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描寫自然美景的文章

描寫自然美景的文章

 多少人都會在自然的美景的沖擊下,而驚呼,此景只因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確實,是上帝給予了這麽多的自然美景來增添地球的美麗。下面是我為妳整理的關於描寫自然美景的文章,希望對妳有用!

關於描寫自然美景的文章1:紅楓塗色

 作者:趙光耀

 如同重走長征路壹樣,告別壹段午間徒步行走白龜湖的時光後,今又回歸,重拾舊步。天空早已不是什麽藍天,連日雨水撇下雲霧蒙蒙,白龜湖壹望無際,水邊野生蘆葦蕩壹片金黃,遠處的野鴨聚堆潛水,掀起的魚紋圓圈在水面悄然擴展,有通體黑色的鳥飛掠眼前,叫人感覺到飛翔的神奇。而放眼世界,秋去冬來,帶來壹片片樹葉色彩繽紛,冬令時節,黃色銀杏葉鑲滿小路兩旁上空,紅色楓葉披掛壹樹,壹棵棵樹,廣論色彩,組成玲瓏剔透的紅葉紅樹世界,這世界很美麗,美的令人感動。不亞於香山紅葉,不亞於文成紅楓,不亞於內蒙古胡楊林,當然,我們知道各地紅葉世界各有千秋,精彩紛呈,可是,反觀我們自己,身邊的美景,竟然熟視無睹。是不自覺中,我們置身在壹個花園城市中,移花接木,把自然景觀中的紅楓紅葉紅樹,統統搬家到我們的家園。誰不說俺家鄉美?紅楓塗色,閃亮我們的今天。

  關於描寫自然美景的文章2:回龍山之秘境

 作者:於學忠

 回龍山,壹個讓人產生聯想的名字,壹個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散發著獨特而迷人芳香的地方。

 車行在楊運鎮蜿蜒曲折的山區公路上,雖然驚險,壹路上卻也是美景不斷,不會讓人覺得黯然無趣。?深藏在山區人跡罕至的地方,特別是那些原住民自然的生態,才是真正的風景。?忽見廣闊無垠、風清日朗,連天芳草,滿綴黃花,牛羊成群,帷幕四撐,再行則村莊儼然,炊煙如縷,恍若山野尋蹤,誤入世外桃源

 回龍山風景區位於蓋州市楊運鎮鐘屯村,因山勢如遊龍之迂回蜿蜒,而得此名。

 登回龍山頂,視野大開,山野盡收眼底。?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四季美景常在、八方古跡猶存。

 回龍山風景區有壹座古沙剎天元寺,古今往來在人們心中流傳著很多的故事,留給民間深刻的印象。百年古剎天元寺,始建於清雍正四年(1726年),依山就勢,居高臨下,氣派非凡;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建,氣勢宏偉,金碧輝煌,香煙繚繞,晝夜不絕,蔚為?殿宇流光天底下,鐘聲蕩繞白雲間?之壯觀。可惜盡毀於?大躍進?和?“”?期間。?仰回龍山,天賜佳景!?這裏松林密布,山風吹來松枝舞動,仿佛大海的波濤,以天然松濤著名,載入《蓋平縣誌》,著稱?遼南八景之壹?聞名天下。

 人文旅遊?是近幾年來楊運鎮興起的全新旅遊理念。它綜合了文化,歷史,民俗以及哲學,美學等精髓,成功地將旅遊與文化相融合,為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投資600萬元建設的回龍山天源寺休閑度假區,經過六年修復建設,景區已建成旅遊設施13座,民俗廟宇10座,有五黃殿、王母娘娘殿、?福、祿、壽?三星殿、龍王殿、藥王殿、慈航殿、財神殿、護法殿,山崖半山腰洞中有兩個仙人殿。蜿蜒曲折如遊龍,在五道河畔開闊地忽然掉頭回顧,真有點?回龍望祖?的氣態,堪稱壹奇。

 五黃殿,歷經滄桑,依舊古樸秀麗,紫氣裊裊,蒼松翠柏中頗有仙風道氣。寂靜的山谷因五黃殿而厚重。佛堂大殿香客接踵,信眾熙攘。燃香跪拜者,有人為求福運,有人誠心問道,人們在跪拜之時,也心懷敬仰。

