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補償是超前補還是滯後補啊?
電感性系統是滯後的,電容性系統是超前的,壹般都是滯後的電感性系統,所以要用電容器進行補償。功率因數最低標準:壹般以滯後0.9,因電力部門規定企業進線力率低於0.9時罰款,高於0.9時獎勵。
電容補償就是無功補償或者功率因數補償。電力系統的用電設備在使用時會產生無功功率,而且通常是電感性的,它會使電源的容量使用效率降低,而通過在系統中適當地增加電容的方式就可以得以改善。
擴展資料:
補償的基本原則:
1、欠補償
補償的電容電流要求小於被抵消的電感電流。補償後仍存在壹定數量的感性無功電流,令cosφ小於1但接近1。
2、全補償
按照感性實際負荷電流配置電容器,IC=IL將感性電流用容性電流全部抵消掉,令cosφ等於1。
3、過補償
大量投入電容器,在全部抵消掉電感電流後,還剩余壹部分電容電流,此時原感性負載轉化為容性負荷性質。功率因數cosφ仍然小於1。
在以上的三種情況中,按電路規律進行分析後,確定補償的基本原則為欠補償最為合理。全補償在RLC混聯電路中,如若電感電流與電容電流相等時,系統中就會發生電流諧振,設備中將產生幾倍於額定值的沖擊電流,危及系統和設備安全。
過補償既不經濟也不合理,當系統負載性質轉換為容性時,在功率因數超過1以後,反而降低。而且在超過l的同時也可能引起電路電流諧振。以上兩種補償方式顯然都不可取。
補償的基本原則就是必須采用欠補償方式,補償後的功率因數則要求小於1,並且盡量接近1。為了防止諧振,壹般將上限確定在0.95。
電容的作用:
1、電容在交流電路裏可將電壓維持在較高的平均值。近峰值,高充低放,可改善增加電路電壓的穩定性。
2、對大電流負載的突發啟動給予電流補償,電力補償電容組可提供巨大的瞬間電流,可減少對電網的沖擊。
3、電路裏大量的感性負載會使電網的相位產生偏差,(感性元件會使交流電流相位滯後,電壓相位超前90度),而電容在電路裏的特性與電感正好相反,起補償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