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的基本常識
偶蹄目河馬科,軀體十分龐大,體重3000~4000千克。下犬齒長達60厘米,重達3千克。頭大、嘴闊、耳小,全身皮膚 *** ,黑褐而帶有古銅色,僅尾端有少許剛毛。皮膚分泌物中含有紅色素,因光反射而使皮膚呈紅色,故有“血汗”之稱。妊娠期227~240天,每胎產1仔,仔獸出生時體重27~45千克。壽命40~45年。廣泛分布於非洲各地,特別是尼羅河下遊。
群居生活
河馬喜歡群居生活,經常是20~30頭,甚至上百頭在壹起生活。它們在河湖沼澤裏過著有秩序的生活,而且還遵循著壹條“家規”:雌性的和幼年的河馬占據河流或湖沼的中心位置,年長的雌性河馬生活在外緣,年輕的雌性河馬則離中心更遠些。
河馬善於潛水和遊泳,潛水時間較長,壹般每隔3~5分鐘,把頭路出水面呼吸壹次,但有時可潛水半個小時以上。它壹般在水中分娩,出必須上岸尋找食物外,白天總是跑在水中,或在河流附近睡覺或休息,晚上出來覓食。它主要吃草,有時也到田間覓食莊稼。
2.要求大量有關於河馬的知識
學名:Hoppopotamus amphibius
英文名:Hoppopotamus
原來遍布非洲所有深水的河流與溪流中,現在範圍已縮小,主要居住在非洲熱帶的河流間。它們喜歡棲息在河流附近沼澤地和有蘆葦的地方。生活中的覓食、交配、產仔、哺乳也均在水中進行。
河馬的特點是吻寬嘴大,四肢短粗、軀體象個粗圓桶。胃3室不反芻。鼻孔在吻端上面,與上方的眼睛和耳朵呈壹條直線。這樣它全體潛伏水中只須將頭頂露出水面就能嗅、視、聽兼呼吸了。
體長3.75-4.6米,尾長約56厘米,肩高約1.5米,體重3-4.6噸,下犬齒長約60厘米,可重達3公斤。河馬皮膚排出的液體含紅 *** 素,經皮膚反射顯得象是紅色的,引起了河馬出“血汗”的說法。
河馬極善遊泳,在受驚時,壹般避入水中。每天大部分時間在水中 ,潛伏水下時壹般每3、5分鐘把頭露出水面呼吸壹次,但可潛伏約半小時不出水面來換氣。它們的皮膚長時間離水會幹裂。
河馬成對或結成小群活動,老年雄性常單獨活動。夜行性:它們幾乎整個白天都在河水中或是河流附近睡覺或休息,晚上出來吃食,有時會順水遊出30多公裏覓食。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偶食陸地作物,以草為主,有時到田地去吃莊稼,造成很大損害。河馬無定居:不在壹個地方長期停留,每隔數日便遷到新地方去。
河馬繁殖期不固定,全年均繁殖,每產壹仔,孕期227-240天,仔獸出生時體重27-45公斤。在人為飼養下約3歲性成熟,在野外5、6歲成熟。壽命40-50年。
河馬的皮下脂肪約5厘米厚。人們常獵殺它取其脂肪、肉和厚皮。脂肪可得90公斤。當地人非常珍視它的肉。牙齒質量也很好
3.河馬的生活習性有哪些
河馬是陸生哺乳動物,但過的卻是 水陸兩棲的生活。
因為它們的眼睛、耳 朵和鼻孔都高高地長在頭上,所以河馬既能夠閉目養神,又可以呼吸,還可以看 到和聽到水面上的壹切動靜,隨時保持警惕,河馬長著壹張簸箕狀的大嘴,堪稱動物世界之最,因而有人稱其為“大嘴 河馬”,它的嘴張開時上唇可以高過頭頂,且能夠達到90厘米,壹個小孩藏在其中也絲毫不成問題。河馬主要以河和湖沼為“家”,它們壹天中將近有18 個小時潛伏在湖或河中,在那裏休息,養 精蓄銳,它們的壹系列活動,如吃水草、交配、分娩哺乳都是在水中進行的。
白 天,河馬還常常連續幾個小時只露出面部,壹動也不動地待在水中,或者前半身 擱在河灘上,後半身浸在水中。
4.河馬有哪些生活特點
河馬是裝備著壹英尺長獠牙的野蠻的領地守護者。
對於河馬來說,他們的成就 是以所占據的地盤來衡量的。 河灘是他們的生息地,但維持這樣的生活方式並不是件輕松的事情。
他們的名 字叫河馬,河流是令他們感到安全和自信的地方。盡管他們呼吸空氣,但在水下卻 顯得更加輕松自如。
他們能壹次屏住呼吸長達6分鐘。他們的腳上長著指甲,但這 不是蹄形足,而是呈部蹼狀。
因為不會遊泳,河馬不喜歡涉足過深的水域,他們喜歡讓自己的腳踏實地踩在 河底。但是不會遊泳並不是個缺點,實際上河馬在水下倒顯得體態輕盈,在水流中 邁著太空步行走,要比遊泳容易得多。
最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沙灘頑童”在陸地上 的運動能力。他們不是長跑運動員,但在百米距離內卻能健步如飛。
當河馬潛入水中,壹種特殊的閥門會自動封閉它的耳孔和鼻孔,但這並不影響 它在水下的聽力和通訊能力。河馬被封閉的氣孔中會發出“嗡嗡”和“嘀噠嘀噠” 的聲音,聽起來與海豚發出的聲音相似,而這並不是巧合。
