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旅遊攻略壹日遊
廬山是壹個非常知名的旅遊景點,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山之壹,歷來都是皇家避暑的最佳莊園,也是近代的政治開會場所,歷史文化氣息非常濃郁,下面給大家分享廬山旅遊攻略壹日遊。
記憶中的廬山是壹條路走到底的石門澗。初中學校組織春遊,十二三歲的我們,壹路歡歌笑語抵達亂石_峋的小溪,壹直走啊走啊,從日光蒼蒼涼涼走到“如探湯”。把“跳石頭”當作探險,把與青山綠水的近距離接觸當作暫別枯燥學習的消遣,與平常壹起玩鬧的夥伴坐在溪邊草地旁,聊著小時候的爬山趣事,看夕陽的余暉將影子拉得老長?
記憶中的廬山是霧氣迷蒙的三疊泉。那是被我們爭取來的高三春遊,然而仍逃不了武中“不下雨不春遊,不下雪不開美育節”
的定律。雨下的好大,行至途中的大巴壹度暫停準備掉頭,車內十七八歲的我們都在祈禱雨快停。我們披著五顏六色的雨衣,如逃出樊籠的鳥兒,在雨裏奔跑著,還叫囂要第壹個到達三疊泉。雨越下越大,最後封山了,我們沒看到瀑布,只看到幾處泛白的水流,聽到遠處轟隆隆的水聲。但當時大家的頭發都粘在臉上,而笑容也掛在臉上,眼睛和雨珠壹樣亮晶晶的。?
這次,二十四五歲的我們,再壹次抵達廬山。雖然身邊的人換了幾撥,但就像窺探了人生的大部分壹樣,我們將廬山玩的盡興。看到的廬山,與記憶中的廬山,拼接湊合,也可能這仍不是完整的廬山,就像我們的人生還早著呢!?
說起這次的廬山行,由我起興,純粹是因為三月時超級迷戀蘇軾,所以想去他去過的西林寺、廬山瀑布看看。沒想到跟蓉兒、許二壹拍即合,四月便開始定火車票和住宿,末了,蓉兒的鯉魚也要壹起來,四人成行便是板上釘釘了。?
熬過壹半花開壹半雨下的四月,四月的最後壹個周五,四人在武漢火車站匯合。跟蓉兒已有大半年沒見,這個在大學時被外教認成我雙胞胎姐妹的人,讓相見甚是親切,四人吃著周黑鴨,聊聊各自的近況,車窗外的落日紅彤彤的。兩個小時的車程像濃縮的十五分鐘,從火車站出來,天黑得徹底,我們按圖索驥,下榻預定的賓館。這壹夜真是難熬,賓館房間外的走廊直到淩晨兩三點仍有動靜——大嗓門的吼叫聲、小嬰孩的啼哭聲、搓麻將的喊罵聲、還有醉漢的敲門聲,聽在難眠的我的耳裏簡直聲聲驚魂。壹夜不成眠,吃罷簡陋的早餐,我們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坐上通往廬山大門的小巴士。?
小巴士路過九江縣某管理局,我們都很好奇“廬山市與九江縣的關系”。廬山原由廬山管理局、廬山區、星子縣、九江縣四家單位分割管理,為了解決多頭管理的混亂局面,
2016年5月份才成立廬山市。雖然廬山市成立時間不長,但這裏的街道布局都很舊,跟國內其他縣級市差異不大。其實,在發展程度相同的城市,其城市規劃都類似,並不會有多少驚喜。等小巴逐漸遠離市區,走上盤上公路的時候,我們才看出廬山市的獨特。?
