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股票交易 - 為什麽總有人對闊腿褲情有獨鐘?

為什麽總有人對闊腿褲情有獨鐘?

日潮“主廚褲”

如果妳是壹位“日潮”愛好者,那壹定對“蝴蝶褲”“面包褲”“坐禪褲”等名詞如數家珍。在“玩家”眼裏,這些近年來成為搜索關鍵詞的日式褲型,每壹種都有其對應的材質、剪裁和最重要的品牌區分,而在普通消費者看來,它們終歸不過是壹條大大小小的寬松剪裁“闊腿褲”。讓這些闊腿褲壹代代更新並且被追隨的原因是其背後的“城市男孩”(City Boys)風格。

“City Boys”來自日本潮流雜誌《POPEYE》創刊號的副標題:“Magazine for the City Boys”。上世紀70年代創刊時,《POPEYE》所指的City Boys是美國西海岸的年輕男孩們,那種“冬天喜歡滑雪、夏天喜歡網球、熱愛運動與生活,同時受女性歡迎的年輕男性”。雜誌本身也是為了介紹西海岸男孩的生活方式和穿著搭配而誕生的,其內容除了造型部分,還有社交禮儀的滲透。比如說很多男士容易忽略的腿毛問題,為免在重要的場合失禮,男士應該選擇長度約50cm的棉襪來搭配西褲。除非妳是流行天王邁克爾·傑克遜,否則就乖乖選擇深色系而非白色的長襪才不至引來令人尷尬的側目。它的搭配建議甚至細致到襪子的厚度和質感,以至於有人為了求“厚”穿了兩層優衣庫的襪子。《挪威的森林》男主角渡邊的設定算是壹種City Boys:生活環境整潔有序,研讀菲茨傑拉德和海明威,只吃三明治,以及聽壹整面墻的黑膠唱片。

隨著時代的變化,“City Boys”的定義也是變化的。《POPEYE》初任主編木滑良久認為,與其構築理論,不如順應時代,理論會過時,追逐時代則不會。憑借獨特的 時尚 觸覺,《POPEYE》在八九十年代的經濟泡沫期影響了整整壹代人的 時尚 品位,明媚的“美國西海岸”風格凝聚為後來City Boys精神內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便砥礪前行也不能丟棄的松弛感。

2000年後,“City Boys”變成了“不論外表、年齡、地域,重在具有紳士禮貌又有上進心的男生。既對流行敏感,追求好品位,同時又輕盈地保持著自己的價值觀”。人們開始在雜誌中發現各式各樣的城市男孩:紐約的年輕室內設計師、原宿的30歲說唱歌手、倫敦的金融系大學生、年過半百的愛爾蘭酒窖主人。與此同時,其造型品位也從經典逐步轉向多元化、更便於城市生活的著裝,不完全趨向年輕化,但能滿足年輕人的口味。

所以“City Boys”不是壹種特定的穿衣風格,而是壹種審美標準。無論是街頭、軍風,還是復古,不同元素的單品都可以用來搭配出“City Boys”的感覺。近年來,他們的符號被濃縮為長筒棉襪配涼鞋、戶外漁夫帽,再加上超大輪廓的T恤等,難怪有人粗暴地理解為只要設計極簡、大地色系、層次堆疊就搞定了。

新晉潮流單品“主廚褲”也屬於這類產物。顧名思義,它是廚師們的工作裝,寬松的剪裁是為了活動自如,條紋、格子等花色則是考慮到廚房容易弄臟衣服的環境。相比於“坐禪褲”那種oversized中的oversized,“主廚褲”算是壹條具有寬松板型、彈力松緊腰以及大口袋等設計的基礎款單品,除了日潮品牌,Marni、Sacai等時裝品牌都有涉獵。

日式褲型多年來壹直有自己的堅持,不管歐美潮流如何變化,它們都自成壹格,以別於常規板型的設計,來折射甚至引領流行。在21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男裝都以緊身輪廓為主。在艾迪·斯理曼時期的迪奧男裝,以及後來的聖羅蘭的影響下,男士衣櫥裏的衣服都縮水了,全是緊身襯衫、修身剪裁和貼身設計。寬松的日式褲型和近幾年潮流輪回的鐘擺壹樣,都是在壹定程度上對精英過頭了之後的民主 時尚 的回應,坎耶·韋斯特的巨型T恤和連帽衫是其中壹部分,改頭換面的巴黎世家和寬大的路易威登西裝也是其中壹部分。

