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省》教案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省》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註教案欄目。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省》教案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能運用地圖說出臺灣的範圍、位置、地形、河流、氣候以及人口和城市等基本概況;
②在了解臺灣優越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的基礎上,認識理解臺灣的各種美稱;
③了解臺灣經濟發展的歷程和特點,理解其外向型經濟。
過程與方法:
①運用地圖等資料分析臺灣的自然地理特征,進而認知臺灣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理解臺灣?美麗富饒?的緣由;
②利用教材的?活動?這壹板塊,展開分析,認識臺灣經濟發展的三個階段,理解其?外向型?經濟特色。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感受臺灣是我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壹部分,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②了解臺灣與本地的緊密經濟聯系,增生對臺灣、臺胞的親近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臺灣的自然環境特征和經濟發展特色。
教學難點:臺灣如何利用自身優勢發展外向型經濟。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預備鈴響、播放音樂:《阿裏山的姑娘》。
正式鈴響,開始?熱身運動?:根據提供的信息,聯想到中國的哪個省區?
①古都、沙塵暴、中關村
②毗鄰廣東、人多地狹、博彩旅遊業
③金融業、京九鐵路線、紫荊花
④媽祖廟、地震、島嶼
點擊呈現本課三大板塊:?導學目標知識框架本課總結?。
新授:
壹、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1、臺灣與祖國大陸有著緊密的聯系
①地緣關系:
②血緣關系:
補述:在臺灣的少數民族居民中,人口最多的是哪個族?
高山族約占臺灣人口的2%。
展示圖片:高山族的服飾、著名藝人
③歷史淵源:
④文化淵源:例,兩地居民都尊奉媽祖,都註重中國的傳統節日等。
展示:余光中《鄉愁》
簡介:余光中,臺灣詩人,祖籍福建。
過渡:應該說,實現臺灣和祖國大陸的統壹,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同願望。下面,就讓我們壹起走進臺灣。
2、臺灣省的範圍
閃現三大塊圖標
呈現、驗證:★包括臺灣島(中國面積最大的島嶼)、澎湖列島、釣魚島等 80多個島嶼;★面積約3.6萬K㎡。
3、臺灣的位置
(1)海陸位置
閃現四塊圖標
呈現、驗證:★北臨東海、南臨南海、東臨太平洋、西臨臺灣海峽;★與福建省隔海相望。
(2)相對位置
設問:臺灣島與內地的直線距離是多少?例如,基隆?福州、高雄?廈門的實地直線距離?
講述:上海到南京的直線距離約為300km
(3)緯度位置
展圖:北回歸線標誌塔
地形
①展示:?臺灣省地形圖臺灣島地形剖面圖(沿北回歸線附近)?
驗證、補述:
★ 西部:以平原為主,有丘陵
中、東部:山地
★臺灣島是壹個高山島,山地約占其面積的2/3。其多條山脈縱列南北,總稱?臺灣山脈?,自東向西依次是海岸山脈、中央山脈、玉山、阿裏山等。玉山是臺灣海拔最高點,海拔約3952米。
②補述:臺灣多火山、地震。
展出圖文:臺灣近年的火山爆發、地震
展圖:?世界六大板塊分布圖?
③臺灣島地勢特點(若從東西向考慮)?
過渡:其河流流向?
5、河流
①講授:根據臺灣島的地勢地形特點,其河流是從中部向四周流。
②講授:其河流短而且急,水流量大, 水能豐富。
③講授:主要河流:日月潭(臺灣最大湖泊)、濁水溪(最長的河流)。
6、氣候類型及特點
①展出:?臺灣島氣溫和降水分布圖?
解說:臺灣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 2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氣溫在 20?C 以上。
②設問:臺灣島東、西部的降水量差異,及原因
③設問:中國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哪?
④展出:?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
設問:臺灣的氣候類型是什麽?特點是什麽?
強調:其***性溫暖濕潤。
⑤展圖、設問:臺灣多發什麽氣象災害?
講授:夏秋多臺風和暴雨。
人口
①講授:臺灣省人口約 2300多萬,(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數約2400多萬)
②展出:?臺灣島人口分布圖?
設問:其人口分布特點?
③追問:分布不均的原因?
強調:臺灣島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靠近
西部海岸的狹長的平原地帶。
8、城市
展出:臺北、高雄、基隆、新竹、臺南等主要城市及發展重心。
過渡:臺灣島被稱為美麗富饒的寶島,是很多人熱衷的旅遊點,妳知道它的?美麗?與?富饒?體現在哪嗎?
