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運動的運動過程
1925年1月,黨的四大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決定加強黨對工農群眾運動的領導。四大以後,革命群眾運動,特別是工人階級反帝鬥爭迅猛發展。
1925年2月起,上海22家日商紗廠近4萬名工人為反對日本資本家打人和無理開除工人,要求增加工資而先後舉行罷工。中***中央專門組織了領導這次罷工的委員會。 1925年8月10日,上海總工會發表宣言,提出9項復工條件:
壹、無條件交回上海會審公廨;
二、租界內出版、言論、集會、結社之自由;
三、租界華人須與外人有同等參政權利;
四、承認工人有自由組織工會之權,並承認工會有代表工人之權;
五、工人全體上工,不得因此次罷工開除工人;
六、發給罷工期內工資50%;
七、增加工資15%,工資壹律發給大洋;
八、優待工人,尤須改善女工、童工工作條件;
九、賠償死傷學生、工人。 (五卅運動領導人之壹)
李立三(1899年--1967年)原名李隆郅,1899年11月18日生於湖南省難陵縣陽三石。1925年1月,中國***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海閘北東寶興路254弄28支弄8號召開。李立三出席了大會,並當選為中央委員。2月初,上海滬西區內外八廠發生了日本監工野蠻毆打中國女工,並無故開除了粗紗車間50多個男工的事件,引起工人們的強烈不滿,並舉行了抗議罷工。李立三得知情況後,到內外棉八廠調查。通過廣泛接觸工人,了解到許多日本監工野蠻迫害工人的罪證,向中***上海地方兼區執委作了詳細匯報。黨中央和上海地方兼區執委根據李立三的匯報,決定調上海大學的楊之華、郭伯和、劉華等去閘北潭子灣,與李立三壹起組織罷工委員會,領導工人大罷工。李立三堅決執行黨的指示,召開罷工動員大會。他大聲疾呼:“我們中國工人受盡了日本老板的壓迫和虐待,現在要改變這種狀況,只有罷工這條路。我們這次罷工,壹定要同日本老板拼個妳死我活。只要大家團結壹心,堅持鬥爭,就壹定能使日本老板屈服於我們工人。” (五卅運動領導人之壹)
蔡和森,湖南省湘鄉縣永豐鎮(今屬雙峰縣)人,1895年生,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壹師範學校,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10月,因組織和領導革命鬥爭,被法國當局驅逐出境。12月中旬,經香港來到上海見到了陳獨秀,他匯報了自己對黨的認識和參加革命的決心,同月由陳獨秀批準參加中國***產黨。蔡和森入黨後,即留在黨中央工作,較長壹段時間是在閘北從事革命活動。1925年5月28日晚上,黨的“四大”中央在閘北寶興路寶興裏壹幢舊式的兩間樓房裏舉行緊急會議。出席會議的有陳獨秀、蔡和森、李立三、惲代英,以及中***上海地方兼區執委羅亦農、王壹飛等。會上,蔡和森全面分析了當前上海工人運動的形勢,提出:“現在要把工人的經濟鬥爭與目前正在蓬勃發展的反帝鬥爭匯合起來,要使工人鬥爭表現明顯的反帝性質,以爭取壹切反帝力量的援助。同時也使工人加入總的反帝戰線而成為這壹戰線的中堅。”他還提出了5月30日要在租界組織反帝示威遊行的主張。但是,這些主張卻被黨中央總書記陳獨秀指責為“空泛而不切實際”之談,並說:“如果在示威時有三五百人參加,便算是我們的成功。”蔡和森予以反駁:“這是壹種犯著近視眼病的觀點”,“沒有估計到廣大群眾的情緒。假如我們估計到了這些方面的話,則我們的目標決不是動員三五百人,而是動員三五萬人。”最後,會議接受了蔡和森的建議,決定把工人的經濟鬥爭發展成反對帝國主義的政治鬥爭,5月30日在上海租界舉行反帝大示威,抗議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血腥罪行,抗議帝國主義逮捕、關押和審判愛國學生,反對帝國主義租界當局提出的所謂“四提案”。會後,蔡和森主持召開中***上海各組織負責人和工人、學生代表會議,傳達貫徹黨中央的決議。揭露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動員大家廣泛組織發動工人、學生和各界群眾5月30日在租界舉行反帝示威大遊行。