從廬山火車站到廬山景區南門,壹***是25公裏,這段盤山公路占了總路程的近壹半。我們在車內開玩笑,這路若非老司機,輕易是不敢上來的。路沿著山體或緩或陡蜿蜒向前,小巴士右邊是“側成峰”,垂直的石壁上密密叢生著雜草、灌木、喬木,時見盛開的映山紅,是正紅色的;小巴士的左邊就是“橫看成嶺”,大大小小的山背陰或向陽,山脊或山谷,都長著“朵朵”綠樹,在陽光的照射下,墨綠色外籠罩著壹層煙灰色。山體綿延向遠處,“山外有山”,質樸敦厚。我們正探討那山坡上的樹是何品種的時候,眼前突然出現平坦的綠松石般的湖面,沒有半點漣漪的水面與湖邊的紅瓦白墻房子相映成趣,真像山裏懸掛的風景畫,毫無違和感。我們還沒來得及搜索湖的名字,山路壹轉,又是成片的綠樹。等路走到盡頭,我們便到了蘆林停車場。?
下了小巴士,四人壹頭霧水,因為沒有任何指路標誌,山林的清風習習,涼意刺激全身的毛孔,我們四個外鄉人有點懵。耳邊只有推銷旅遊產品的聲音在危言聳聽:不坐我們的車上山,根本就找不到路。這話我們前壹天在賓館裏就聽那老板娘眉飛色舞地講過,我還真不信了,蘇軾他們在沒有公路的情況下還能爬山賞景,我們眼前這麽多路手機裏有這麽多導航還走不到山上?進出停車場五次,問了山林清潔大叔,還有當地好心的大姐指路,我們算是清楚了自己的遊玩路線:以停車場為中心,目光所及的三個方向的路都有景點。廬山的系統建設還不夠完善,所以那些旅行社得以大行其道,簡直拉低廬山人民的整體形象。?
四人協商壹致,有了明確的方向,我們鬥誌滿滿!走過停車場上面的壹片鳶尾花,壹塊塊青石板鋪就的小路在眼前伸展,壹棵小葉紅楓葉子紅的發亮,蓉兒說這空氣中都是負氧離子,我們要大口呼吸好好“洗肺”。通往中科院植物園的水泥道上,陽光不受任何遮擋物的限制,肆無忌憚地投灑,整個世界清新盎然,視界遠的可以,我覺得自己的近視都沒了!我和蓉兒手拉手,目光所及的植物都在我們討論之列,“那是獼猴桃”“這是紫杜鵑”“那是紅豆杉”“這是香樟”“那是紫藤”“這是野櫻桃”像是在給彼此科普,而更感慨知己難遇!?
廬山的海拔有1474米,山上與山下有八九度的溫差,而時節卻相差半個月之多。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那些梧桐,因為社裏的梧桐樹早已經葉子如手掌大小,密密匝匝形成濃蔭,而這裏的梧桐葉子還在探頭探腦,嫩綠地讓人心尖發顫。早上十點的天空真是“無纖塵”,風輕輕地,四下都是壹派初春的模樣,閉上眼再睜開,我甚至懷疑時間倒流了。忍不住拿出手機拍下近處的草坪和遠處的雪松,我還在感嘆,這樣的風景上次見到還是朋友圈某某去國外發的照片。我們讓個子高的鯉魚充當自拍桿,他讓我們充分見識到了什麽叫“不會拍照的藍盆友”,蓉兒壹臉嫌棄的樣子,讓我和許二笑得不行。頭頂是新生的樹葉,隔著光投下不成熟的陰影,跟喜歡的人在美好的時節看美麗的風景,應該是最幸福的事情吧!?
終於找到壹塊指示牌,我們沿著杉林小道直上,目的地是含鄱口。杉樹是樹界的“正人君子”,似乎從冒出地面開始,它就背著壹把尺子,不允許自己長歪壹分壹毫,所以這裏的每壹棵杉樹都如此挺拔莊嚴。拾級而上,我們都在感嘆廬山真好爬,這都只能叫“走山”了,難怪沿途都看不到“挑夫”。臺階終止的地方延出壹條小路,直指忘歸亭,路兩邊植著松。我們在亭子裏野餐,補充能量,仰頭便可見含鄱亭。據說含鄱亭“勢如奔馬,宛如遊龍,橫亙在九奇峰和五老峰之間,張著大口似乎要鯨吞鄱陽湖水”,是廬山觀日出和雲海的絕佳之地。我們登上含鄱亭的時候已是正午,烈日當空,長風當舞,看不到“乍雨乍晴雲出沒,出雨出煙濃復濃”,也看不到“最愛他山雲似絮,不知身在絮中行”。好在近處青山如遊龍,遠處青山隱隱雲間,壹方湖水如明鏡被含住,也別有壹番趣味。含鄱亭最高的地方,毛主席曾到訪,指點江山,所以有商販在那裏設點給遊人拍照,招徠生意。我們買了自拍桿,這才算留下點像樣的遊客照。?
