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求介紹中美關系正常化中的羅馬尼亞渠道

求介紹中美關系正常化中的羅馬尼亞渠道

羅馬尼亞渠道是中美緩和的“最初渠道”

尼克松早在1967年3月,以“前副總統"身份對羅馬尼亞作私人訪問時,與齊奧塞斯庫會談中就表達了想與北京實現關系正常化的意願。同年6月,羅馬尼亞部長會議主席毛雷爾在秘密訪華時,向周恩來“轉達他不久前訪美時總統約翰遜和參議院蓋伯賴特關手中美關系的談話"。嘲‘啵’但沒有得到積極回應,這是羅馬尼亞在中美之間第壹次比較正式的傳話,卻沒有成功。

早在1967年,毛澤東就註意到,當時準備競選總統的尼克松發表的那篇《越戰後的

亞洲》,認為尼克松如果上臺,美國有可能要改變對華政策,並作了相應準備。側‘嗍’毛

澤東憑其對國際局勢的敏感,對復雜形勢的分析,始終密切註視著國際風雲的變幻;因此,

當美國方面有所行動時,就引起了他的註意,特別是對尼克松的註意。根據毛澤東的指示,

《人民日報》全文刊登了尼克松1969年的就職演說,尼克松通過演說對中國發出的信息

在中國開始傳播。1969年3月,美國國務卿羅傑斯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談到美對華政策

時說:“中國人口眾多,有著極大的潛在力量和不斷發展的核能力?···我們繼續期待有朝

壹日我們能夠在進行有益的對話方面取得進展,我們將歡迎恢復我們同中國人民之間

的會談。壹這個講話後來被稱為是尼克松政府對中華人民***和國的“第壹項政策聲明"。“I

四10’中國收到這壹信號後,同年12月,毛澤東親自批準恢復中美大使級會談。美國駐波

蘭大使斯托塞爾和中國駐波蘭臨時代辦雷陽於1970年1月20日和2月20日,先後進行

了兩次重要會談:這是經歷了幾個月相互試探,雙方都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願意改善關系

的微妙情況下舉行的會晤。嘲‘哺D美國繼續作出緩和表示,1969年7月21日,美國國務

院宣布將從23日起放寬對美國公民來中國旅行的限制,允許六類公民(議員、記者、教員、

學者、科學家和醫生、紅十字會代表)到中國旅行,還允許在國外工作的美國人可以購買

壹百美元的中國貨物。

‘尼克松在壹次有關登上月球的討論中,有意離開正題,公開談到中國,他說:“我盼

望這壹時刻的到來,那時中國人民和俄國人民以及全世界的所有人民可以在壹起散步,在

壹起談話。加嗍但塒’當尼克松為1969年7-8月的出國旅行做準備時,中國問題壹直在他心

目中占了很大的位置。國務院的中國問題專家們也在說服他計劃中的羅馬尼亞之行必

須有壹個親中國入的姿態。嘲"瞞’尼克松也認識到“羅馬尼亞是通向中國之路靜阻1因此,

他想通過此次旅行開辟這條渠道。羅馬尼亞政府也歡迎這次訪問,並為此推遲了早已定期

的羅馬尼亞黨代會,而這次黨代會已邀請蘇聯領導參加,,沒有任何比這更能證明羅馬尼

亞對於單獨向華盛頓開放和對於總統訪問的重視了.

在訪問期間,尼克松在羅馬尼亞的國務委員會的大樓裏舉行的正式宴會上,向齊奧塞

斯庫祝酒時說:“貴國奉行著同所有國家進行交往和接觸的政策壹妳們積極謀求緩和國際.

