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關於馬的別稱

關於馬的別稱

馬的別稱:

壹、飛黃、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如“飛黃”,就是馬,如果在講馬的成語中用上“飛黃騰達”那肯定是不錯的。飛黃是傳說中周穆王巡視天下所乘坐的八駿之壹。

出處:在《穆天子傳》中,天子之駿卻是以下八種: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和綠耳。明代徐渭《贈陳君》詩雲:“王良禦八駿,技絕物有神”,可見這八個名字都可以指代馬。

二、絕地、翻羽、奔宵、越影、逾輝、超光、騰霧、挾翼。

出處:周穆王八駿又有另壹說 ,《拾遺記》:壹名 絕地,足不踐土。二名 翻羽,行越飛禽。三名 奔宵,野行萬裏。四名 越影,逐日而行。五名 逾輝,毛色炳耀。六名 超光,壹形十影。七名 騰霧,乘雲而奔。八名 挾翼,身有肉翅。

三、追風、白兔、躡景、奔電、飛翮、銅爵、晨鳧:秦始皇也有七匹名馬,壹曰追風,二曰白兔,三曰躡景,四曰奔電,五曰飛翮,六曰銅爵,七曰晨鳧。這七個名字也是馬的代稱。?

出處:秦始皇七匹名馬 《古今註》:壹曰追風,二曰白兔,三曰躡景,四曰追電,五曰飛翩,六曰銅爵,七曰晨鳧。

四、浮雲、赤電、絕君、逸驃、紫燕騮、綠螭驄、龍子、麟駒、絕塵、九逸:是漢文帝的馬。

出處:據《西京雜記》:“漢文帝有良馬九匹……壹名浮雲,壹名赤電,壹名絕君,壹名逸驃,壹名紫燕騮,壹名綠螭驄,壹名龍子,壹名麟駒,壹名絕塵,號為九逸。”這九個名字也都代稱馬。

《西京雜記》:漢文帝自代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駿足也。名曰浮雲、赤電、絕群、逸群、紫燕騮、祿螭驄、龍子、嶙駒、絕塵,號九逸。有來宣能禦。

五、赤兔、玉追、玉花驄、玉逍遙、八百哥、雪面娘、銜蟬奴:

出處:《曹操傳》:呂布有駿馬名赤兔,常騎乘之。時人為之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張飛的馬名“玉追”;唐玄宗有馬名“玉花驄”;宋仁宗有馬名“玉逍遙”;唐魏王李繼岌的愛馬有“八百哥”“雪面娘”“銜蟬奴”等。

擴展資料:

馬的起源

早在人類社會還沒有形成以前,馬就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正如人類的起源有壹個進化發展階段壹樣,馬也有壹個進化和發展的過程。

古生物學研究成果表明,馬起源於北美洲。地質學將6700萬年前到現在稱為地質年代的新生代,新生代又分為七個世,依次為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

根據現有的化石材料分析,馬的遠祖――始新馬,早在地質年代新生代的始新世就已經存在了,距今約5000萬年。始新馬的大小同現在的狐貍差不多,短頸,無鬃,背部隆起似駝,身高壹尺左右,足有五趾,主要生活在原始森林中,其外形、體態特征都與現代馬相去甚遠。

隨著地球氣候的不斷變冷和森林的退化,始新馬為適應環境不斷進化發展,至漸新世,體態發生了壹些變化,身高有所增加,腳趾變為四趾,能適應森林和草原兩種生活環境。漸新馬又進化為中新馬,這時的馬身高已有兩尺多,足有三趾,所以又叫三趾馬。

中新世,北美地區森林逐漸消失,變成壹望無際的大草原,三趾馬就是生活在北美草原並且從這裏走向世界。世界上許多地方都發現有三趾馬的化石。三趾馬又進化為上新馬,上新馬四肢發達,身軀高大,背部平直,頸部變長,足有兩趾,對草原生活更加適應。

在距今約200萬年前,上新馬進化為草原野馬。草原野馬腳趾為壹個大單壹足趾,其身高、體態已基本接近現代馬。草原野馬的活動範圍更廣,足跡遍布北美、歐洲、亞洲。家馬就是由草原野馬馴化而來的。這是有關馬的起源與進化的壹般認識,也是國外學者所普遍認同的觀點。

關於馬的起源與進化,國外學者主要是根據不同地質年代地層中發現的許多化石進行研究而得出的結論,有的還繪制出了馬的進化譜系,以此來表明始祖馬從5000萬年前到原始人類社會時代最終變成馬種的系統發生經過,其研究成果無疑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但國外學者在研究馬的起源與進化問題時很少顧及到中國境內的馬化石情況。壹些中國學者試圖證明,中國也是世界馬種的發源地之壹,中國馬種的起源並不晚於歐美。

百度百科-飛黃騰達

百度百科-馬

百度百科-西京雜記

百度百科-穆天子傳

百度百科-古今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