四人走下含鄱口,到對面的小山丘去攀爬壹番,後直奔彩虹瀑布。當地人稱作“大瀑布”的地方,據說就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原版。來廬山的最大目的就是觀覽詩仙稱贊過的瀑布,而且蘇軾也曾說過“帝遣銀河壹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我們心馳神往。坐了十分鐘左右的纜車,沿著林間小道壹路向下,水流的轟隆聲漸大,然後就看見壹條銀白色的水流在樹枝後面閃閃發亮。越來越近,瀑布的全貌在我們眼前展現:瀑布約六米,源頭是兩股泉水,飛流而下,砸在突出的石頭上分裂成壹排密密水簾,水簾又隨石頭的形狀而變,直至落入最底部的石潭中。細看,整個瀑布像壹身縞素的婀娜少女貼著青山起舞,那飛濺的水霧像是飄逸的裙擺。雖清新,但不夠震撼,朋友有的說詩仙慣於誇張,有的說古人見識少。相較而言,我更喜歡恩施大峽谷的瀑布,那要柔美朦朧許多。由於瀑布濺起的水霧不多,所以也看不到彩虹。站在石潭的護欄旁,我們發現左側的青山好像人的側臉,既然毛主席來過這邊,我們就把它叫做“偉人臉”。青山右側便是山谷,山谷向下就是成片成片的房子,應該是我們經過的廬山市。我靜靜站著,任山風吹幹薄汗,任發絲飛揚,陽光清亮可愛,青山靜默無言,泉水淙淙奏鳴,直教人忘卻種種煩惱,人都變得輕松起來,“望峰息心”大概就是這種境界吧。?
觀罷瀑布,我們坐纜車沿原路返回。從纜車向下看去,樹木蔥蔥蘢蘢的,想起蓉兒說起那些都是櫻花樹。我想象著,如果再早來半個月,這裏的櫻花開成香雪海,坐著纜車飛越粉色花海,看山上的映山紅團團簇簇,是不是很像人間仙境?下了纜車,我們又走到停車場,準備去下壹個景點——三寶樹。看網上評論說:偌大的廬山,拿三棵樹作為景點,太小家子氣了。我們也遲疑要不要去看看,路過第四次紀冰川作用遺留下來的石頭,以及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提諾的到訪遺跡,恰好遇上壹個旅遊團,美女導遊在前方細細介紹那三棵樹:壹棵銀杏有1600年歷史,兩棵柳杉各有600年歷史。?
壹千六百年,也就是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這棵樹被種下了,見證了中國歷朝歷代的變遷,銀杏的“活化石”之名果然名不虛傳。我仰頭,想看看這棵銀杏有多高,然而180°的仰視讓我的脖子堅持不了多久。它跟柳杉並排生長,可能柳杉擋住了它的陽光,於是它的枝幹環繞柳杉,形成壹個個圓圈,再延展出去,我感覺這棵樹真的成精了!聽著導遊的講解,傳說在清乾隆年間,皇帝命大臣修建黃龍寺,要砍去這棵大樹,但是伐木工頭天砍這棵樹,第二天它被砍的部分就長出來了,大樹壹直沒被砍掉,皇帝見工期壹拖再拖,大發雷霆,命大臣三日之內砍掉樹,不然就砍大臣的腦袋。大臣很焦灼,對樹說出自己的苦衷,晚上大臣做夢,夢裏大樹開口說話了,他讓大臣先砍掉自己的樹枝,說那是他的子子孫孫,把子孫砍掉,他沒有要庇護的事物,就可以砍掉他的主幹了。第二天大臣把樹說的話說給皇帝聽,皇帝很感動,覺得這是棵寶樹,就命人將樹圍起來重點保護。我摸著這棵樹伸出圍欄的樹枝,特別光滑緊實,仿佛摸到了1600年前的時光。雖然不知道導遊所說的是真是假,但我想,只要政府下決心保護壹棵樹,那是輕而易舉的,同理,只要政府下決心做環保,我們的自然環境也會越來越好。1600年的古樹,像個古老的管家,默默地守護著廬山,看著世事萬千變化,它自巋然不動,寂靜生長,這種緘默的力量,在它每壹片隨風飄動隨光閃耀的葉子上顯露無疑。真是廬山的寶樹啊!?
