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全面分析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全面分析!
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方向。經過前幾年的緩慢
啟動,新車型源源不斷進入市場,以及各國政府對電動汽車的扶
助政策和激勵措施也大力促進了電動汽車的銷售,2015年銷量
驟增至54.9萬輛。在全球電動汽車發展較好的主要國家中,中
國進步最大,2015年超過美國位居全球第壹,挪威、英國、日
本、法國、德國位列其後。
中國新能源汽車推廣工作已經發展至第三個階段,2009-2012
年為第壹階段,國家啟動“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
廣工程,選取25個城市進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試點,通過給予
購車補貼等形式推進新能源汽車購買和使用,該階段處於產業醞
釀期。
2013-2015年為第二階段,財政部等四部委於2013年9月聯合
發布了《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確立
39個城市(群)總***88個城市為示範城市,總計推廣目標擴大
到33萬輛。國際上把“1%”看成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的壹個拐
點,壹旦突破1%的比例,新能源汽車將迎來快速增長的新階段。
這個突破點在2015年11月實現,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占整個汽
車市場累計產量的1.26%。
2016-2020年為新能源汽車推廣第三階段,規劃2020年新能源
汽車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該階段中央補貼範圍擴大至全國。
從十三五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由起步階段進入加速階段。
整體來看,目前驅動新能源汽車發展主要依賴於政策紅利。2014
~2015年,中央密集出臺了壹系列新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地
方政府也陸續出臺了相應的配套支持政策。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
支持政策開始由示範城市範圍內的車輛購置補貼政策為主,擴展
為包括全國範圍內的車輛購置稅減免、政府及公***機構采購、扶
持性電價、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等全方位立體化政策扶持體系,
對於穩定企業政策預期和穩定市場信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根據工信部數據統計,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37.9萬輛,同
比增長4倍。新能源乘用車生產20.64萬輛。其中,純電動乘用車
生產14.28萬輛,同比增長2.78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來用車生產
6.36萬輛,同比增長2.8倍。
盡管新能源乘用車在2015年實現了高速增長,但純電動商用車的
增長更為迅猛,不僅電動物流車快速崛起,再加上2016年國家政
策對中巴車(6-8米)補貼的調整,從每輛補貼30萬的標準調整為
按照單位載質量能耗進行補貼,力度下降導致車企加緊2015年大
幅提升產銷量。因此在產量分布上拉低了新能源乘用車份額,
2015年新能源乘用車產量占比為55%,低於2014年的65%。
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分析:2015年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增長年
全年純電動乘用車產量突破14萬輛,達到歷史最高值。2014、
2015連續兩年同比增長近3倍。
2015年全年純電動乘用車14.28萬輛的產量略低於純電動商用車
的14.8萬輛,占比38%。累計來看,2013-2015年純電動乘用
車生產19.01萬輛,占總量48.1萬輛的40%。
2013至2015年純電動乘用車占比分別為53%、45%、38%,占
比逐漸走低。動態來看,2015年純電動乘用車同比增長速度(3倍
)落後於新能源汽車整體增長速度(4倍)。
從月度產量走勢來看,前11月純電動乘用車產量走勢基本與總產量
走勢基本保持壹致。從8月開始,連續4月呈現高速增長趨勢,繼9
月產量超過去年最高月度產量最高值(1.2萬輛),在10、11月連
續兩個月,純電動乘用車不斷刷新月度產量紀錄。11月純電動乘用
車產量達3萬輛,同比增長7倍。而在12月純電動乘用車產量下滑至
2.57萬輛,減產近5000輛。
插電式混動乘用車2015年增速遠落後於2014年22倍的同比增速,
主要因為2013年產量基數較小,2014年實現跨越式增長。2015
年新上市的車型僅有比亞迪唐、華晨寶馬530Le、沃爾沃S60l插
電式3款,所有在售的插電式乘用車僅6款,但仍實現了同比三倍的
高速增長。
2013-2015年,39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區域)累計推廣應
