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壹分錢不花,每月打 1000 分鐘免費電話
我是如何做到免費打這 1000 分鐘電話呢?
首先解決家庭內部 240 分鐘的通話「問題」,我下載了騰訊的「微信電話本」,讓我的家人也下載了這個 App,這樣壹來,在有 WIFI 或 3G 信號的地方,可以走流量免費打給家人。微信電話本需要妳和聯系人都安裝它,優點是在有網絡的地方可以任性打,缺點是會耗費流量,所以我壹般只在有 WIFI 的情況下才使用。
然後解決第二個 500 分鐘的電話采訪。為了滿足我對工作電話的狂熱需求,我下載了阿裏巴巴的「釘釘」。因為我是 2015 年 6 月 1 日前註冊的釘釘用戶,再加上我所在的企業是釘釘的企業註冊用戶,每個月有 500 分鐘的電話特權。釘釘打電話的方式是:發起呼叫-回撥平臺呼叫本機-本機接聽-等待被叫方接聽。這個過程簡單解釋,就是妳只需要打過去,然後等待接聽就好了。?再解決壹個 100 分鐘。
用完了釘釘的免費額度,我還下了壹款「來電」——也是騰訊出的壹款免費電話軟件。來電每月可以打 100 分鐘,如果我邀請好友還能再加上 30~50 分鐘。?來電和釘釘的使用方法壹樣,都是回撥。
回撥的好處在於不耗費用戶自己的流量,用戶只需要在撥通時打開 3G 網絡或者在 WIFI 環境下耗費不超過 1Kb 的流量,這個流量幾乎可以忽略為 0。等到電話中心收到我的通話請求後,回電給我;電話中心會同時繼續呼叫對方,等對方接聽後,雙方就能通話了。缺點是回撥的時候,要等上幾秒到十幾秒的時間。
到了每個月的最後,我還會用下 YY 出的免費電話「微會」,可以打 100 分鐘。中國電信與網易合出的易信,可以打 260 分鐘。如果還不夠,還有中國移動的飛信、觸寶等可以選擇。
免費電話對互聯網廠商有什麽好處呢?
免費電話 App 在這壹二年快速風靡,互聯網廠商、運營商都快速入侵這個領域。提供免費電話的背後,其實是互聯網廠商向運營商買單。付出高昂的成本對免費電話廠商到底有什麽好處呢??其實搜索、瀏覽器、企業級都成為爭奪互聯網用戶的入口,免費打電話這件事,也在成為廠商們爭奪用戶的新焦點。?之所以阿裏、騰訊、360 等前後相繼推出免費電話,根本意圖則是通過免費電話快速爭奪用戶,及用戶電話號碼背後的核心社交關系。
每個人的通訊錄都是壹個核心的關系數據庫,掌握了壹個人的電話,就可以充分利用運營商號碼關系的價值。
其次,電話對大多數用戶來說都是使用手機過程中頻度最高和依賴性最強的功能,有的免費電話應用則是希望能夠打造成 O2O 的入口,還有的電話應用則是希望基於通訊錄和社交關系,衍生新的商業模式。
總之盡可能讓用戶停留在應用內,快速形成入口。
免費電話 App 的技術門檻高嗎?