廬山旅遊攻略壹日遊
廬山旅遊攻略壹日遊
之後我們蹭著旅遊團的導遊,去黃龍潭和烏龍潭轉了轉。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所以很多景點對龍情有獨鐘,這兩個潭據傳也是由兩條打架的龍變幻而來的:黃龍就是善龍,烏龍就是惡龍,最後善龍打敗了惡龍,化為兩個潭。導遊說要去黃龍潭洗手,搓麻將就會有好運,但我個人覺得烏龍潭更好看,它更長更深壹些,頗像初中時春遊的地方。只見大小石頭錯落有致,溪水穿流其中汩汩有聲,還可見野芹菜等水草野蠻生長。我們沒有走岸邊的平路,依舊選擇“跳石頭”,不走尋常路有壹種探險的快感。溪水清澈見底,源頭處有三條短的瀑布,水流匯聚形成小潭,我們看見壹群男生脫下鞋襪在水裏玩耍,下午三四點的光灑在他們大大的笑容上,真是青春飛揚!?
廬山旅遊攻略壹日遊
沿著烏龍潭邊上的平路壹路向上,就到了交蘆橋。走過交蘆橋旁的臺階,就可以看到蘆林大橋了,它是橋壩壹體,攔水成湖。橋的左邊是群山谷底,右邊是藍天碧水,雖是人工之作,卻渾然天成。蘆林湖中有兩個別致的亭子,湖面波光粼粼,它就靜靜地躺在群山的環抱中,像個甜睡著的孩子。整體感覺讓我想到了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都屬於秀美壹派。我們的下壹站是牯嶺鎮,不知該往哪個方向進發,我隨口問了壹位老先生,他操著外鄉口音對我說:“我也不知道方向啊,我是從臺灣過來的,我退休啦,我們團要在這邊玩壹個月,到月中才走!”突然好羨慕他退休了,可以光明正大不急不趕地遊山玩水!不過心裏也竊喜,他還要坐飛機過來玩廬山,我們壹趟動車就解決了。不過,“匡廬奇秀”的美名還真是天下揚。也可能,這裏曾是國***第二次合作談判的地方,臺灣同胞對這裏比較有歷史情結。?
找人問清楚方向,我們沿著蘆林湖直走,欣賞了壹下毛澤東詩詞院的書法作品。由於時間剛好五點,我們看著廬山會議舊址紀念館和廬山抗戰博物館的大門在我們面前關閉,比我們來的更晚的遊客都感覺很遺憾。聽著徘徊在門外的遊客在談論當年蔣介石發表“抗戰宣言”,感覺自己重新學習了壹下中國近代史。“廬山大禮堂”曾是中***中央三次會議召開的重要地址,抗戰博物館曾是廬山抗戰的指揮中心。盧溝橋事變前後,周恩來曾率中***代表團兩次上廬山進行第二次國***合作談判,盧溝橋事變之後蔣介石在此還發表了“抗戰宣言”:如果戰端壹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士抗戰之責任。會議遺址和廬山抗戰博物館修建的古色古香,這也是廬山的精神所在,抗戰歷史讓廬山更具革命特色和厚重感。於遊山玩水之中,以史為鑒,我們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和幸福。?
