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中過雪山的故事
1、夜過鬼門關
人物檔案李布德,四川營山人。1918年6月出生,1933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紅四方面軍第九軍戰士、文書等職。參加過平津、太原戰役、抗美援朝等。1988年獲壹級紅星功勛榮譽獎章。
1936年2月,我在紅九軍當文書,雖然只有16歲,但已參加紅軍三年多了,經歷過很多生死考驗,但第三次過草地前翻越“萬年雪山”黨嶺山,使我至今難以忘懷。
黨嶺山位於現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內,主峰海拔5400多米,積雪終年不化,氣候變化無常,時而狂風漫卷,時而暴雨傾註。當地群眾中說:爬上黨嶺山,如進鬼門關;若無大聖膽,難以再生還。先頭部隊白天翻越黨嶺山時,因狂風暴雪襲擊,損失比較大,所以我們決定夜間行軍。
這天,我們來到黨嶺山腳下,只見山勢懸崖疊峭,冰封雪鎖,給人壹種神秘詭異的感覺。黃昏時分,部隊出發了。我們連行進在大部隊中間,連長在前頭帶隊,我跟著指導員斷後。隊伍借著殘月微光,踩著前面趟出的冰雪路,壹個緊跟壹個,踏著蜿蜒崎嶇的雪路向上摸索行進。
開始行軍時,大家情緒還十分活躍,又說又笑,行軍速度較快,掉隊的也少。越往上爬,積雪越厚,天氣越冷,空氣也越稀薄,人的體力消耗越大。有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小戰士,壹瘸壹拐,壹步壹喘,慢慢掉下隊來,停在路旁。指導員趕忙上前去對他說,來,我攙著妳走,停下來就會凍死的!隨即,從這位小戰士身上摘下長槍,背在自己肩上,扶著他繼續前進。
夜越來越深,風越刮越緊,雪越下越大,戰士們個個都變成了雪人,整個隊形好似壹條銀蛇,在雪山上緩緩移動。又有壹個戰士掉隊了,指導員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說,咬咬牙,再努把力,堅持就是勝利。說著,又要幫這位戰士背槍。
指導員身上已經扛著兩支長槍了,不能把他累垮啊。我搶上前去,把槍拿過來,背在了自己身上。槍雖不重,但當時我年小體弱,而且又累又餓,多背壹桿槍,頓時感到眼冒金星,每邁壹步都像要用出全身的力氣。
這時,突然聽到指導員說:小李,抓住馬尾巴。話音未落,馬尾巴就遞到我手裏,我緊緊抓住馬尾巴,踩著馬蹄印,蹌蹌踉踉走了壹段,人借馬力,才緩過勁來。
越往上爬,山勢越陡,道路越滑,好多戰士的雙腳都凍得失去了知覺,甚至走壹步跌壹跤。有的戰士摔進了深谷,有的戰士滑入了雪坑,還有的戰士硬挺挺凍死在路旁。接近山頂時,戰士小張突然摔倒在雪地裏,不省人事,指導員急忙把他抱在懷中,伸手壹摸,渾身冰涼,趕快拿了床棉被蓋在他身上。
壹會兒小張蘇醒過來,看著指導員和戰友們焦急的臉龐,氣息微弱地說:指導員,妳們走吧,別讓我連累了隊伍。指導員緊緊抱著小張的臉,哽咽地說:別說傻話,我們就是擡也要把妳擡下山。大家互相攙扶著艱難地站立起來,又邁開了前進的腳步。就這樣,我們戰勝了嚴寒、饑餓和死亡威脅,翻過了風雪彌漫的黨嶺山。
2、小董是個紅軍女戰士,才 13 歲。遠遠看到雪山,有人說這是棉花山,有人說是雪山,也有人說是白糖山。小董她們這些小兵可高興啦:當時正是陰歷四、五月份穿單衣都熱,看到山上全是雪。她們想:到了山上去涼快涼快,那多舒服呀!
登山前,每人除了糧食外,還發了幾個小辣椒。小董她們怕辣,不願意帶辣椒。當地老鄉告訴她們:“上到雪山後,不能到處亂看,後面的人只能看前面人的後腳跟兒;實在感到發冷,就嚼壹口辣椒增加點兒熱度?”
