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歷史沿革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朝鮮語:?(?)/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簡稱臨政(朝鮮語:?(?)?/臨政)是朝鮮半島在日韓並合後,於1919年在法屬上海法租界成立,後搬遷至中國重慶的壹個臨時政府,被稱為“韓國民族獨立運動的聖殿”。該臨時政府未曾受到任何國家的承認,而國民政府當時雖也未正式承認,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其極大的援助,如協助訓練地下武裝及情報人員,並為其在國際範圍擴大影響。
臨時政府於1926年至1932年在中國上海的辦公舊址位於今天的上海黃浦區馬當路306弄4號,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的全部韓國總統盧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於2003年7月10日)、李明博(於2010年4月30日)、樸槿惠(於2015年9月4日)都曾蒞臨參觀。在重慶的辦公舊址位於今天的中國重慶市渝中區七星崗蓮花池38號。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於1940年9月17日在中國戰時首都重慶成立韓國光復軍總司令部,李青天將軍出任總司令,李範奭將軍出任參謀長。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9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發表對日宣戰聲明書,正式對軸心國宣戰,並宣布重慶為大韓民國“借地辦公”的臨時首都,重慶成為中韓兩個國家的政府辦公地。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和重慶的舊址現已恢復原貌並開放為博物館供人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