最近的科學研究表明, 河馬與海豚和鯨魚的關系密切,它們有著***同的祖先。 和它們的親戚海豚不同,河馬不吞吃魚類;而且情況恰恰相反,甚至連年輕體 壯的河馬都會經常遭受以糞便為食的魚類的騷擾。
其他壹些乞討者會吸食它身上的 死皮,或是從它6英寸長的恐怖的牙齒上斂取食物。
5.關於河馬的資料
河馬科 (Hippopotamidae;hippoptamines)偶蹄目的1科。
***有2屬2種。河馬(見圖)是巨大的陸棲動物之壹,體長4米,肩高1。
5米,體重約3噸;軀體粗圓,四肢短,腳有4趾;頭碩大,眼、耳較小,嘴特別大;尾較小;下犬齒巨大,長50~60厘米,重2。 5千克;皮較厚,約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膚 *** ,呈紫褐色。
分布於非洲。生活在熱帶的水草豐盛地區。
常由10余只組成群體,有時也能結成上百只的大群。單獨的河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獸。
白天幾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 水草缺少時,便在夜間上岸覓食植物或農作物。
性溫順、懼冷喜暖。善遊泳,可沿著河底潛行5~10分鐘。
在交配季節,雄性間時有爭鬥。妊娠期約8個月,每胎1仔,初生的幼仔重達50千克。
哺乳期1年,4~5歲性成熟,壽命30~40年。 以前河馬分布曾遍及非洲,包括北非的壹些河流,由於自然條件的變更和人類的獵殺,許多地區已經絕跡。
現分布於非洲赤道附近以及南非、東非壹帶。河馬因食大量水草而有利於疏通河道。
排糞於水,可提高魚的產量。皮革堅韌,用途較廣。
牙可充象牙,作各種雕刻工藝品的原料。河馬也是動物園中的著名觀賞動物。
另壹種矮河馬,體短小,重僅200千克左右,體長1。 5米,高0。
8米。分布在西非利比裏亞和塞拉勒窩內的密林沼澤、溪流中,單獨或成對活動,數量稀少,較河馬更為珍貴。
6.“河馬”是壹種什麽樣的動物
河馬是壹種生活在非洲的半水棲獸類,與野豬有親緣關系,是地球上最大的非反芻偶蹄動物,也是個頭僅次於大象的陸生動物。
河馬的身體呈圓桶形,四肢極為粗短,肩高可達1.5米。河馬壹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泡在水中,以此來保持身體的涼爽,只花費很少時間出水覓食。
河馬會遊泳,也會待在淺水中,用腳探著河底四處走動。河馬的耳朵和鼻子結構都比較復雜,裏面有壹層膜狀物,可以關閉起來,以防止水的進入,河馬的眼、耳、鼻都位於頭上方,所以當河馬在淺水中遊動時,腦袋可以露出水面呼吸,眼睛能清清楚楚地看見四周的情況。
7.河馬食性是什麽樣的
考慮到它們巨大的體型,河馬的飲食習性相對而言是比較“節約”的。
它們每天只吃相當於自身體重1%-1.5%的食物,是可與之比較的諸如白犀這樣的哺乳動物的壹半。從於烏幹達精選出來的河馬身上發現,其雄性胃的平均幹重只有34.9千克,雌性為37.7千克。
由此看來,成天待在溫暖的水裏是保存能量的壹種高效生活方式。普通河馬壹般只吃草,有時也附帶消化壹些雙子葉植物(非禾本科草本植物),但任何時候都不會吃水中的植物。
盡管有些孤立的報道說河馬也吃肉,有時候其“獵物”還是被它們殺死的,但通常它們只吃壹些腐肉,只有壹例報道說它們自相殘殺。倭河馬有著更為不同的食物範圍,由落下的水果、蕨類植物、雙子葉植物和草類組成。
它們晚上離開水去吃水果、蕨類植物的葉子或者森林地表的草,它們用厚厚的唇去取食,而不是通過牙齒去咬。
8.請問河馬是什麽種類的動物呢
河馬(學名:Hippopotamus amphibius)是淡水物種中的最大型雜食性哺乳類動物,體型巨大,體長3.5米,肩高1.5米,體重1.8噸,軀體粗圓,四肢短,腳有4趾,頭碩大,眼、耳較小,嘴特別大,尾較小,下犬齒巨大,長50~60厘米,重2.5千克,皮較厚,約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膚 *** ,呈紫褐色;生活於非洲熱帶水草豐盛地區,常由10余只組成群體,有時也能結成上百只的大群,單獨的河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獸;白天幾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水草缺少時,便在夜間上岸覓食植物或農作物;胃三室,不反芻,性暴躁,領域性強,懼冷喜暖,善遊泳,可沿著河底潛行5~10分鐘;在交配季節,雄性間時有爭鬥,妊娠期約8個月,每胎1仔。
哺乳期1年,4~5歲性成熟,壽命30~40年。分布於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