第二天,部隊向雪山出發了。到了雪山底下,有壹條小河。因為河水是從雪山上流下來的,泡著很厚的樹葉和雜草,所以水的顏色是黃的。當地人說這是“仙人茶”,可是,喝下去卻是又苦又臭。
上山了。向導讓每個人用毛巾把頭包起來,只留下眼睛看路。開始,天氣還很熱,大家的興致很高,都想早壹點爬到山頂,看看是什麽樣子。走到半山腰,開始起風了,冷風瑟瑟,草枯枝幹,像秋天壹樣。
再往上走,太陽就沒了,雪花飄飄,滿山銀白,積雪不知有多厚,就像進了冬天壹樣。山上高低不平,雪洞很多,壹不小心,掉到雪洞裏,就很難救出來。壹個男同誌摔到雪洞裏去,大家費很大力氣,才把他拉出來,他的手腳和臉都被冰塊紮得鮮血淋淋了。
快走到山頂的時候,雲彩不知什麽時候落到腳面去了。雪下得更大,還夾雜著李子那樣大的冰雹。山上沒有樹,也沒有草,雪光刺得睜不開眼睛?越往上走越難受,小董只覺得頭暈眼花,呼吸困難,身體發軟,壹陣陣惡心想吐。她真想坐下來休息壹下,但向導的話響在耳畔:“多累也不能坐下去,坐下去就起不來了!”
爬到山頂上,空氣更稀薄了。炊事員郭大叔,平時可喜歡小董了,他背著壹口大鐵鍋,在山上走著走著就倒在雪地裏了,臨死雙手還死死地抓著鍋沿兒?
小董哭了。可是,當時部隊不許停下,大家把老郭擡到壹邊,放在稍背風的地方,就繼續前進了。山上的風,“嘶——嘶——”地狂叫著,把地上的雪卷起來和天上正下著的雪攪在壹起,如同大海裏的波浪,壹個旋渦壹個旋渦地卷動著。
由於大家穿的都是單衣,有的同誌還光著腳,雪打到臉上、身上,像鐵沙子打得那樣疼。頭上好象帶著壹個大酒簍壹樣,頭重,腳輕,身子直搖晃。軍團的壹位首長在風雪中使勁拉著小董,邊走邊嚇唬她說:“小鬼,好好走哇!不能坐下,壹坐下可就要在這‘天國'裏‘成仙'啦!”
到了山頂,誰也不敢停,歪歪倒倒壹股勁往下走。很多人陸續在積雪很厚的雪坡上往下溜,壹溜就是幾十丈遠。小董壹見,如釋重負,往地上壹坐就跟著人們溜了下去?下到半山腰,頭才慢慢地輕松了些,呼吸也漸漸地均勻起來。13 歲的紅軍女戰士小董,憑著自己堅強的意誌,和紅軍大部隊壹起,勝利地翻越夾金山。
3、提到雪山草地,幾乎每壹位經歷過長征的老人,都用了壹個“苦”字。爬雪山、過草地,今天已成為人們體驗長征精神的重要方式。然而,70多年前紅色大軍的雪山草地之行,卻無疑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死亡行軍。
夾金山下的磽磧村,紅軍翻越夾金山紀念碑矗立山間,與遠處的夾金山遙遙相望。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夾金山,被當地藏族同胞視為“連鳥兒也難以飛過”的神山,也是長征中紅軍翻越的第壹座大雪山。
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1師4團作為全軍先遣隊來到夾金山下,拉開了長征路上最為悲壯的行程的序幕。
“那天是農歷五月初四,他們從山上下來時,穿的衣服五顏六色,什麽樣式都有。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頭了。”回憶起紅軍到達四川小金縣達維鎮的情景,92歲的張紹全至今記得很清楚,“來自南方的紅軍戰士身著破爛的單衣,打滿血泡的腳上纏著幹樹皮?”
“實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擠在壹起。繼續行軍時,總有壹些戰友再也不能起來。”當時只有19歲的郝毅說。有壹天,郝毅實在走不動了,朦朧間看見前面有壹塊大石頭,就把小包袱放在上面,想坐下來歇息壹會兒。誰知,剛壹坐下,大石頭就歪倒了——原來是前面部隊犧牲的戰友,身子已經僵硬了。
老紅軍劉承萬提起過雪山,仍忍不住悲痛的淚水:“好多戰友壹坐下去就再也起不來了。許多人凍僵了,滑倒後像炮彈壹樣飛出去,在冰崖下沒了蹤影。”
4、黨嶺山是長征路上紅軍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當時,老紅軍劉洪才剛滿21歲。“黨嶺山,黨嶺山,上下總有二百三,終年積雪無人煙,十人上山九不還。”劉洪才跟著部隊走到山下,好心的藏族同胞前來勸阻:上去的人不是陷在冰穴裏活活凍死餓死,就是被“山妖”抓去連屍體都找不到?