二、美麗富饒的寶島
1、展出:臺灣的多處美景
2、追問:為何說臺灣是?富饒的寶島
①辨別真假:哪些是臺灣的美稱?
②展出表格:解釋美稱的含義、得名的原因?
③展出圖文:補充有關各個美稱的資料
④補述:臺灣島還有著豐富的礦產、水產等資源等,有興趣可以在課後自己去查閱相關資料。
過渡:我們剛認識到臺灣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這壹特點對臺灣的經濟發展也曾發揮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三、臺灣的經濟發展
1、①臺灣經濟發展的歷程
小結:a、出口貿易壹直是臺灣重要的經濟命脈,臺灣以?外向型經濟?為主。(解釋?外向型經濟?)
b、50年代,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為主;60-90年代,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90年代以來,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②臺灣經濟發展各階段的特點
展出解釋:初級、高附加值、普通工業產品,勞動、技術、原料密集型產業。
2、臺灣經濟發展的特點
3、臺灣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條件
4、①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緊密經濟聯系
展出補充資料
②臺灣與我們昆山的經濟聯系
展出補充資料
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省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地圖能夠準確指出臺灣省的位置和範圍,以及臺灣島、澎湖列島、釣魚島的分布。
2、使學生了解臺灣省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物產,學會分析農產品和氣候、地形的關系,培養學生區域地理分析能力。
3、使學生了解臺灣省的經濟特點。
4、通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臺灣省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壹部分,增強臺灣與祖國大陸早日統壹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
臺灣省的位置和範圍,以及臺灣島、澎湖列島、釣魚島的分布。
認識到臺灣省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壹、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
課件展示 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歌《鄉愁》,用詩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臺灣省。
體會詩歌的 情感、意境,體會詩中臺灣與祖國的骨肉之情。
調動多種感官;創設詩意情境;激發同學們熱愛祖國的感情,激發同學們學習本課的熱情,揭示本節課題。
2、讀圖,歸納主要信息
課件出示 臺灣在地球上位置圖、臺灣地形圖,引導學生讀圖,找出圖中信息,看看臺灣省的位置、範圍以及與大陸哪個省最近,讀圖歸納出臺灣地形、氣候等特征。
使學生加深對地圖的閱讀以及歸納能力,在學習中明確方向。培養讀圖以及歸納地理事物能力。
3、案例活動教學
學生分組討論課堂活動,利用比例尺計算臺灣與祖國的距離,閱讀書中資料。
根據比例尺量圖計算福州到基隆,廈門到高雄的距離。閱讀活動資料,討論回答問題
該部分主要是通過地理的位置計算,從而得出臺灣與祖國的距離很近,從情感上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總結該部分要點
根據同學們的讀圖以及歸納情況,教師對同學們的答案進行總結。並且引出下課時內容。
讓學生掌握該部分內容的基本知識。
二、美麗富饒的寶島
播放臺灣農產品圖,引導學生歸納臺灣豐富的資源。
掌握臺灣農產品的的基本情況,了解臺灣是壹個富饒的寶島。
⑴位置:與福建省隔臺灣海峽相望,位於東海、南海、臺灣海峽、太平洋之間。
⑵範圍:我國最大的島嶼臺灣島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等小島組成。
⑶居民:2300萬,漢族占97﹪,多是明清以來廣東和福建兩省移民的後代,是我們的骨肉同胞。
⑷臺灣是祖國領土的證據:地緣、血緣、歷史和文化淵源。(P34中的活動2)
⑸自然環境:
①地形:島內西部是平原,約占1/3;中東部是山地,約占2/3。
②氣候:北回歸線穿過南部,大部分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只有南部是熱帶季風氣候、。
③資源:水果、森林、鹽庫
④臺灣之最:玉山是臺灣最高的山,濁水溪是臺灣最長的河,日月潭是臺灣最大的湖泊。樟 樹是臺灣最著名的樹種,樟腦產量居世界首位。
三、出口導向型經濟
⑴經濟: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即出口導向型經濟。
⑵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的有利因素:
①優越條件,海島多港口。
②豐富廉價高素質勞動力。
③政策支持,吸引外資。
⑶工業分布特點:分布在西部地區。
原因:
①位於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農業發達,為工業發展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②大陸移民首先到達,最早開發的地區
③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
④海運便利
⑷主要城市:臺北是省會,是臺灣最大的城市;高雄是臺灣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大港口;臺南 是臺灣省最早的城市;新竹是臺灣的?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