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度緯度坐標怎麽看
經度緯度坐標的看法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數字從0度開始,依次向兩邊遞增,每15度換壹位置,東經0度至180度,西經0度至180度。
經緯度是經度與緯度組成的坐標系統,是壹種利用三度空間的球面來定義地球上的空間的球面坐標系統,能夠標示地球上的任何壹個位置。
緯線和經線壹樣是人類為度量方便而假設出來的輔助線,定義為地球表面某點隨地球自轉所形成的軌跡。任何壹根緯線都是圓形而且兩兩平行。
緯線的長度是赤道的周長乘以緯線的緯度的余弦,所以赤道最長,離赤道越遠的緯線,周長越短,到了兩極就縮為0。從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稱為北緯和南緯,分別用“N”和“S”表示。經度分東西,指南北,緯度分南北,指東西。
經線也稱子午線,和緯線壹樣是人類為度量方便而假設出來的輔助線,定義為地球表面連接南北兩極的大圓線上的半圓弧。任兩根經線的長度相等,相交於南北兩極點。每壹根經線都有其相對應的數值,稱為經度。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經緯度的發展歷史:
公元120年,壹位青年在這座古老的圖書館裏研究天文學、地理學。他就是克羅狄斯·托勒密。托勒密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認為繪制地圖應根據已知經緯度的定點做根據,提出地圖上繪制經緯度線網的概念。為此托勒密測量了地中海壹帶重要城市和據點的經緯度,編寫了8卷地理學著作。
其中包括8000個地方的經緯度。為使地球上的經緯線能在平面上描繪出來,他設法把經緯線繪成簡單的扇形,從而繪制出壹幅著名的托勒密地圖。15世紀初,航海家亨利開始把托勒密地圖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