廬山旅遊攻略壹日遊
廬山旅遊攻略壹日遊
廬山旅遊攻略壹日遊
兩大建築對面,便是聞名遐邇的廬山別墅群。1858年英國傳教士李德立辟廬山為避暑地後,相繼有二十五個國家劃廬山牯嶺為租界地,修建了很多別墅、學校、醫院等,至1931年,廬山有別墅近1000棟。解放戰爭結束後,這些別墅都歸國家所有,有的作為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比如蔣介石和宋美齡曾居住過的“美廬”、劉少奇居住過的別墅、中八路359號別墅;有的則被出租給商戶經營,如療養院、飯店、別墅賓館等等;有的也廢棄著,像鬼屋像危房。別墅群很龐大,我們只逛到了依山而建的幾棟。這些別墅之間都是青石板鋪就的臺階,隔壹段距離就設有壹盞上了年紀的歐式路燈。我跟蓉兒都有同感,這些別墅每壹棟都不壹樣,朝向、樓層、設計、裝修風格等都別具壹格,但這麽多有鮮明特色的房子聚在壹起不會讓人覺得雜亂無章,反而別有壹番格調。每壹棟別墅都是主角,壹磚壹瓦、壹草壹木在這裏都是藝術!然而步入其中,剛開始喜歡上它們的靜謐,下壹秒就扛不住這單調的老年生活般的慢節奏。偶遇壹只高冷貓,見到我就逃竄,而另壹只鴛鴦眼的貓壹個勁兒往我跟前湊,旁邊的壹男生開玩笑:為什麽它就喜歡妳呢?妳要小心啊,眼睛顏色不壹樣的貓上輩子可是魔鬼呢!我笑著想,要真的是魔鬼,那也是廬山最帥的魔鬼。?
很開心的是,早先預定的住宿旅館也是這裏的別墅,名為“天街別墅”。由於老板弄錯了信息,我們兩隊人馬要住不同的別墅,壹邊是小清新青旅式別墅,壹邊是居家單門獨院式別墅,兩種風格都很溫馨,老板娘超級親切。“走了”壹天的山,賞了壹天的景,說了壹天的話,我們回到各自的別墅,看天上白雲如蒼狗,夕陽西下時西方金黃壹片,覺得好愜意。簡單休整了壹下,在老板娘的帶領下,我們去念叨了壹天的“牯嶺鎮”覓食。我們走在石板路上,夜晚山間的溫度只有個位數,真是太應“天階夜色涼如水”的景了,而擡頭看天,壹輪彎月掛松枝,幾顆星星閃閃,我們三個手挽手,路燈把影子也拉的好長。牯嶺鎮也就是這些別墅群經過開發之後形成的壹個可以吃喝玩樂的壹條街,應有盡有還不貴,走在這街上,有種回到城市的感覺。只不過街的壹邊是商店,另壹邊是廣場,廣場的護欄外是層層疊疊的房子羅放在青山上,遙望廬山市。而街道的馬路都是用壹塊塊石板鋪成的,算是它的特色。四人找到大眾點評上排名第壹的飯店吃飯,店家極力推薦土匪雞(幹鍋小香菇雞)、黃豆鯇魚(紅燒草魚配黃豆)、水芹菜炒豆幹、野筍幹燒肉,味道都蠻好,我們大快朵頤,以美食結束疲累的壹天,不能再幸福更多了!吃完晚飯,在牯嶺鎮散步,環視鎮上熱鬧的場景,我們都非常羨慕這些商販,這裏交通便利、生活設施齊全,空氣清新,水質優良,旅遊旺季還有賺不完的錢,人生已經無憾了,好想辭職來這裏開店,即使開不了店,打個工也行啊!?