.緊張局勢。我們也抱有同樣的目的。"洲伸四這是尼克松對中國發出的壹個微妙信息,暗

示美國也會像羅馬尼亞壹樣,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中國進行接觸和交往。尼克松接下去的

講話更證實了這壹點“我們尋求同所有國家的正常關系,不管其國內制度如何。任何國家

為了同我們尋求正常關系作出努力,我們也會作出相應的努力。"惻伸17”談到中國問題時,

尼克松直截了當的告訴齊奧塞斯庫:“我想在我的任期內,改善美國同中國的關系,能否

請您從中斡旋,向中國人傳達我的意願?壹“美國反對蘇聯提出的建立亞洲集體安全體系的計劃,在亞洲建立反對中國的小集團是錯誤的。美國的政策是同中國和蘇聯兩國都建立

良好的關系。’’嘲啦搦羅馬尼亞同中國建交多年,友好往來,彼此都十分了解。齊奧塞斯

庫說:“我對中國人民是比較了解的。中國人堅定自信,通情達理。所以我真誠地希望中

美關系出現新的轉機。我願意充當信使,我將向中國人轉達美國人的看法,並且將把中國

人的看法告訴美國。"嘲四2’羅馬尼亞渠道從此開通。

壹周後,即8月8日,羅傑斯在澳大利亞堪培拉的全國新聞俱樂部發表的講話,公開

談到了中國問題“大陸中國將在亞洲及太平洋事務中起重要作用我們盼望有壹天我們

能夠進行有益的對話,我們盼望緩和緊張局勢。我們歡迎重新同***產黨中國會談。我們不

久將采取另壹個步驟,看看是否能與北京恢復在華沙或任何可以接受的地點的對

話。”嘲”瓣m’羅傑斯的講話雖沒有引起新聞界的註意,但引起了中國的關註。

1969年9月7日,羅馬尼亞部長會議主席毛雷爾到河內參加胡誌明的葬禮途經北京時,

向周恩來介紹了尼克松最近訪羅的情況:尼克松明確地、無保留的表示願意尋求同中國關

系正常化的途徑。周恩來表示,關於中美關系,“關鍵就是臺灣問題和聯合國問題,他們

想解決,有渠道嘛,渠道就是華沙談判。這些問題總有壹天要解決,反正我們不欠他們的

債,是他們欠我們的債,霸占了我們的臺灣。可以看出,中國此時對於美國要

緩和美中關系的表示反應較冷淡,“原因無非是對美國的誠意和這種方式的效用都持懷疑

態度,中國仍傾向於使用華沙的中美大使級會談這個級別較低、但兩國可以直接對話的渠

道,這雖效率不高,卻便於由自己把握。同時,也許如基辛格所講,中國“可能擔

. 心即使像羅馬尼亞這樣壹個極力維護獨立的國家.,也可能受到蘇聯的滲透。糟嘲‘嘲’其實,

美國方面也有些顧慮,基辛格回到華盛頓後就召見了巴基斯坦大使阿迦·希拉利,想建立

巴基斯坦渠道。但美國在著手建立巴基斯坦渠道的同時j並沒有放棄使用羅馬尼亞渠道。

1969年11月19日,美國通過羅馬尼亞向中國轉交了美國著名作家自修德給周恩來的

壹封信,透露美國將重新考慮對華政策的立場,暗示美國將從臺灣撤軍,信中同時提出了

訪華的申請。美國駐羅馬尼亞大使米克特為此曾向羅馬尼亞政府求助。嘲‘嗍’1969年12

月17日,羅馬尼亞第壹副外長喬治·馬科維斯庫會見了基辛格,說明了中國對尼克松同

齊奧塞斯庫的談話的反應:中國人非常有禮貌地聽取了談話,表示有興趣同西方實行關系

正常化;但當前,沒有具體的信息轉達.基辛格對此作了分析:“人民***和國似乎說明了

兩點:它願意進行接觸,但是不壹定通過羅馬尼亞這個渠道。壹嘲‘’瓣塒’