用新能源汽車總量達到38.3萬輛,超出33萬輛的推廣目標。但從
分布情況來看,只有43.6%的城市完成上報目標。現階段新能源汽
車推廣的主要市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壹二線城市,這些城市面
臨節能減排的壓力更大,新能源汽車配套政策落地快,在財政補貼、
牌照資源等方面的優惠力度大。
從分布車型來看,2013年至2015年10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推
廣139396輛,占總推廣量68%。其中,純電動乘用車推廣9162
7輛,占比45%,插電式乘用車推廣47769輛,占比23%。
從推廣領域來看,私人領域累計推廣91792輛,占總量45%,公***
領域推廣113409輛,占55%。私人領域、租賃用車、出租車、公
務車四個領域主要應用的車型為乘用車,結合推廣車型分布數量來
看,這四個領域的推廣量與新能源乘用車推廣量相吻合,可以分析
得出:新能源乘用車在私人領域占比最大,約為66%,其次是租賃
用車領域,約占23%。出租車占比約5%,公務車占比約6%。
根據2015年產量,列出前十家車企排行如下,前六名排位與2014
年保持壹致。比亞迪以5.89萬輛排名第壹,連續兩年占據冠軍位置。
此外吉利、眾泰(湖南江南)、北汽、上汽、江淮、奇瑞壹直是產
銷排名靠前的企業。2015年新增進入前10榜的企業有江鈴和力帆,
主要通過小型、低價電動汽車的投放快速打開市場。
細分車型技術路線來看,在純電動汽車領域,2015年吉利以5.01
萬輛產量位居榜首,遠領先第二名眾泰(湖南江南)的2.6萬輛。
北汽新能源以1.74萬輛排名第三,比亞迪1.1萬輛排名第五,江淮
以1.02萬輛排名第五。
中國市場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並不多,截至2015年底僅有五個
品牌6款車型在售。其中,比亞迪以4.78萬輛占據最大份額,繼
2014年比亞迪秦上市引發市場追捧後,2015年6月推出的插電式
車型唐也獲得了不俗的成績。
據統計,2015年所有在產的新能源乘用車壹***有66款,從車型級
別分布來看,A級車數量最多,以19款產品占比達32%,緊接著是
A00級電動車,***17款產品。
整體來看,A00級、A0級、A級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中占據主體地
位,***38款車型,數量占比84%,2015年生產13.84萬輛,產量
占比達85%。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在車型上具有小型化、緊湊的特點,
B級、C級等其他車型還不夠豐富,產量占比也較低。
純電動車型的小型化趨勢更加突出,A00級、A0級新能源乘用車全
部采用純電動技術路線。純電動B級、C級以上的車型很少,產量占
比僅5%。大型豪華純電動汽車需要裝載的電池更多,耗電量較大,
對技術性能、品質等方面要求更高。相比之下,小型電動汽車更容易
形成產業優勢。
目前在產的插電式乘用車都是從A級車起步,車型雖然不多,但從轎
車到SUV、中高端都有覆蓋。接近燃油車的便利性使得插電式乘用車
更容易發展出豐富車型規格。
現階段(2013-2015年)新能源乘用車根據純電動續航裏程R(工
況法)進行補貼,其中純電動乘用車補貼分為三類標準,按這三檔續
航裏程範圍對目前在產的純電動乘用車進行分類。(部分車型有多個
動力版本,分別按不同的續航裏程列入分類統計,工況續航裏程參照
新能源汽車免購置稅目錄數值。)
80≤R<150km續航的康迪K10、康迪K11、知豆H1主要作為租賃
車型投放,產量占該區間96.5%,對私銷售的力帆330EV、榮威
E50所占比例很小,續航低於150km的電動汽車在私人市場的份額
很小,較難覆蓋用戶出行需求。
康迪K系列、知豆系列都推出了面向私人市場更高續航裏程的車型,
並且從2016年起,純電動乘用車補貼標準對續航裏程的要求提高至
100km及以上,受補貼調整影響,上述三款續航約80km的車型都
將不再生產。力帆330EV還有壹款續航裏程為160km的版本,作為
主推車型版本,產量達3305輛。上汽榮威E50將於2016年推出升級
款,續航裏程達到170km,目前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升級款。由此
來看,80≤R<150km區間的車型越來越少,主銷純電動乘用車的
續航裏程都將從150km起步。
150≤R<250km區間的純電動車型最多,***31款,累計生產11.4
萬輛,占比80.1%。由於本區間內補貼從150km起,60%以上的車
型都照此限度設計續航能力。
目前國產電動乘用車中,續航裏程最長的是比亞迪E6400型,達400
km,老款e6續航裏程也能到達322km。2015年之前,續航裏程超
過250km的車型非常少。隨著電池技術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車企
推出長續航裏程的車型,包括北汽EU260、吉利帝豪EV等,並且補
貼後的價格做到15萬元以內,性價比較高。
總結與展望:全球範圍來看,2015年電動汽車在發展路上遇到了
壹定的阻力,例如油價下跌帶來影響,但對電動汽車發展總體影響
不大。在2016年,盡管油價低迷,但歐洲對汽油苛以重稅,這意味
著油價暴跌對汽油車成本的下行影響有限。行駛裏程增加、電池價
格降低以及稅收和其他優惠政策,加上大眾對電動汽車更加熟悉,
都將繼續推動電動汽車銷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