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級是什麽意思
鄉中國最低壹級政權單位,縣以下的農村行政區域。中華人民***和國建立之初曾設鄉政權。
截止到2019年12月,全國***有38734個鄉級區劃,包括8516個街道、20975個鎮、8122個鄉、966個民族鄉、153個蘇木、1個民族蘇木、1個縣轄區。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行政機構。壹頭連著城市,壹頭連著農村,在農村乃至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它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紐帶。
幾千年來,我國鄉鎮設置不斷演變。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我國行政機構改革的需要,鄉鎮機構進行多次重大改革。
“鄉制”始建於西周,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鄉鎮作為國家設置的壹種地方行政建制,從理論上講,應具有以下特征:保持行政地域的完整性、人口規模的適度性、管理層級的有序性、機構設置的合理性、職能定位的科學性、組織制度的規範性、政權名稱的固定性。
“鄉鎮建制”經歷了“鄉官制”、“職役制”、“自治制”等多次變革。“鄉官制”:就是鄉治為官治,鄉官是官。據史載,西周初年,大小國家和部落多至數百個,周王朝為了加強對鄉裏社會管理與控制,開始建立“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