1925年5月30日下午,蔡和森隨著人群,來到南京路發表演講,散發傳單。他在演講中說:“帝國主義槍殺中國工人顧正紅倒沒有罪?中國工人、學生在自己的國土上聲援被害同胞,反而有罪?遭工部局逮捕、坐牢、判刑,這是什麽世道?哪壹國的法律?帝國主義這樣橫行霸道,難道我們中國人能忍受嗎?”蔡和森的演講得到市民熱烈響應,廣大群眾振臂高呼:“打倒帝國主義”、“收回租界”等口號。約在下午4至5時,租界巡捕在浙江路壹帶逮捕和毆打演講學生,憤怒的群眾聚集在南京路老閘捕房前,堅決要求釋放被捕學生。英巡捕頭目下令開槍射擊,當場被打死13人,傷者無數,造成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慘案發生後的當天深夜,中***中央又在閘北召開緊急會議,陳獨秀、蔡和森、李立三、惲代英等出席會議。會上,蔡和森提出了號召全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反對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屠殺的策略主張。他說:“總罷課是無問題的,總罷工也可以逐漸實行。現在要用壹切力量促成總罷市的實現,要造成上海市民總聯合的反帝大運動。”會議接受了蔡和森的建議。並決定組成由蔡和森、李立三、翟秋白參加的黨的行動委員會,直接領導上海政治鬥爭。1925年5月31日,黨在租界又組織了壹次大示威。當晚,上海總工會正式成立並發出第壹號通令,宣布1925年6月1日實行全市工人總罷工。
在黨的指引下,6月1日,上誨20萬工人大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形成了“三罷”高潮。當晚,中***中央再次舉行會議,蔡和森在會上分析了革命形勢,進壹步提出了新的策略主張:“在上海應當馬上成立工商學聯合會,成為這壹反帝運動總的公開指揮機構,以鞏固和發展這壹運動,進行長期的鬥爭;同時要馬上把運動擴大到全國去。”
1925年6月4日,上海工商學聯合會在閘北成立。6月5日,中***中央發表了蔡和森起草的《為反抗帝國主義野蠻殘暴的大屠殺告全國民眾書》。指出:“五卅”上海事變“完全是政治的”,“解決之道不在法律而在政治,所以要認定廢除壹切不平等條約,推翻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壹切特權為其主要目的”。並指出:“須將這個鬥爭持續的依靠於全國民眾自身的力量,萬不可依賴和相信政府的交涉而中輟民眾的反抗。”不能“把殘殺之罪轉移於其雇用之巡捕,而反認真正的敵人為‘調人”’等。號召全國被壓迫的民眾***同起來反抗此種血腥屠殺。不久,“五卅”運動在全國各大城市蓬勃興起,給帝國主義以沈痛打擊。
蔡和森在“五卅”運動中提出的策略主張,生動地表明了他的遠見卓識以及領導群眾鬥爭的才能。
1925年9月,蔡和森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中***中央第二次擴大會議。10月,根據黨的指示,蔡和森與李立三、向警予等壹道從上海赴莫斯科。從此,蔡和森離開了上海。 五卅運動領導人之壹)
1925年 5月,中華全國總工會(簡稱全總)副委員長劉少奇受黨和全總委派,從廣州來到上海,籌建“全總上海辦事處”。到上海後,被中***中央派往青島領導日商紗廠的工人罷工。
1925年5月15日,滬西(今普陀區)發生內外棉七廠日本資本家開槍打死罷工工人領袖、***產黨員1925年顧正紅,打傷工人10多人的流血事件。這壹事件,成為爆發五卅運動導火線。15日晚至19日,中***中央和上海地方兼區執委在閘北寶興裏(今寶源裏、通源裏)幾次召開會議,分析政治形勢,決定籌建上海總工會,發動上海人民開展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運動。與此同時,電令劉少奇立即返回上海,參與領導上海工人的罷工鬥爭。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學生和工人2000多人響應中國***產黨的號召,到上海市中心公***租界進行反帝宣傳和示威。面對群情激昂的學生和工人,租界英國巡捕竟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南京路老閘巡捕房前開槍進行血腥鎮壓,打死學生、工人13人,打傷幾十人,逮捕100多人,造成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當晚,中***中央和上海地方兼區執委在閘北作出決定:把鬥爭擴展到各階層民眾中去,結成反帝聯合陣線,發動上海工人總罷工、學生總罷課、商人總罷市(簡稱“三罷”),聯合起來向帝國主義進攻。5月裏日晚,上海工人代表大會在閘北虬江路46號香山同鄉會廣東會館召開,宣告上海總工會(簡稱上總)成立。經選舉,李立三任上總委員長、劉華任副委員長、劉少奇任總務科長(相當於秘書長),組織和領導全市工人總罷工。
上海總工會在反帝風暴中誕生,上海工人階級從此有了自己的組織中心和指揮機關。劉少奇是上總機關的核心人員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