自由的聲明

1925年5月14日,《衛報》在壹則報道中如此寫道:“潮流就像謠言,很難究其根源。”牛津布袋褲的腳踝寬度在20 24英寸之間(普通褲子的寬度是16英寸),誰也不知道這種隨處可見的寬大松垮的褲子是從哪兒來的。甚至連牛津布袋褲的名稱是否準確也沒有定論,因為劍橋大學也宣稱引領了這壹 時尚 。大街上滿眼是盡情炫耀的寬大褲子,有人的褲腿稍窄壹些,有人的則更寬,褲腳尺寸隨著穿者的大膽和激進程度而變化。稍微傳統壹點的人還會保留黑色、海軍藍、米色或者灰色,想更引人註目壹些則會選擇淡綠色和淡紫色。在褲腿寬度超過壹定程度之後,褲線不復存在,只剩下垂著的起伏線條和松垮的褶皺。壹條牛津褲的價格在2 3幾尼(英國的舊金幣),價格比較合理,畢竟每壹條褲子都需耗費大量的法蘭絨布料,且不進行量產,因為裁縫們認為它不會流行太久。The Isis(牛津大學本科生的主要意見機構)在壹篇關於牛津褲現象的文章中,對那些撰寫過布袋褲 時尚 的人進行了幽默的冷嘲熱諷,他們不認同布袋褲是男性觀念改變的象征,甚至是 時尚 發展的必然趨勢。

事實上,那時牛津布袋褲已經流行了壹段日子,還成功引起了常春藤聯盟來歐洲交流的留學生的註意。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曾說過,他“絕不會,死也不會”穿上牛津布袋褲,這進壹步鞏固了布袋褲在愛冒險的美國大學生中的人氣。偏離常規的牛津布袋褲象征著青春的肆無忌憚,是20世紀20年代不容置疑的 時尚 。

跟所有潮流壹樣,20年代末失去吸引力的牛津布袋褲被抽象為壹種符號,在不同時期重復上演。三四十年代,它成了年輕、愛運動的非裔美國男性的專屬族特套裝(zoot suit);60年代,它收緊膝蓋以上的線條、放開褲腳,成了嬉皮士鐘愛的喇叭褲。有學者認為“在20世紀的男裝 歷史 上,只有牛仔褲能與布袋褲媲美”。然而,從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青少年牛仔褲的褲腿越來越寬了,原因有很多,比如嘻哈取代垃圾搖滾成了青少年的主要音樂形式;非裔美國籃球明星反對國家籃球協會多年來強制規定不能在場外的正式活動中穿短褲,於是開始穿更長、更寬松的褲子……無論如何,寬松牛仔褲潮對運動服裝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李維斯就因為沒有及時捕捉到這股潮流,在1996年到1998年期間,銷售額下降了15%。

為這波復蘇鋪墊前奏的是CELINE新創意總監的艾迪·斯理曼,就是那個把男裝衣櫥弄縮水的前迪奧設計師。2019年巴黎秋冬時裝周上,他在CELINE的第二次亮相給了不少人壹個驚喜。還記得此前,他在“派對男女”般的首秀中,讓窄身西裝和顯露身材的短禮裙成為絕對主力,讓許多人高呼“CELINE變了”。為了把CELINE的形象往回拉壹拉,他弱化了自己壹貫的黑暗搖滾範兒,多了壹絲復古優雅,把“闊腿褲”變成了新系列的點睛之筆。闊腿褲算是CELINE的標誌性單品,奠定品牌調性的上壹任創意總監用它傳遞出“解放自我”同時溫柔堅定的女性形象。它寬松、舒適、不挑身材,在男性與女性氣質之間實現恰如其分的平衡。

經過2020年的“按壓”,闊腿褲在2021年春夏女裝的造型中集中爆發了。從香奈兒到羅意威,褲裝放棄了流暢線條的壹板壹眼,開始營造不那麽利落的“堆疊感”。以闊腿褲為核心的造型呈現出壹種毫不費力的時髦。秀場上沒有銳利的眼神和挺括的剪影,或者說沒有那麽強烈的“企圖心”,竟是壹派平靜、放松的氛圍感。

時裝評論人海蘭德(Véronique Hyland)曾說過:“闊腿褲從最早與婦女參政主義者的緊密聯系,到女性運動員對闊腿褲的喜愛,這種舒適透風的褲子總與自由有關。說實在的,還有什麽能比這更性感的?”的確,同樣壹種東西在不同時代反復出現,人們對它的態度不盡相同,這當中多少折射出時代的局限性。在談了這麽久的解放、覺醒和自由之後,也許可以少說壹點“敢於不同的自由”,而更多正視壹下“甘於相同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