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冠 鰲頭 榜首 問鼎 奪魁的古代意思
桂冠:把月桂樹的枝條或花圈作為壹種勝利或傑出的象征。
後來習慣以桂冠作為光榮的稱號,也比喻冠軍。
鰲頭:在殿試中,選出狀元、榜眼、探花三甲後,就宣旨唱名,謂之臚傳。臚傳畢,贊禮官引東班狀元、西班榜眼二人,向前行至殿中之殿下(天子座前的階梯)迎接殿試榜,到達殿前則狀元稍前進,站在中殿石上,這中殿石上雕刻著壹條龍和壹只大鱉,即古時所謂螭頭或螭首。由於狀元壹人獨占殿中的大鱉,所以就說他獨占(或作站)鱉頭。
後來就借喻為考試得到第壹的意思。
榜首:原指科舉考試錄取名單告示上的第壹位。
現在多指首位或第壹名。
榜,考試錄取名單的告示。
問鼎:傳說禹築了九鼎,傳夏,商,周三代,成為政權的象征。春秋時、楚莊王陳兵於洛水,向周王朝示威。周派使者慰勞,“楚子(楚莊王)問鼎之大小輕重”,意思是說楚莊王有奪取周朝天下的意思(見《左傳·宣公三年》)。
後來用“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也指在某方面取勝。
奪魁:壹般是指奪得第壹名.
魁:首領,領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