夜幕降臨,劉洪才和戰友們擠在雪洞裏,用體溫相互取暖,極度疲勞的他們睡著了?“第二天,我們醒來了,只有副班長還躺著,壹動不動。我喊了兩聲,他也不理。”劉洪才過去壹推,才知道副班長已經凍死了。
5、1936年2月,紅9軍來到了黨嶺山山腳下。
向守誌是紅9軍76團機槍連的副排長,不到20歲,身材魁梧高大,肩上扛著馬克沁重機關槍,負荷比別人重得多。他還是連隊收容隊負責人之壹,不但自己要和部隊壹起行軍,還肩負著幫助體弱和有病人員長征的重任。
戰士們整理好行裝,帶上幹辣椒出發了。開始時,還覺得沒怎麽樣。越往上越冷,風越大。隊伍走到半山腰時,狂風卷著積雪,積雪裹著沙石,帶著壹股駭人的嘯聲而來,打在身上和臉上。
山上天氣變化無常,壹會下雨,壹會又下起雪,再過壹會,雪中夾雜著雞蛋大小的冰雹,砸了下來。紅軍穿著單衣,濕透的單衣結成了冰,渾身上下凍得發抖。他們大口喘著氣,艱難地與冰雪搏鬥著。
向守誌所在的收容隊走在隊伍的後面,壹邊前進,壹邊收容照顧著傷病掉隊的同誌。向守誌肩上扛著重機槍,壹手拄著壹個竹棍艱難的行進著。走在他身邊的小瞿,是他剛收容的的傷員。十幾歲的小瞿負了傷,行軍更加困難,向守誌壹直在拽著他前走。
小瞿喊著:“副排長,我們能不能休息壹會兒再走?這樣的天氣,實在沒法走。”“不行,出發之前先遣隊的經驗不是已經傳達了嗎?壹休息就可能永遠休息下去。”向守誌壹手拄著竹棍,壹手扶著他說。
“我實在走不動了,要不,妳把我留下吧?!”小瞿再次哀求。向守誌放開小瞿,緊走幾步,跑到前面,然後把手中的竹棍遞給他,喘著粗氣說:“抓緊!”小瞿猶豫了壹會兒,然後伸出了凍得發抖的雙手。
壹步、兩步、三步?早已筋疲力盡的向守誌艱難地前行。山越來越陡,雪越來越大,風也越來越兇猛。突然壹個趔趄,他摔倒在地。“副排長!”小瞿帶著哭腔喊道。就在小瞿準備伸手扶他時,向守誌已經吃力地爬了起來。他明白,如果稍壹遲緩,就有可能永遠爬不起來。此時的向守誌,每邁出壹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氣。
向守誌壹面往前走,壹面伸出竹棍,把蹲在雪地上的戰士拉起來。他還看見了紅軍各種各樣的過雪山方法。壹個紅軍首長自己下了戰馬,把受傷掉隊的戰士扶上了馬,對馬上的傷員說:“閉上眼,低下頭,抓住馬鬃!”。壹個女紅軍抓著壹匹馬的尾巴,艱難地前行。壹個紅軍戰士草鞋陷在雪裏找不到,只好光著腳走。
到了山頂,風雪更大了,根本看不清道路,山越來來越陡峭,路很滑。突然,向守誌看見身邊的壹個戰士滑到了。向守誌立即抓住了他的衣服,把手中的竹棍伸向他。戰士在向守誌的幫助下,抓著竹竿向上爬了起來。
開始下山了。小瞿恢復了些體力,開始自己走了。下到半山腰時,有的戰士坐在地雪地上,慢慢向山下滑去。突然,向守誌發現從山上滾下壹個東西。眼看著就要滾下懸崖,卻被壹塊巨石擋住。那是壹名掉隊的紅軍戰士!向守誌拼盡全力壹個沖刺,來到那位戰士上方不遠的地方,把手中的竹棍伸了下去。
那位血肉模糊的戰士艱難地搖了搖頭,說:“不要啊,同誌!我會把妳帶下來的。”向守誌吼道:“快點,這是我的職責!”
那位戰士痛苦地伸出了左手!向守誌剛壹用力拉,就被帶下去壹步。說時遲,那時快,緊隨其後的連長壹把抓住了向守誌單薄的衣服。在三四位收容隊成員的***同努力下,那位戰士得救了。就在那位戰士剛被拉起的壹剎那,“轟”地壹聲巨響,從天而降的巨大雪塊把那塊石頭沖到了懸崖底。
壹路下來,向守誌用他的竹竿救了20多個戰士。英勇的紅9軍,憑著堅強的毅力和崇高的革命情誼,戰勝了“神仙山”黨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