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為什麽有兩段?
因為《富春山居圖》曾被火燒過,壹分為二。前段畫幅雖小,但比較完整,所以被後人命名為“剩山圖”,而後段畫幅較長,但損壞嚴重,修補較多,所以被稱為“無用師卷”。
吳洪裕臨死之際,要燒《富春山居圖》和《千字文》,給自己殉葬。吳死後,家人先燒了《千字文》,次日再燒《富春山居圖》。就在國寶即將付之壹炬的危急時刻,吳洪裕的侄子吳靜庵忽然竄出來,楞是把畫搶救出來。
擴展資料:
《富春山居圖》從構思、動筆到繪制完成大約用了七年時間。為了畫好這幅畫,他終日不辭辛勞,奔波於富春江兩岸,觀察煙雲變幻之奇,領略江山釣灘之勝,並身帶紙筆,遇到好景,隨時寫生,富春江邊的許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跡。
深入的觀察,真切的體驗,豐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圖》的創作有了紮實的生活基礎,加上他晚年那爐火純青的筆墨技法,因此落筆從容。
富春山居圖,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幹濕並用,極富於變化。富春山居圖所畫內容約80%在桐廬境內富春江的景色,20%為富陽的景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