壹夜好眠,別墅賓館裏的水都是山泉,清甜可口,想到拿山泉水洗漱,真覺得自己奢侈。清晨,錯過了日出,因為六點半的大山已被朝陽照亮了山峰。將行李丟在別墅,輕裝上陣,四人去牯嶺鎮上吃過早點,便開始第二天的行程了。按照計劃,前壹天遊玩的是東線,這天就該玩西線了。朝與來時相反的方向,我們壹路向下,看到“飛來石”,其實也就是壹塊超級大的石頭,摞放在廬山中學門前,據說是第四紀冰川作用的遺跡。繼續向前,就到了如琴湖。看地圖,如琴湖其實挺像葫蘆的,兩個半圓連接,但當地人的說法是湖像小提琴。我們沿著湖岸慢走,路線自然是半圓形。半圓形的湖不是很大,但秀麗無邊,碧空如洗、湖水溫婉如玉,與岸邊的綠樹輝映,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遊人紛紛在湖邊留念,我也很喜歡這片湖,因為非常幹凈,無論路上還是水裏都看不到垃圾!走著走著,還碰到壹大爺帶著自家“稀有毛色”的邊牧在散步,上前同它握握手,好可愛!
遊玩了壹半的如琴湖,過壹條馬路,沿臺階直下,就到錦繡谷了。山谷很深,很多石頭上都設有黃色警戒線。我壯著膽子踩著警戒線,向下看去。可能樹木很茂盛,山谷看不到底,最深的地方樹木顏色最深,仿佛多看幾眼就要被吸進去了。我看的有些腿軟,但仍有很多人站在黃線以外拗造型拍照。繼續前行,卻感覺這條路不似昨天的風格,如果說前壹天是在“走山”,那今天就是“爬山”了。山路很陡,有的地方落石擋路,單次僅容壹人通過,所以壹開始就有人說這是壹條單行道,不能回頭。原來我們走上了壹條不能回頭的路,要壹條路走到底啦!走到壹處視野開闊的地方,護欄上掛滿了同心鎖,都是愛心形狀的,該承載樂多少情侶的美好願景。我回頭看看蓉兒和鯉魚,這算是第壹次以這樣的組合出來旅遊,然而並不尷尬或不自在。這兩個人多像相互幫扶了解彼此的老友,性情相投,步調壹致,隨意而舒服。如果這就是愛情,那我也希望終有壹天,會有這麽壹個人,像歌詞裏說的那樣:
他牽著風兒牽著花香?
牽著光芒牽著希望?
牽著情歌牽著夢想?
走進我的心房?
我踩著錯落的亂石,手扶護欄,近處城鎮的風景和湖水盡收眼底,極目遠眺,看到遠處的山脈像臥著的大鮎魚,而雲霧間我看不見的地方據說是長江。沒顧好腳下的路,急著將所看到的美景與蓉兒分享,雙膝跌跪在石頭上,疼了我半天,我就質疑電視劇裏那些情節,要是真有血肉之軀從這崖邊跌落,絕對要被這石頭剮蹭骨折,絕無生還的可能。?
石道兩邊生長著松樹,雖不及黃山清奇,但也自成壹派。想到前壹天跟蓉兒在總結:廬山雖然美,但美的沒有特色,比如九宮山的竹海森森、恩施大峽谷的原始自然、黃山的奇石怪松、張家界的大無邊界、華山的險峻陡峭廬山沒有讓人過目不忘的景點。而到此刻,我總算領略到廬山的特別之處。廬山又名“匡廬”,我覺得這個“匡”字已經概括了廬山的特點,即綜合性。它有陡峻的峰、狹長的谷、如玉的湖、靈動的溪和瀑、品種多樣的樹、異形多姿的石、漫長的地質作用、厚重的歷史文化在別處能看到的,在這裏它都有,而且都是精品,它是短時間旅遊的絕佳去處。?
