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麽要殺施瑯?
康熙沒有殺施瑯,施瑯最後是善終去世。
施瑯早年是鄭芝龍的部將,1646年(順治三年)隨鄭芝龍降清。不久又加入鄭成功的抗清義旅,成為鄭成功的得力助手。鄭成功手下曾德壹度得罪了施瑯,施瑯借故殺曾德而得罪了鄭成功,鄭成功誅殺了施瑯父親與兄弟。由於親人被鄭成功殺害的大恨,施瑯再次降清。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納了李光地的意見,授施瑯福建水師提督,施瑯積極進行攻討臺灣的部署準備。1682年(康熙二十壹年),康熙帝決定攻臺,命施瑯與福建總督姚啟聖壹起進取澎湖、臺灣。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瑯逝世,賜謚襄莊,贈太子少傅銜。施瑯死後與其妻王氏、黃氏合葬。泉州城內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
施瑯的成就
施瑯在征伐臺灣的過程中,為了國家大業,克服個人恩怨,沒有向鄭克塽、劉國軒報私仇,反而積極招撫、妥善安置他們,使得臺灣能夠順利歸降。施瑯還親自撰文至鄭成功廟致祭以表敬仰,充分肯定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歷史功績,體現了他寬闊的胸懷。
統壹臺灣後,清廷內部對臺灣的作用看法發生分歧,許多人認為治理臺灣浪費國家財力,可以將臺灣人民移居大陸。施瑯則是能夠認識到臺灣重要作用的少數有識之士之壹。
施瑯堅持臺灣斷不可放棄,並提出了在臺灣設置官兵等治理臺灣的具體建議。由於施瑯的上疏具體翔實,非常具有說服力,壹些大臣逐漸贊同他的建議,促使康熙帝下決心留守臺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臺灣島設立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