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為什麽宇航員來到外天空,必須要身穿航天服呢?

為什麽宇航員來到外天空,必須要身穿航天服呢?

太空行走有危險嗎?它對航天員的健康和工作有影響嗎?回答是肯定的,這是因為太空是壹個高真空、微重力、強輻射、溫度變化非常劇烈的極端惡劣環境,人壹旦暴露在太空中,將面臨失壓、缺氧、高低溫和輻射損傷4大危險。所以,太空對人體來說是壹個致命的環境。航空員在進行太空行走時,要離開保護自己的座艙環境,進入這樣壹個惡劣的環境中,雖然無艙外航天服的保護,也是危機四伏,隨時可能發生危險。

可能成為壹顆“人體衛星”

航天員在太空飛行時,處於失重狀態,人比壹根羽毛還要輕,航天員在太空是飄來飄去的,無法像在地面壹樣行走,也無法控制自己移動的方向。在太空,航天員只要輕輕地用手推壹下艙壁,就會“飄”到很遠的地方。可以想象,如果不采用壹定的措施,航天員在進行艙外活動時,不知道要“飄”到什麽地方,可能永遠留在太空,成為壹顆真正的“人體衛星”。

在太空行走時也曾出現過這樣的險情。例如,在前蘇聯的“禮炮-6”空間站飛行期間,航天員羅曼年科身上與氣閘艙相連的安全系帶松開,眼看要發生危險,幸好被另壹名出艙航天員格列奇科及時抓住,以後兩人壹直用壹個臍帶系在壹起。如果沒有及時抓住,後果可想而知。

為了使航天員在太空行走時不會變成“人體衛星”,太空行走時采用了幾種辦法:壹種是用壹個繩索將航天員與航天器緊緊連在壹起,防止航天員在艙外活動時“漂”到外太空:第二種辦法是將航天員固定在空間站機械臂的頂端,由機械臂將它送到需要工作的地點,航天員固定在機械臂上進行艙外工作,

然後由機械臂將他送回;第三種方法是在空間站的外壁安裝了很多“扶手”,航天員在空間站外進行活動時,靠著這些“扶手”慢慢地移動到所需要工作的地點;第四種方法是航天員自己操縱裝在艙外航天服背後的“太空摩托”,到離載人航天器100米或更遠的地方活動。航天員在進行艙外活動時,常常幾種方法結合使用,保證航天員能夠順利歸來。

可能會得“輻射”病

太空輻射可以破壞人體的DNA,使人體機能逐漸衰弱、大腦受損、患白血病、增加癌癥的發病率。現在進行的地球軌道飛行,由於受地球磁場、大氣及航天器座艙的保護,航天員在太空中所受到的輻射劑量沒有超出規定的限值。但是,太空行走時,航天員所受的輻射劑量會比艙內高,如果這時再遇到太陽粒子爆發,將有可能出現輻射病。而且,到了21世紀,載人航天的任務轉向星際飛行,在飛往火星的途中,或在月球和火星基地上長期進行出艙活動時,地球磁場的屏蔽消失了。

這時,航天員所受的輻射總量將要超過在地球時的水平,宇宙射線對人體的危害作用變得突出了。因此,輻射已成為是否能夠長期飛行或星際飛行的主要因素之壹。

航天服和生命保障系統

航天員在進行太空行走時,航天服和生命保障系統是維持航天員生命和執行任務基本的條件,如果航天服和生命保障系統發生故障,就會影響到航天員的健康和工作,甚至危及到生命。在航天員出艙活動史上,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例如,美國“雙子星座”9號航天員吉恩·塞納航天服背部的外層被劃破,受太陽光照射,他的背部被曬傷,太陽光的熱還損壞了服裝的生命保障系統。

在艙外活動結束後返回飛船座艙時,他不得不在同伴斯塔夫的幫助下才進入座艙。“雙子星座-11”飛船的航天員戈登的服裝冷卻系統和熱交換器未能正常工作,使他工作6分鐘後,又熱又累,大汗淋漓,汗流進他的眼睛,不得不中止艙外活動。當他摸索著走回艙門時,還需要指令長的引導。

美國航天飛機在執行STS-65時,由於艙外航天服發生故障,航天員出艙活動被取消。所以航天員在出艙之前要壹次次地檢測它們的性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出艙活動。

航天員的生理功能

航天員在出艙活動前已經在失重環境下生活了壹段時間,失重可以引起航空員各種生理功能的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進行艙外活動,航天員處於高度的生理和心理緊張狀態,對航空員的健康是有影響的。通過幾十年的艙外活動,總結出航天員在艙外活動時生理系統的主要變化是:1)心率升高,有的航天員甚至達到160~180次/分。2)出現心電圖的異常變化,如出現期前收縮。3)呼吸明顯加快,航天員平時安靜狀態下的呼吸是6~12次/分,艙外活動時可達到36~43次/分,可以說是氣喘籲籲了。4)代謝率明顯增高,可增加10倍。5)感覺到過冷或過熱:當航天員在地球的陰影區工作時,常感到全身特別是下半身和手冷;當航天服溫控系統出現故障,又會感覺到過熱。

6)航天員工作能力下降,很容易出現疲勞,手、臂肌肉疼痛。由於上述原因,航天員的工作能力是下降的,常常感覺到很疲勞。例如,太空行走第壹人列昂諾夫在進行太空行走時精神和體力始終處於緊張狀態,尤其在返回時心率達到每分鐘190次,體內溫度也急劇升高。由於返回時出現了氣閘艙的艙門不能關閉的問題,使他回到飛船座艙時大汗淋漓,靴子裏積聚了3升汗水,體重減了5.4千克。美國“天空實驗室-4”航天員在出艙活動結束時報告說“又累又餓”。

太空行走與減壓病

妳知道為什麽太空行走會得減壓病嗎?這是因為航天員在太空行走時必須穿艙外航天服,為了使航天員穿上艙外航天服後可以靈活地工作,而不是膨脹得像氣球壹樣,艙外航天服內的壓力被設計得盡量低,明顯地低於航天器艙內的壓力。航天員在進行出艙活動時,如果突然從座艙中的高壓環境進入到航天服的低壓環境,人體組織和體液中的氮氣會出現過飽和,過飽和的氮氣超過壹定限度就會在組織和體液中形成氣泡,從而造成“減壓病”,使航天員皮膚出現瘙癢、冷熱感和蟻爬感,引起關節疼痛、胸部不適、咳嗽和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為了防止減壓病的出現,航天員在進入太空前要在氣閘艙中進行吸氧排氮,將體內的氮氣量降低到最小。因此,航天員艙外活動的時間無論長短,即使只有幾分鐘,都要花費1.5~2小時的預吸氧時間。由於采用了這個措施,到目前為止,在載人航天史中還沒有航天員發生過減壓病。但是,不能掉以輕心,在艙外活動時間長,還是有可能發生減壓病的。

綜上所述,太空行走確是壹件危險的事,但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