 回龍山叢林茂密,古木參天,尤以楓木為盛。春雨群芳吐翠,秋霜紅葉飄香,遠眺近觀,層層入畫。此處地勢高,雲霧繚繞,寺院瓊樓,畫閣朦朧;松林霧蕩,霧湧雲移。物有?靜動沈浮?之姿,人有?騰雲駕霧?之感;身臨其境,景醉情迷,似置人間仙境。

 站在峰頂眺望,綠野平疇,碧水如練,蒼茫山野,豪闊無邊。遠望?二龍戲珠?高聳入雲,格外醒目。峰下群巒起伏,脈舞蒼龍。相傳,很久以前,這壹地帶常發水患,害得人們流離失所。壹年,天降大雨,洪水泛濫,兩岸的房屋和田園淪落在汪洋之中。這慘象被在天上巡遊的兩條土龍看見了,他們倆商量後,想用身體攔住山谷裏的洪水,使人們免遭滅頂之災。可是,因為他倆私下裏行動,違犯了天條,玉皇大帝便命天兵天將下界來斬殺他倆。在他倆僅差600多步沒能會合的時候,天兵天將趕到,將他倆殺死。兩條土龍的軀體化作了兩條婉蜒的山脈,血液化作了壹座土丘

 ?千古不聞彈壹曲,高山流水待知音。?五黃殿東崖下,築起八十延長米攔河大壩,若似壹張?古琴?,大河兩岸建起護堤四百延長米,可供遊客垂釣,水面上遊船蕩漾,吸引眾多遊客觀光、瀏覽、拍照,這裏已成為人們向往的旅遊聖地。陶醉在回龍山悠然的的幽境裏,感悟著世態炎涼和歲月滄桑,在寧靜中賞曲賦詞,欣然。

 悠久的歷史,給回龍山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積澱。傳說中回龍山的諸仙與神靈都是人間真、善、美之化身,與人消災祛難,十分靈驗,朝山拜謁者眾多,自有得?麒麟山的香,回龍山的燭?之美稱,享譽?甲遼南?。

 很多人對回龍山卻充滿了壹種敬畏膜拜的心情。這裏是壹片遠離繁華的幽僻之地,蔥郁茂密的松柏、巍峨聳立的山峰,層巒疊嶂上的奇花異草,輕盈妙曼的雲霧,還有潺潺的溪水、清澈甘甜的山泉、自由嬉戲的魚蝦,在靜謐曠遠的世界裏,顯得格外空盈靈動,讓思緒超脫了靈魂的局限和世俗的紛爭,飄然逸到了廣袤的寰宇。

 近年來,楊運鎮依托自然資源優勢,著力發展生態觀光旅遊產業遠大山莊、麒麟山、回龍山、靈山等壹批旅遊項目相繼建成營業,吸引各地遊客紛紛到此觀光旅遊,已成為全市生態觀光旅遊的壹張靚麗名片;同時,以紅色旅遊資源,圍繞開發綠色生態遊、宗教文化遊和紅色之旅等特色旅遊業,?做大、做新、做精、做全?的思路,歷經從無到有、由弱到強,都是楊運人創新思維、創意發展的碩果,旅遊資源已經成為楊運鎮壯大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的確,有這麽壹塊秘境:充滿傳說,充滿激情,充滿回歸。?秘境,這是楊運鎮的特色,是開發楊運鎮旅遊的切入點,也是楊運鎮旅遊產業的後發優勢,把原生態的資源發揮到極致,旅遊產業也就成功了。?

 遠大山莊,自然景觀秀麗迷人,人文景觀別致新穎、山峰陡峭、河水清幽,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巧妙結合是壹處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這裏的麒麟山,因為細看起伏的山脈,猶如麒麟的腰身,酷似壹只巨大的麒麟盤臥在那裏,故叫麒麟山。人們把麒麟山奉若神明,看成吉利祥瑞的象征。

 在這裏?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林不大而茂盛,寺不古而靈驗。?靈山風景旅遊區坐落在蓋州市楊運鎮楊運村,四周群山環抱,綠樹成蔭,響水河從這裏流淌而下,映襯著兩岸群山的倒影。美麗的靈山,蘊含天人合壹的神韻。千百年來,無數善男信女在此燒香拜佛、祈福心願。

 如今,人們激情地吟誦著這些傳說踏上楊運鎮山區秘境的道路,人們也急切地跟著感覺走向現代文明的路途,而這種感覺正是源於那些最純粹、最原始、最生態的地域文化和自然風光。