壹般來說,免費電話的技術實現需要 App 端、中間的技術廠商以及運營商三方結合在壹起。中間的技術廠商是很重要的角色。?在美國,免費電話的技術廠商 Twilio,幾乎承接了 AT&T 在企業領域的所有資源,在中國有容聯雲通訊、華為 CaaS 等廠商。這些中間廠商的角色是先從運營商租用大量資源,然後以軟件接口的模式將資源提供給 APP 開發方使用。
為此我請教了容聯雲通訊 CEO 孫昌勛,他們為阿裏釘釘、百度、騰訊的免費電話都提供技術支持。孫昌勛告訴我:「免費電話首先要在技術上對通話過程中的信息進行壓縮和流程傳輸。實現音視頻通話,采集到的數據量非常巨大,如果不壓縮直接上傳會對寬帶產生巨大的壓力。如果是壹段視頻,就要把視頻中的每壹針圖片都壓縮變小,每壹針圖片本來會有幾兆大,壓縮之後變成幾百 K,相應的音頻壓縮到十多 K 存儲大小。」
「壓縮之後進行互聯網傳輸,國內的互聯網由於本身穩定性較差,互聯互通效果尚不佳,經常出現網絡擁塞。視頻和語音通訊對網絡的要求極高,壹旦網絡卡斷,就會出現傳輸中的信息丟包。國內的網絡寬帶足夠,造成通訊中斷和延時的主要原因就是丟包。」
「因此在技術上就需要提前遇見可能丟包的情況出現,在傳輸過程中,遇到丟包現象,就在發送時交叉發送冗余包,再將收到的重疊數據替換。最後進行解壓,完成整個數據傳輸的過程。」
免費電話的第二個技術門檻是資源門檻。「中國目前有 3 大運營商,加上每個省都有自己的區號,想做到在全國各地保證良好的傳輸效果,就必須在全國布好壹張資源網。比如容聯雲通訊花費 2 年的時間在各地租用 IDC 資源、雲計算資源和運營商資源,通過這些互聯網資源完成用互聯網打電話,與運營商的交換設備和外呼線路連接。」
那麽在應用端會遇到哪些技術難題呢?在應用層面,免費電話 App 需要解決的是電話的業務邏輯,比如語音算法的優化、網絡傳輸的優化,自動接聽過程中不同終端設備的適配等。在具體的功能上,最難的比如現在很多免費電話推出的多人通話功能,由於每位打入電話的人所處的環境都不壹樣,有的人在會議室環境會很安靜,有人在室外可能帶著背景噪音,當這麽多語音輸入疊加在壹起混音時,會嚴重影響到整體的電話體驗。為了保證用戶能夠得到高品質的電話會議體驗,還要在 App 端做大量的優化工作。
首先,在多路混音過程中會識別平穩白噪聲,把正常的語音和噪聲區分開,並對噪聲進行抑制;對於特殊的有色噪聲,抑制的難度非常大,在通話面板上進行提示,管理員可以根據提示對噪聲來源設備靜音操作。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驗證。保證音質和穩定性。
如果我們都打免費電話,運營商會消失嗎?
打電話是即時通訊中依賴性最高的壹種交流方式,從最開始的運營商服務,演變到 QQ、微信等即時通訊,再到目前火熱的免費電話,不得不引出壹個非常專業的詞語——「OTT」。
OTT 是「Over The Top」的縮寫,是指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這種應用和目前運營商所提供的通信業務不同,它僅利用運營商的網絡,而服務由運營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比如雖然 170 虛擬運營商也可以提供給用戶優惠的計費模型,但 170 只是壹些互聯網巨頭租用了運營商的服務,其本質還是傳統的運營商服務,但因為其並不涉及到由互聯網觸發的環節,所以並不屬於 OTT。170 與免費電話 APP 沒有直接的競爭關系,完全屬於不同領域的業務。?但全球最火熱的免費電話 Skype 就是及其典型的 OTT 服務。
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的提出和實施,基礎運營商不斷向小微企業和創新團隊開放資源,為小企業提供「找的著、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務,打造創業創新的支撐環境。借著這個機會,新興企業和創業團隊可以借助互聯網的能力與運營商的管道,開發出了更豐富的應用。這樣壹來,用戶就有了更多的選擇權,例如壹家免費電話不好用,可以采用另外壹個 APP。
不僅電話、短信,包括壹些行業應用,如給企業提供的電話會議,以及彩信等都給了用戶更多的選擇。而且會有更多新的需求被激發,比如車載電話,電話與家裏智能設備通信。
未來,用戶在語音電話上的投入的時間和費用也是增加的。?在語音通話逐漸演化的過程中,運營商最終會以經營流量為主,當然運營商也可以做免費電話應用,但這個市場壹定會變成壹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運營商將更偏重基礎投入,比如基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而消費級層面由運營商和 OTT 廠商來***同參與。
美國通信行業和中國有較大的差異,他們的市場特征是有 4 個主要的運營商 AT&T、Verizon、T-Mobile 和 Sprint 形成鼎足之勢,互相之間不斷在服務和價格上展開競爭,然後以發展合約用戶為主。在美國也有類似企業提供免費電話服務,比如 Twilio 代理了 At&T 在企業通信領域的業務,而且雙方合作非常愉快。Nextmo 轉做短信類服務。Facetime、Viber、Tango、Skype、Line 這些軟件都可以撥打免費電話。歐洲和美國都有 VOIP 運營商,通過發放牌照,能夠正當經營這項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