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轉基因食物對人體有害嗎
安全性是轉基因食品生產的最大障礙,是專家們爭論最多的話題,是消費者最不放心的環節。轉基因食品真的不安全嗎?在《條例》出臺前後,北京大學、中科院等專家對轉基因食品,他們總體的觀點基本壹致,即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並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麽可怕。對這個問題可以爭論,但不能因噎廢食,在發展轉基因食品生產的問題上不能裹足不前。 北大生命科學學院許崇任教授認為,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擔憂主要有三類:壹是轉基因食品裏新出現的成分對消費者有沒有構成威脅,新物質有沒有危險;二是轉基因技術對人以外的生物有無危害,如抗蟲棉作物對人無危害,但棉鈴蟲減少以後,以之為食的其它生物會受到影響,從而危及生物多樣性;三是壹些轉基因植物的競爭能力非常強,把原有的其它物種排擠掉,也會使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當然,說起來,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目前人們擔心最多的。與常規食品比起來,轉基因食品究竟有害無害需要進行評價。許崇任教授認為,凡是經批準生產的轉基因食品,都進行過安全評價,食用是安全的。當然,他也提醒,畢竟人們食用轉基因食品的歷史較短,所以也可能存在不安全性,需要進行長期監測。 中科院遺傳研究所副所長朱禎研究員認為,安全和不安全只是個相對的概念,任何食品都不能說絕對安全和絕對不安全,轉基因技術本身是安全的。我國這次在《條例》中要求轉基因食品上市時必須標識,是為了給消費者選擇權。轉基因食品標識只是為了告訴消費者壹個事實,就如同告訴這是豬肉而不是牛肉壹樣,不喜歡豬肉的人可以選擇不吃,但不是說豬肉不安全。朱禎研究員對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前景非常樂觀,他甚至說,沒準哪天市場上都是轉基因食品的時候,就只需給少量的非轉基因食品標識壹下了。 專家們在探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上認為,不應該人為地把轉基因食品與"普通"食品分開。而應看經過基因修飾後,形成的轉基因食品的營養成分同常規食品比有何不同,如果沒有則是安全的。具體地講,實質等同評價原則包括營養學評價(轉基因以後營養成分有無變化)、毒理學評價(食用後是否導致畸形)、過敏性評價(轉基因食品中有無過敏源,壹個地區人群長期食用是否安全;基因改變後可能出現新的植物蛋白,可能導致過敏);其次看轉基因食品有沒有造成物種基因物質的改變;第三個原則是看新的基因與原有的基因發生改變後對它本身的新陳代謝有無影響;第四是看食用後,對人胃腸道的微生物群有什麽影響。