繼續走山路,來到談判舊址,即1946年7至9月,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曾八上廬山,為“調處”國***談判,面見當時國民黨政府主席蔣介石,這是他們晤談之處。感覺更像露天茶樓,剛好有商家借機兜售香茶。在“縱覽群真”四字前,有壹桌遊人悠閑地品著茶,正熱烈地討論著當年蔣介石的功與過。他們兩女四男,都年過四十,壹派人生贏家的姿態,或學者或商人,悠然自得,桂花茶香在這不足20平米的地方縈繞。不知道,當年談判的兩人是否也有如此和諧的氛圍?我壹時興起,叫起離得最近的壹個大叔給我們四個合影,他欣然接過手機,並霸氣地對欲穿行的男子說:等著。他的範兒太霸氣側漏,那種運籌帷幄又雲淡風清的姿態,若非經歷大場面並悟道於心的人,是不具備的。不知四十歲的我是否也能如此淡然,卻也如此內力深厚
在談判舊址休息壹陣,我們繼續向前,從巨大石陣堆積的窄縫中鉆過,再穿過紫藤花環繞的石門,來到這裏負有盛名的“仙人洞”。其實就是由風化和山水沖刷形成的兩個石洞,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巖。洞裏擺著道教尊像,據說唐代名道呂洞賓曾在此洞中修煉,直至成仙。所裏這裏有人在宣傳道教,我們倒也覺得新鮮,因為歷來遊歷名山大川,都是宣傳佛教的多,道教這種中國本土宗教顯得勢單力薄。這個仙人洞,又為廬山的宗教文化添上了有力的壹筆。?
走過仙人洞,很多人擁堵在石階上,我和許二上前湊熱鬧,原來是廬山的野猴在跟遊人嬉戲。有壹只猴子端坐在樹枝上認認真真地吃德芙巧克力,那撕包裝紙的手法嫻熟無比,而另壹只在瘋狂的搖樹似乎在向遊人討吃的。我從包包裏拿出蛋糕,許二把它擺在石墻上,沒多久,那只吃完德芙的猴子從遠處“飛過來”,雙腳勾在樹枝上,雙手搭著石墻,然後騰出壹只手,迅速地將蛋糕塞進嘴裏,然後用力甩出自己,幾步就竄到遠處的樹枝上去享受美味了。這動作壹氣呵成,不超過十秒。我想到去年五壹去張家界,路過回音谷的時候,很多獼猴在跟遊客互動,弟弟手欠,伸手摸了壹把小猴子,然後壹只臉發白的猴子竄了出來,不壹會兒又來壹只,其中壹只動手拍了我弟弟壹下,然後兩只猴子壹起追著我弟弟打,最後引來壹群猴子追我弟弟。我和其余遊客站在猴群前,不敢向前,老弟跑得飛快躲避猴群追擊,我聽到身後有人說想去采訪那哥們兒的感受。我都快笑岔氣了,猴子果然有靈性,護幼心切。?
石階向上通往禦碑亭,是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征戰鄱陽湖勝利後,建的紀功亭。看過禦碑亭,我們走上大道,參觀了吳樓,許二被狗追也是讓人忍俊不禁,四人後又在路邊的杉樹林休息了壹下。蓉兒和鯉魚沈浸在二人世界,我和許二跑去廢棄的老屋探險,至今仍想不通,那屋子院子裏那麽多鐵絲圍墻的作用。沿著松林小路向前就回到前壹天中科院植物園的終點,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行程即將結束。走進植物園的花徑公園,耳邊就有人吟誦“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草堂不過是壹書法大家的作品陳列館,沒意思。不過,壹首《琵琶行》,至今還在傳誦。而花園裏的花已經開謝,與其幻想滿園花開,不如去跟水池裏的錦鯉玩。我們四人在水池裏用面包餵魚,有壹只花背的大鯉魚超級貪吃,我們餵得超有成就感。水池裏大魚小魚好多,給的食物都吃完了,應該可以忽視我們的不文明行為吧!?
從花徑公園出來,就是如琴湖的另壹半了。午飯就用冰淇淋代替了,那十五塊壹支的可愛多,吃得我們覺得自己被宰得心甘情願。在湖風裏吃冰淇淋,看紫藤花開的正盛,還有粉色的杜鵑花如“豆蔻年華”,午後的天空起了飄逸的白雲,湖心亭的瓦好像壹堆金子,再遠處的樹顏色層次分明煞是好看,好想壹直這麽走著,不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