稱B.2),後來證實這種改型沒有什麽必要。盡管未來轟炸戰術的發展方向是低空攻擊避開岸基雷達,勝利者B.2還是堅持了高空高速的設計原則,事實上,這種堅持較火神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於“藍寶石”系列渦噴引擎在航空部極端的交易行為中成為犧牲品,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康維”系列被指定為B.2的專用引擎,這樣壹來,翼根、進氣道和引擎吊艙必須重新設計。

生產型B.2,改裝了4臺推力7825公斤的“康維”MK201.11渦扇引擎,翼展加長了3.1米,改進了尾錐,更新了全機的電子設備,投入批量生產。1959年2月20日首架生產型試飛,1962年配屬皇家空軍司令部第3大隊服役,***生產34架,其中壹架交付航空航天電氣工程處,但在愛爾蘭海上空的壹次試飛過程中失蹤,失事原因不明。事後估計是該機皮托管出現故障,導致在超音速飛行中自動縱傾,造成飛機以1300千米/小時的速度俯沖入海。

勝利者B.2最後還是用來執行低空轟炸任務,塗裝由早期的防核暴閃光的白色改為綠灰相間的迷彩,並開始攜帶“藍劍”核導彈。那時,美國的天弩空地導彈剛剛浮出水面,英國政府急切的將之列入V力量的武器庫,取消了若幹已在生產線上的勝利者。

漢德利佩季公司感到陷入了困境,因為政府計劃將所有的軍機生產商合並為幾個集團,今後只從這幾個有實力的集團定貨。這意味著不列顛飛機公司與霍克希德利公司將成為政府首選生產商。漢德利佩季本身的規模不大,也沒有同任何公司合並,勝利者的前景不容樂觀。政府此時安撫性的恢復了勝利者的生產,承諾如果漢德利佩季與其他公司合並,將追加27架的定貨。然而,在漢德利佩季與霍克希德利的談判中途,政府又狡猾的將27架的承諾修改為5架,勝利者的生產再也無法繼續。1963年4月,最後壹架B.2下線,5月交付英國皇家空軍。

弗雷德裏克·漢德利佩季爵士在臨終之際咒罵英國政府的官僚主義,“這些被誤導的小人會得到報應的”。他最終沒能看見他心愛的公司破產倒閉,對他而言,這興許是個安慰。1963底,面臨停產的勝利者又看到了壹絲希望:東南亞局勢突變,印尼以武力威脅英國的保護國馬來西亞。直到大批勝利者部署該地區,印尼的態度才有所收斂。但政府始終未要求重開生產線,公司的希望又破滅了。

不久,服役中的勝利者B.1/B.1A由B.2型取代。前者於1964年被勒令改裝為加油機,有三條加油管,初期編號BK.1/BK.1A,後改裝成為專職加油機,編號K.1/K.1A。V系列的另壹成員勇士當時正司此職,但效能不佳,終究難逃下崗的命運。1965年1月,B.1改裝為K.1的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勇士機隊卻由於發現大梁的疲勞斷裂而全部停飛。低空任務使得勇士的機體受力過大導致結構疲勞斷裂,事實證明該機不適合大過載的機動,皇家空軍立即停飛了所有勇士加油機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故。漢德利佩季壹下時來運轉,勝利者加油機的需求大增,6架B.1A緊急改為加油機。

由於匆忙,只在機翼外段各掛載了壹個加油吊艙,後期的勝利者均在機腹彈艙處又增加了壹個。首架改裝完畢的飛機於1965年4月28日試飛,8月交付。皇家空軍第55中隊成為首批接收勝利者BK.1A的部隊。待加油機隊形成規模後,這6架BK.1A又戲劇性的被改回了B.1A。後期型K.1/K.1A陸續裝備第57、214、19中隊。

盡管新機的生產已經停止,漢德利佩季還是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他們需要發展勝利者的戰略偵察衍型。在對少量B.1型進行試驗性改裝,積累了大量經驗後,9架B.2改裝為戰略偵察機編號B(SR).2,機內裝有雷達制圖儀,F.96MK2晝間用偵察攝影機,F.89MK3夜用偵察攝影機,F.49MK4空中測量用攝影機等設備,與藍劍搭配的火控系統同時全部拆除,炸彈艙裏掛滿了照相機和功率強大的攝影閃光燈。

B.2型本是為掛載藍劍核彈而設計的,外翼後緣裝有碩大的低阻整流罩,稍加改動即可為防禦反制設備,快速啟動系統,翼下副油箱和固定前緣襟翼提供足夠的安裝空間。B(SR).2證明是壹個卓越的偵察平臺,在退役前***使用了8年,後其中3架改為K.2標準型。

勝利者的停產被證明是個巨大的錯誤。英國的加油機隊對所承擔的任務逐漸力不從心,K.1A也接近其機體壽命的極限。但部隊對加油機的需求卻不斷激增。1967年,漢德利佩季開始對勝利者B.2型改裝成K.2加油機進行可行性研究。改型方案得到批準但被壹拖再拖,直到公司倒閉,1970年2月資產清算時仍未實施。

K.2計劃移交漢德利佩季的競爭對手霍克希德利公司。他們對K.2的原改裝方案嗤之以鼻,武斷的減小翼展,外移翼下吊艙。壹系列的改動導致飛機性能反不如之前的型號。工作是實質性的,但花費也是驚人的,大大超出漢德利佩季的建議預算。最終K.2的24項改動被認可,如將原機內的轟炸設備拆除,在機腹下和機翼下加裝空中加油設備,更換“康維”MK201.17引擎,推力增加至9344公斤。第壹架K.2於1972年3月1日首飛,1974年5月配屬第55、57中隊和第232戰鬥改裝部隊服役。機隊壹直服役至1988年。