 發展生態旅遊,打造青山綠水。如今的楊運鎮婀娜多姿,宛若?世外桃源?,用當地老百姓的話講:?留住美麗的青山綠水,也就留住了我們老百姓長久的財富。?楊運鎮成為原生態地域文化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壹塊凈土,也成為現代旅遊愛好者的壹塊神秘境地。

 這幅畫卷必將浸透著該鎮黨委、政府對楊運鎮人民赤誠的熱愛、真誠的付出和忠誠的信守。

 站在回龍山頂觀日出,鳥瞰群山,登高望遠。當?日月同輝?之際,心中壹片燦爛。?回龍山?之秘帶給我們的是歷史文化的神奇與遐想,?回龍山?將伴隨著楊運鎮的發展走出大山,走向未來。

 關於描寫自然美景的文章3:悠悠山水悠悠情

 作者:杏壇聽雨

 悠悠山水悠悠情

 廬山遊記

 ?匡廬奇秀甲天下?,廬山以其雄、奇、險、秀而聞名於世,那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巒,那噴雪鳴雷的銀泉飛瀑,那瞬息萬變的雲海奇觀,那風格各異的園林建築,向世人展示著她那無窮的魅力。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不是仁者也不是智者,只是個普通、平庸的人而已,但廬山三日遊,那幽幽山水永遠滋潤著我的悠悠情懷

 ?躍上蔥蘢四百旋?

 經過5個多小時的奔波,我們的車終於來到了廬山腳下。隔窗而望,只見峰巒疊嶂,霧繞山梁;再近點,山石嵯峨,溝壑深深,竹林蔥郁,野花點點。我的腦海裏忽然泛起了東坡居士?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今天我能看清它的真面目嗎,哪怕捕捉點皮毛也可以,我想。

 車登山了,導遊提醒我們註意保持身體的平衡。這路,堪稱優質,柏油路面坦蕩如砥,只是山路彎彎,回環盤旋,忽左忽右,時上時下,就像壹根藏青色練帶纏繞在山間,我們隨著這根練帶飄逸起來,仿佛騰雲駕霧,又好似跳搖擺舞。多少個彎呀,沒有人刻意計算,但導遊向我們講到了壹代偉人毛澤東細數山彎的故事,這位政治家首次上廬山,用其火柴梗計算山彎的個數,於是就有了?躍上蔥蘢四百旋?的名詩佳句。偉人哪,總有其過人的精明細膩之處!

 壹個多小時後,我們的車終於登上了山頂,來到含鄱口。聽說含鄱口是看日出的好地方,可惜時至下午,我們無緣。不過登高遠眺,廬山秀美風光盡收眼底,?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廬山 北瀕壹瀉千裏的長江,南鄰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壹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遠處雲蒸霞蔚,近處滿目蒼翠,身邊涼風習習,眼前的景象令人精神為之壹振,它消除了旅途勞頓,洗卻了世俗煩惱,身心是那樣輕松我情不自禁的吟誦起毛澤東的詩來:?壹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蘢四百旋。冷眼向陽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雲橫九派浮黃河,浪下三吳起白眼煙。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園裏可耕田

 晚上,我們去看《廬山戀》,看這部給廬山插上翅膀的電影。郭凱敏和張瑜的微笑,純真清新。時隔幾十年,那種純真的感情還是能打動我們每個人的心,我的眼眶壹直濕潤著,看來美的東西無論時隔多久,都是芬芳撲鼻的。

 ?山寺桃花始盛開?

 第二天去花徑,感受她的美。花莖的美不僅在於她的名字,更重要的是與此關聯的人文景觀。花徑公園位於牯嶺街西南的如琴湖畔,它是壹處清幽雅致勝地。相傳白居易被貶任江州(九江)司馬時,於公元816年四月初到大林寺遊覽,夢中得桃花仙子點化,醒後步入桃林賞花詠詩。時值暮春,山下桃花雕零而此處卻桃花盛開,於是吟詩感懷:?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並手書?花徑?二字於石上,於是後人稱此地為?白司馬花徑?,並建造了?景白亭?。花徑公園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陳列室?,白居易石像立於湖畔。園中繁花似錦,碑碣林林,曲徑通幽。湖光山色,風景如畫。

