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到底是什麽是鎬還是鋤頭,要詳細資料。
鋤頭,在河南壹帶又被稱為“鎩虎鏟”,是壹種我國傳統的長柄農具,其刀身平薄而橫裝,收獲、挖穴、作壟、耕墾、蓋土、築除草、碎土、中耕、培土作業皆可使用,屬於萬用農具,是農人最常用的工具之壹。使用時以兩手握柄,做回轉沖擊運動。其構造、形狀、重量等,依地方依土質而異。
中文名
鋤頭
外文名
hoe
別名
鎩虎鏟
所屬分類
整地機具
使用場合
水田,旱田
構造
鋤頭分為兩部分,第壹部分是“鋤刃”,就是用來松土、除草的地方。鋤刃形狀是扁扁長長的,就像菜刀壹樣。也有些比較特別的,像是長方形、狹長形、梯形等等。
“柄”是第二部分,是壹根圓形木棍,常用硬木制成,用來裝在鋤刃的後面壹個孔內來支撐鋤刃,長短從八十厘米到壹百六十厘米不等,但長的會比較方便,因為這樣農人就不必把腰彎得特別低。鋤頭箍(eye)的構造為D形。 角度可以調整。
鋤頭利用杠桿原理省力,但工作效程較低。
分類
鋤頭分為板鋤、薅鋤、條鋤三種。
板鋤
寬20cm至30cm左右,高比寬略長。主要用於大面積的淺度挖掘。比如土地的松土翻種。
板鋤
薅鋤
刀身寬大而鋒利,有的略有弧度,呈月牙形。有的沒有弧度,刃口平直。其高度小於寬度。較板鋤略輕、略薄,有鐵柄,用於與長木柄的銜接。 主要用於地表的鏟掘工作。比如鏟除地面的雜草,收攏地面散亂的谷物或沙土等。
條鋤
條鋤刀身窄小,用於小面積的深度挖掘,常用於土質堅固的地方,也常用來挖掘埋藏在土壤裏的塊莖植物木薯、馬鈴薯、甘薯、山藥、芋頭、菊芋、半夏、甘露子(草石蠶)……等。
歷史發展
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發明了用石頭做的鋤頭,用來從事種植農作物的,到了漢朝以後,因為用石頭做的石鋤頭,比較不耐用,所以漢人就把石做的石鋤頭,改成用鐵的鐵鋤頭,耐用度就大幅度的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