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為什麽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戰術上的成功,戰略上的失誤?

為什麽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戰術上的成功,戰略上的失誤?

二戰後期,日本準備南下進攻東南亞了。美國和日本的矛盾日益加劇,於是在1941年12月7日,日軍成功實施了珍珠港突襲。從戰術上講基本上是成功的,雖說炸沈了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4艘戰列艦和2艘驅逐艦,炸毀了188架飛機;此外,受損的建築、船只和飛機則更多。但太平洋艦隊的航母損失不大。可這卻是徹頭徹尾的戰略上的失誤。第壹個方面讓自己陷入多線作戰,兵力分散。第二個方面是著急忙慌的把美國拉下水,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對手。

戰術是具體到壹場戰役、壹場戰鬥如何打贏的問題,而戰略要將包括戰術、國力、動員能力、外交、經濟等在內的所有因素通盤考慮。如果戰略失誤,那麽戰術上的壹場勝利,不能最終改變什麽。

從這個角度看,偷襲珍珠港就是典型的戰術的壹次勝利,而由於戰略上的失誤最終輸掉了戰爭的典型。

從戰術上講,偷襲珍珠港,讓日本在極少代價下給予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以毀滅性的打擊。時間僅僅兩個小時左右,令美國戰死了2403人,還有1178人受傷。壹***重創和擊沈了8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8艘輔助性船只,合計***30萬噸,基本上癱瘓了太平洋艦隊的作戰能力。被徹底摧毀188架飛機(有92架屬於海軍戰機,96架屬於陸軍航空軍機)。另外是珍珠港基地的破壞,更是被炸的滿目瘡痍。

可是日本的損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僅僅損失29架飛機、壹艘伊級潛艇和4艘袖珍潛艇;陣亡飛行人員55人,潛艇人員9人。

兩下壹對比,這就是壹場壹邊倒的戰役。但這也只能是基本上成功,因為日本人的目的並不僅僅是這個,日本人是要摧毀太平洋艦隊的航母,可惜沒有成功,美國航母根本不在港內。而且可能由於對手是美國,日本比較緊張,攻擊前還在調整作戰方案,毫無目標壹通亂炸。作戰前準備不足,轟炸時間為周日早上,美軍十有八九的人都不在船艙裏。更關鍵的是沒有炸掉珍珠港5英裏以外山上的油料。

這已經很不錯了,因為就這也讓日本人在之後的半年內在東南亞橫沖直撞,放心了不少。如果徹底摧毀了太平洋艦隊,恐怕美國加入進來的時間會更晚。

可是,從戰略上講,對日本來說是壹個徹底的災難。

第壹個方面,讓自己陷入多線作戰。本身日本就已經陷入了中國戰場的泥潭不能自拔了,大量的關東軍在東北與蘇聯對峙。日本維持下去都很難,可是日本竟然擴大了戰爭規模,將戰火燃燒到了東南亞地區。

第二個方面,日本把美國拉了進來,這無異於給自己增添了巨大的煩惱,日本上下也知道對付美國是沒有勝算的,可卻偏偏要與美國為敵。

當然了,日本人之所以轟炸珍珠港,主要是為了進攻東南亞,獲取戰略資源。這個道理誰都知道,可我們也知道,這只是陸軍在與海軍的爭奪中失敗了而已,使得海軍勢力擡頭,左右了這壹切。其實就算占領了東南亞,有美國和英國在,日本能夠輕松的獲取這些資源?所以從另壹個角度看,日本在那個時候早已在軍國主義的狂熱下迷失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