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子各不同。龍的九個兒子分別叫什麽?
1、老大:囚牛
龍的第壹個孩子叫做囚牛。據傳說記載囚牛喜歡音樂,所以後來得人們就將蹲立的囚牛放在琴頭。
2、老二:睚眥(yá zì)
龍的第二個孩子叫做睚眥。據傳說睚眥嗜殺喜鬥,所以人們將睚眥的形象雕鏤於刀環、劍柄等武器上面。
3、老三:嘲風
龍的第三個孩子叫做嘲風。傳說嘲風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經常出入壹些危險的地方。
4、老四:蒲牢(pú láo)
龍的第四個孩子叫做蒲牢。傳說蒲牢生性好叫、愛吼,後來人們根據它好吼叫的特點將它放在了鐘鈕上。
5、老五:狻猊(suān ní)
龍的第五個孩子叫做狻猊。傳說狻猊形如獅,喜煙好坐,倚立於香爐足上,隨之吞煙吐霧。
6、老六:霸下,又稱赑屃(bì xì)
龍的第六個孩子叫做霸下。傳說霸下樣子似龜,喜歡負重,霸下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征。
7、老七:狴犴(bì àn)
龍的第七個孩子叫做狴犴。據傳說狴犴形似虎,有威力,生平好訟,常見於古代牢門之上,用來震懾囚犯。
8、老八:負屃(fù xì)
龍的第八個孩子叫做負屃。傳說它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石碑兩邊的文龍是其遺像。在中國古代,霸下背上背著的碑上面經常就有負屃的存在。
9、老九:螭吻(chī wěn)
龍的第九個孩子叫做螭吻。傳說它是龍和魚的結合體,螭吻也是天性好張望,常站立於建築物屋脊,作張口吞脊狀,是宅院守護,驅邪納福,安居樂業的神獸。
擴展資料
龍的產生背景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裏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釋自身來源,對自然界充滿幻想、憧憬乃至畏懼,崇拜各種比人類更強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這就是圖騰和鬼神產生的社會基礎。
龍圖騰形成的時間,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時代。史書記載,華夏始祖伏羲曾在黃河壹帶目睹了壹只龍首馬身的異獸,有感而發,於是發明了八卦,並且從此以龍作為部落標記,號稱龍師。
伏羲部落中的官員,均以龍命名,有昊英潛龍氏、大庭居龍氏、渾沌降龍氏、陰康土龍氏、栗陸水龍氏,整個伏羲部落就是壹個龍氏的國度。
龍的歷史起源
蘇州大學徐山考釋了甲骨文“龍”字,認為:龍,其甲骨文字形和“電、雷”兩字比較,龍字可視為“電、雷”的變形。龍字保留了閃電的彎曲狀,又將表示雷聲的符號“口”狀移至彎曲處的終端,表示龍的口部。龍字中的口開口朝下,表示雨從龍口中傾瀉而下。
龍觀念的產生,是原始先民對產生雷電的原因的壹種生物化解釋。在“龍”字的異體中,字形是在龍的形體上方加上“辛”。辛,甲骨文字形為斧劈樹木狀,從這個意義中又引申出刑具。在“龍”字中,“辛”位於龍形的上方,從辛的語義和造字的上下結構中可以看出,這個“龍”字反映了原始先民對龍(雷神)的恐懼而又企圖征服、控制它的心理狀態。
《集韻》在“龍”字下收錄了“竜”這個異體字。該字的上方和“龍”字左上方壹樣,即甲骨文“辛”的隸定形式。“竜”的形義正是對雷電的征服狀。此字形有力地證實了龍的原型是雷電。從龍字的發音上看,“lóng”正是記錄了雷的隆隆之聲。
百度百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