勝利者加油機有兩次大顯身手的機會:壹次是1982年,阿根廷侵占福克蘭群島。攻擊命令壹架火神前往該島轟炸其港口斯坦利的機場。問題是火神的作戰半徑不足即使是從最近的阿森松也不行,於是空中加油成為必要。另壹次是海灣戰爭。

由於航程太長,計劃需要至少11架勝利者支援壹架火神。勝利者不僅得為火神加油,還得為其他的勝利者加油,這種空中接力必須保證壹架勝利者在指定導航點與火神會合,並在火神攻擊前作最後壹次加油。火神攻擊完畢又由5架勝利者提供支援,保證其回航的油料。

第壹次任務中,這種接力加油顯示了勝利者機組的勇敢,當他們給火神輸油時,自己可用的燃料就變少,且攻擊開始前他們不允許打破無線電靜默去召喚另壹架加油機為自己加油,結果是他們沒有足夠的油料返回基地。幸運的是,火神及時勝利歸來,無線電通訊限制取消,緊盯著油表的飛行員終於可以松壹口氣,因為壹架加油機正緊急起飛,在回航途中迎接他們。

由於戰事吃緊,大量勝利者被調往戰區,國內加油機日漸短缺,部分火神也改為K.2加油機。馬島之戰極高的出勤率耗盡了大部分勝利者的機體壽命,到1986年大量勝利者不得不退役,第57中隊解散,仍使用勝利者的只剩下55中隊。

時間飛逝,余下的勝利者加油機壹直服役至1990年海灣戰爭,1991年曾與多國部隊並肩作戰,不僅為皇家空軍服務,亦為盟國戰機包括美國提供油料。其中6架由55中隊的安迪.普賴斯下士提議,繪上了機鼻藝術,並以機長的妻子或女友的名字命名,戰績也被標示其上,包括壹次不平常的“擊落”壹架勝利者在滑行時撞上了壹輛卡車,並將之摧毀,加油機唯壹的戰果。

勝利者機隊在海灣戰爭證明了自己,***完成了299次任務,成功率達100%。然而勝利者的確老了,逐漸被VC-10取代。1993年10月15日,最後壹個勝利者機隊,55中隊解散。飛機除少部分入庫封存外,大都難逃被支解的厄運。從誕生到退役,勝利者***生產了86架,5架幸存,其中只有4架被妥善保管。

“勝利者”采用月牙形機翼和高平尾布局,四臺引擎裝於翼根,采用翼根兩側進氣。

機翼:懸臂式中單翼。展弦比5.55。翼根弦長11.12米,翼尖3.01米;內翼相對厚度16%,中翼9%,外翼6%;內翼上反角-1104毫米,中翼+914毫米,外翼-1;安裝角11.4米;內翼前緣後掠角132.3米,中翼112.2米,外翼89.2米。全金屬結構,內翼由三根梁組成兩個抗扭盒,起落架外側由四根梁組成三個抗扭盒。每側機翼只有八塊承力翼肋。

蒙皮為波紋板夾層壁板,外面板與波紋板夾層點焊連接,內面板用鉚釘連接。翼梁和翼肋的腹板也采用夾層壁板結構,以提高抗彎剛度。外翼後緣的全金屬副翼由電驅動的液壓助力器操縱。內側後緣裝有富勒式襟翼,外翼前緣系裝前緣襟翼,後改為固定的下垂前緣。

機身:全金屬半硬殼結構。中部彈艙門用液壓收入機身。尾錐兩側是液壓操縱的減速板。

尾翼:全金屬懸臂式結構。采用帶上反角的高平尾,以避開發動機噴流的影響。蒙皮為波紋夾層壁板。升降舵和水平安定面具有兩塊抗剪腹板和四塊翼肋,垂直安定面則采用三梁抗扭盒形結構,升降舵由電驅動的液壓助力器操縱。垂尾和平尾前緣均用電熱除冰。

起落架:可收放前三點式。八輪小車式主起落架采用油-氣減振器,向前收入翼根。並列雙輪前起落架可操縱轉向,向後收入機身。主輪尺寸27X6.5,前輪尺寸30X9.0。采用盤式剎車和防滑裝置。機尾裝有防撞機輪和著陸減速傘。

動力裝置:“康維”11,單臺起飛推力7825公斤;“康維”17,單臺推力9344公斤。直徑1067毫米,長度3454毫米,涵道比0.3。燃油貯於機翼和機身的軟油箱,載油量30-32噸。作加油機時,彈艙內掛兩個油箱。為縮短起飛距離,每邊翼根可加裝1具迪-海維蘭公司的Spectre火箭助推器,可使勝利者在500米的跑道上作短距起飛。

座艙:氣密座艙內五個成員。正副駕駛采用馬丁-貝克3L和3LS彈射座椅。後排為領航員、雷達操作員和電子設備操作員。

系統:增壓系統使氣密座艙壓差保持在0.63公斤/厘米。液壓系統用於起落架收放、炸彈艙門、前後襟翼、減速板、前輪轉向和機輪剎車的操縱。電源為四臺200伏特400赫茲三相交流發電機,通過變流機提供28伏直流電,通過變壓器提供115伏400赫茲三相交流電,通過變頻裝置提供115伏1600赫茲單相交流電。應急電源為沖壓渦輪帶動的壹臺200伏400赫茲三相交流發電機和兩個28伏蓄電池。

電子設備:機頭裝有雷達,尾錐內裝有電子對抗裝置。軍械,壹枚“藍劍”核導彈,半埋式掛於機腹彈艙,或35枚454公斤常規炸彈,或四枚美制“天弩”空地導彈(機翼下每側兩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