 詩人吟詠過的勝境,自然讓人向往。花徑遊人如織,千人踏破花徑,卻少有人能真正找到花徑獨吟的興味。我只得漫步在白司馬當年走過的這條小路上,努力搜尋著詩中的意境。這花徑的花不少,可就是見不到桃花。也許是7月花期已過,但桃樹也沒見著;也許是當年花多眼亂,白老先生錯把這裏到處盛開的杜鵑花當作桃花了?但是不管怎樣,今天我們披著涼爽宜人的微風,沿著綠簇花叢的小路,吸著清新濕潤的空氣,走著沒有桃花的?花徑?,照樣享受著盎然的?春意?。更令人欣喜的是在這裏看到如琴湖,很好聽的名字,湖如琴,湖如名,而這把?琴?卻不再被彈奏,因為早已余韻在耳,似乎壹千年只需彈奏壹回,就可以流音不絕。

 我佇立在白司馬的石像前,撫摸著這位凝重沈思的詩聖,我的思緒也歡躍起來:桃花盛開是春天的標誌,但不是唯壹的標誌。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人生的春天也應該如此,也應該多姿多彩,無論年輕還是年長,只要保持樂觀、豁達、健康、向上的心態,讓心境永遠年輕,那麽,我們的人生之路不也是壹條充滿活力的花徑嗎?

 ?無限風光在險峰?

 小時候背誦毛澤東詩詞?天生壹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雖不解其意,但津津樂道,這次身臨其境,人與自然融合,則別有壹番感慨。

 仙人洞系自然風化天生的石洞。洞頂為參差如手指的巖石覆蓋,形似巨大的佛手,故又名?佛手巖?。洞中有清泉自洞頂石縫流出,名?壹淌泉?。泉下有池,圍以石欄。因泉水甘冽,千年不涸,被人稱為?洞天玉液?,也稱做?好運池?。泉邊?山高水滴千年不斷,石上清泉萬古長流?壹聯正是其寫照。仙人洞中央有座石雕純陽殿,內置呂洞賓塑像;洞右邊的?太上老君殿?則是道教始祖李聃的殿堂。據說這裏是呂洞賓成仙的地方,呂洞賓?曾拜潯陽(今九江)令?,戰亂中,由於四子皆亡,僅存夫婦二人,故改稱?呂?,夫婦在洞中修煉時相敬如賓,後人遂稱其為?呂洞賓?。

 我在?好運池?虔誠的洗了洗手,希望自己能時來運轉,然後由仙人洞左側拾級前行,只見兩旁松杉挺拔。前壹圓門外是懸崖,巖壁間有壹巨石淩空突起,形如蟾蜍,故名?蟾蜍石?。石隙縫中,壹勁松插石而生,名為?石松?。錦繡谷雲霧騰起,石松飄忽隱現,如臨仙境。石上刻有?縱覽雲飛?、?豁然貫通?等畫龍點睛之語。置身其間,恰似騰雲駕霧,好不愜意。

 沿著仙人洞北面的?仙路?前行,給人總的印象是壹個?險?字,懸崖上有諸多摩巖石刻,什麽?竹林寺?、?雲海?、?天在山中?、?同舟***濟?等。路邊貼近壑谷的壹處有?訪仙亭?、?遊仙石?,其中,?遊仙石?突兀外伸,丹崖懸空,立於此處不由得叫人心驚膽寒,但此處是縱覽錦繡谷全景、感受它無比壯闊的氣勢的最佳位置,正所謂?風光在極?!

 廬山的自然景觀不僅蘊涵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也繁衍著現代政治細胞。1959年夏天,李進(即江青)在仙人洞拍攝了壹張禦碑亭照片。照片上亂雲飛渡,松枝蒼勁,呈現出壹種特定的環境、背景和氣息。1961年,時值我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作為國家主要領導人的毛澤東,彼時彼地,不能排除某些憂憤和蒼涼悲壯的心緒,他在江青所攝的?廬山仙人洞?照片背後寫了壹首七絕,借以抒發自己的胸臆:?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壹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這裏,也留有另壹個政治家掀起上個世紀浩浩蕩蕩的風雲際會的印跡。?美廬別墅?是蔣介石夫婦的?夏都?,那滿墻攀援而生的淩霄花是宋美玲親手所種,屋邊郁郁蔥蔥的竹子則是蔣委員長壹時雅興大發所致。這裏是他們休養生息之所,更是另壹處政治舞臺,以至於他們上山和下山的日子亦成為當時山民們關心至極的話題。生靈塗碳之際,他們夫妻二人搭載軍艦或專機來到這與世無爭的假想地,過上壹段愜意的日子,或是下棋、或是遊山、或是品嘗美食,讓奢華去為她那絕無僅有的幽雅提供昂貴的養分,這壹份因養尊處優而被恣情滋潤的情趣仍被人們津津樂道,皆因男主人位高權重,而女主人又是那樣的美麗年輕、才華四射。

 其實,歷史文化也好,現代政治也罷,作為遊客和凡人的我們,無須談古論今;不過我們對?無限風光在險峰?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解讀:看山,也是在看人看世,看心看智,看胸看襟,看哲看理大智若愚,大道無痕!