美國也盡量不再通過羅馬尼亞向中國傳遞信息,在1970年前的9個月中,迄今所知

的美國唯壹壹次使用該渠道,是4月下旬基辛格通過羅馬尼亞人向中國傳話,要求凍結曼

斯菲爾德的簽證申請。忉四枷中國政府沒有同意曼斯菲爾德的簽證申請,說明中國已從羅

馬尼亞接到美國的“傳話"。

美國繼續作出友好姿態。1970年的10月初,尼克松向《時代》雜誌發表了壹段“寓

意很深"的談話“如果說我在死以前有什麽事情想做的話,那就是到中國去。如果我去不

了,我要我的孩子們去。

1970年10月26日,尼克松對來訪的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祝酒詞中指出“有這樣

的時刻,壹個國家的領導人找不到合適的渠道同另壹個國家的領導人進行聯系。然而,正

如今天早些時候我對總統閣下說的,他所處的地位是獨壹無二的。他領導的政府既同美國

保持良好的關系,又同蘇聯保持良好的關系,也同中華人民***和國保持良好的關系,這是

世界上罕見的。"這是美國總統第壹次有意地用正式名稱稱呼中國,“這是壹個意味

深長的外交信號。"洲四n美國學者認為“在這種敏感的外交語言中,它用壹定的方式表

達了對北京政府存在的承認。立即引起北京最高層的註意。壹刪例鯽尼克松請齊奧塞

斯庫傳話給中國領導人,並聲明“臺灣不是壹個國際問題,而是壹個國內問題,要由中國

人自己來解決,最好用和平方式解決。

為了確保齊奧塞斯庫領會了這壹信息,第二天,基辛格又壹再用同樣的語言向他談了

尼克松所談過的事“我們很願意與中華人民***和國建立政治和外交關系。我們之間不存在

任何長期的利益沖突。我們準備建立不受任何外部壓力和權威影響的通向中華人民***和國

的渠道。如果中華人民***和國的領導人想通過妳們轉告我們什麽事情,或妳們的大使給我

們傳遞信息i我可以保證,這樣的傳話將不會被白宮以外的人得知。壹齊奧塞斯庫表示“我

們將把這次談話轉告中國領導人,如果有什麽要傳遞的消息,我們將像以往壹樣轉告妳

們。11月21日,羅馬尼亞部長會議副主席勒杜列斯庫向周恩來轉達了尼克松和羅

傑斯對尋求同中國關系正常化的解決辦法的關切,以及尼克松再次表示美方願同中國領導

人就改善美中關系進行談判的願望。對此,周恩來重申“中國政府對臺灣問題的壹貫立場,

提出,如果美方真有解決這壹關鍵問題的願望和辦法,中國政府歡迎尼克松的特使或尼克

松本人來北京商談。州枷州幅’在得到勒杜列斯庫的報告後,齊奧塞斯庫立即把駐美大使科博

格丹緊急而秘密的召回布加勒斯特,告訴他北京談話的情況;讓他把信息帶給基辛格,基

辛格對周恩來關於尼克松既可到布加勒斯特,到貝爾格萊德去,所以也可以到北京的說法,

評價為靠壹個全新的驚人的提法。·壹?他的這個提法消除了壹切顧慮壹。並於1971

年1月29日給予答復;3月22日,羅馬尼亞副總統格奧爾基·勒杜列斯庫會見周恩來後,

轉告美國人,周恩來對於開始同美國對話越來越發生興趣。4月6日,中國邀請美

國乒乓球隊訪華,即聞名於世的“乒乓外交",美國國務院對此發表聲明說,這是壹個“良

好的發展’’,並表示“將以歡迎態度看待中國體育隊進行任何對應性的訪問。州111四埔’在中

美雙方***同努力下,中美關系解凍的進程進入新階段,3個月後,基辛格秘密飛往北京,

開始了他的“波羅行動’’。

羅馬尼亞渠道承擔了中美之間最初的信息傳遞,作用雖不如巴基斯坦,巴黎渠道大,

卻是個良好的開端,它使中美兩國摸索到了壹種不符合常規的交往方式,協助巴基斯坦渠

道出色地完成了中美關系解凍的最初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