 ?飛流直下三千尺?

 ?五老峰北磋峨巔,龍泉三疊來自天?詭譎雄奇;

 ?匡廬瀑布,首推三疊?景觀極致;

 ?未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攛掇誘惑

 這壹串串溢美之詞,就像壹串串催生劑,興奮著我們的神經,撩撥著我們的欲望。原本不在遊覽之列的三疊泉,最終成為我們重點遊賞的景點。

 去三疊泉是壹路下坡的,要壹直下到谷底,也就是要走壹千多個臺階走到形成瀑布的落差底端才能仰視這著名的三疊泉。沿著依山傍澗的石徑,我們時上時下,蜿蜿蜒蜒,匆匆向西而行。不過路還算平緩,但迎面遊泉而回的人們的粗大的喘息聲及坐石歇息的跡象警示著我們:?蜀道? 難,難於上青天!我猶豫了,因為身邊帶著個只有7歲的小灼灼。然而,孩子的執意和自己壹睹三疊泉的內趨力讓我不忍舍棄。小灼灼始終跑在前頭,最後把我們拋在了後面,我既欣喜又擔心,心中那個急呀沒法說。

 大約壹個小時,我們來到了山頂的育種場,果然,很陡的石階展現在眼前。那石階有4000多級,狹窄陡峭,彎彎曲曲,依山而築,從山頂直飄到山底,像是狠了心要讓我們墜落到谷底似的。我的腿已經開始發抖,看到與我們逆向而行的遊覽完畢返回來的遊客,他們基本上都保持著痛苦萬狀的表情,面紅耳赤,氣喘咻咻,我開始隱隱擔憂起回程來,但又不甘心打退堂鼓。我喘著粗氣小心翼翼的拖著雙腿往下走,汗涔涔膽戰戰。

 壹路跌跌撞撞總算到了目的地。我加快步伐,壹口氣下到屏風疊底,見到了我的小灼灼,他在那裏奔來跑去,沒有絲毫的倦意。我壹把攏住他,癱坐在石頭上,怡然自得地觀賞起瀑布來。果然名不虛傳!本是壹個瀑布,卻被嶙峋的石頭分為三級,那瀑寬百余米,依著山勢分為上、中、下三級,但又呵成壹氣,上級如飄雲拖練,中級如碎石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所以也稱?三疊泉?。我初看第壹眼的時候喜歡第三疊,細碎而有章法的直跌入潭中,似乎蓄積了前兩疊的所有能量,歡快而又嚴謹,壹心要以最佳姿態表演完這最後壹幕。但最後轉到谷底,再靠近壹些時,才發現所有華采都在第二疊,果真是?碎玉催冰?,大珠小珠,晶瑩剔透,洋洋灑灑,狂亂恣意,像撞擊之後的火花,頃刻迸發,想收都收不住。縱觀全瀑,它從高高的山頭淩空下瀉,宛如壹幅水簾懸掛長空,它拋珠濺玉,猶如萬斛明珠飛灑九天,又象百幅冰綃抖騰長空,景色蔚為壯觀。無怪乎,歷代許多遊客騷人為它寫下了不少贊美的詩篇。此時,不知是誰吟誦起元代著名書畫家趙子昂贊美三疊泉恬靜、美麗的小詩來:?飛泉如玉簾,直下數千尺,新月如簾鉤,遙遙掛碧空?;小灼灼也煞有介事的朗誦起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來:?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笑著誇獎道:?小李白作詩啦!可惜李白寫的並不是這裏的瀑布,他要是遊到這裏肯定會寫更美的詩句呢!?小家夥似懂非懂,腳丫玩起清澈的泉水來。

 要原路返回了,看著那望而生畏的?天梯?,我有點頭暈目眩,我能上去嗎?我沒有了信心。再看小灼灼,已蹦跳著攀爬起?天梯?來,似乎有壹股永遠使不完的勁。驀然,我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前進的動力,萌發了挑戰自我的毅力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我們終於成功了!

 旅遊靠體力、靠耐力、靠勇氣,才能欣賞到險峻的山川;人生靠努力、靠毅力、靠膽氣,才能登上成功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